美刊:跟中国作对 没有任何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18:55
 美刊:跟中国作对 没有任何机会 

美国《新闻周刊》1月25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题:跟中国作对,没有任何机会 过去30年,西方对中国的预测十有八 九都是错误的,这已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他们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率被夸大;一场大危机迫在眉睫;国家的控制将逐渐减弱;全球媒体的影响将一步步削弱共产党的权力。西方人预测中国之所以表现如此糟糕,是因为他们总是用西方模式和经验来解释中国。但除非我们试着着眼于中国自身来认识它,否则对中国的看法将一错再错。

 谷歌事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的现在及将来。在西方,互联网一直被视为思想和信息自由交换的最典型表达。但中国政府让世人看到,互联网可以被有效监控。谷歌欲“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的抱负,与中国统治者怀有的控制之必要和责任的古老观念相抵触。这场战役只有一个赢家:中国。谷歌要么接受中国监管,要么退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我们日益清晰地看到,中国注定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有可能超过美国。权力平衡在向中国转移。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占据美国市场大份额曾是角逐全球的前提条件,而这个角色将越来越由中国市场充当,只是中国的分量要大得多,因为它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其政府所享有的全球权威也快速上升。

中国截然不同于西方,做事方式或思维习惯迥异于我们。直面这个事实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尽管种种预言预测其终结,但国家在中国人生活中仍无所不在,仍然拥有大多数大型企业,善于找到新办法抵御美国的全球媒体影响。西方观察家通常认为中国政府的这种介入出于恐惧,但国家为什么在中国社会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有更深层原因。在中国人看来,国家不是一种异己的存在,而是社会的化身和守护者。原因深藏于中国历史。中国至少2000年前就已是一个文明国家。维护中国文明的完整被视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国家的神圣使命,因而国家在中国具有与西方不可比拟的独一无二的角色。

中国的现代性将不会像西方的现代性,一个由中国主宰的世界将不同于我们自己的世界。一个结果已经在发展中世界出现:国家重新变得流行,华盛顿共识黯然失色。在这个崭新的世界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儒家价值及国家观到家庭和子女抚养)将越来越有影响力。谷歌的命运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征兆,我们越早认识到一个由中国主宰的世界的本质,也就越能更好地与之打交道。▲(作者马丁•雅克,汪析译)  美媒:美国不要慌 中国还在上学前班 

美国《纽约邮报》1月17日文章,原题:不要惊慌,中国不会替代美国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崛起国家,但过去几个月,这种西方自冷战以来最大的恐惧,已经产生实实在在的紧迫感。《外交政策》杂志最近的一项测验中,71%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下一个世界强国。《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各称,中国将在本世纪末成为全球霸主。如果没有世界各地学童都竞相学汉语等噩梦般场景充斥,这种热烈讨论便不会存在。同样,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05年的报告说,中国崛起产生的全球影响力堪比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这或许从奥巴马不幸的中国行和哥本哈根会议上受中国怠慢中更容易理解。

我们陷入大萧条以来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美对中国的焦虑随之浮出水面,这并非巧合。中国经济强劲,拥有大量美国债权,是世界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商,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类似的讨论屡见不鲜。虽然这些情况没错,但很少人提醒我们,中国仍旧是个穷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是美国的1/8。总的来说,经济和军事上中国仍旧大大落后美国。而军事方面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可能情况会发生改变,不过在我们的新世纪[46.69 -0.87%],美国仍旧不可比拟。“对美国来说,中国还在上学前班,”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查尔斯•弗里曼说,“美国的产出占全球25%-28%,而中国不到7%。人们说中国是我们的银行家,是我们的债主,但中国只持有不到10%的债权。”

美国2008年军费开支为5520亿美元,而中国为460亿-1000亿美元。我们有11艘航母,他们的第一艘还在建。我们有7000-8000枚核弹头,中国只有几百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将面临少得可怜的年轻工人养活大量老人的局面。哈佛大学教授史蒂夫•韦斯特说:“他们从过去20年里看中国的巨大增长,不过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要经历经济萎缩。”

哈佛大学教授和美国最有影响的外交政策思想家之一约瑟夫•奈把对中国天花乱坠的宣传称作“异常”。他认为,美国正在经历一次“大衰退说”周期,有点像当初恐惧苏联要超越美国,或者上世纪80年代担心经济上被日本取而代之。和以前一样,这些担心有些夸张。“我们经历了一个糟糕的10年:两场战争,一次经济危机,”他说,“美国人又悲观起来了。”▲(作者莫林•卡拉汉,周铭译)  印报:中国缩小同美国的科技差距 

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1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缩小同美国的科技差距 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周五在国会委托的两年一次的科学和工程报告中说,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的科技领军者,创造出创纪录数量的专利和拥有“多产的发明家”,他们分布在硅谷、大学和公司的实验室里,但是中国正在追赶上来。

“该报告关注的不仅仅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且还关注我们将走向何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阿登•比门特在白宫公布报告内容时说。

这份2010年的报告断言2007年是中国在研究员人数、授予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数量领域里追赶上美国的一年。2007年,美国授予22500人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但是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博士学位被授予来自印度、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外国人。“尽管美国是最大研发国,但是由于中国研发资金每年都在持续增长,亚洲已经缩小同美国的差距。”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成员玛丽•格里菲思说。

这份题为“2010科学和工程指示器”的报告指出,在中国,研发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研发国,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格里菲思说。

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发明人几乎占了世界上高价值专利的近90%。中国和印度的发明人取得美国专利仍然不多,在2008年授权的美国专利数量中,中国的研究人员只占大约1%。▲(陈一译。本文英文原文见1月18日环球时报英文版第15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