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践我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2:28:48
                                                我以我血践我言
2009年12月31日
,浙江工业大学天津籍学生杨济源勇斗行窃歹徒壮烈牺牲。消息传开,津杭同悲。所有人都为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所感动。2010年1月3日,市委书记张高丽看到《每日新报》的报道后即作出批示:杨济源见义勇为的事迹令人感动,请了解、宣传、弘扬这难能可贵的天津人的精神,并转达我对其父母和亲人的慰问。” 200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一场59年未遇的大雪正在津城上空酝酿,寒风中行人脚步匆匆,急急赶回家中享受团聚的欢乐。等待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钟声响起。

    200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蓟县城关镇东头的仓上屯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里透出温馨的灯光。年近六旬的杨合夫妇正在谈论着远在杭州念书的儿子。天擦黑的时候,儿子打来电话,说他打算报考研究生。

    200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西子湖畔,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这一刻渐渐远离。2010年的钟声挽留不住他匆匆的脚步,浙工大师生的呼喊,唤不回他离去的身影。刚刚还在电话中告诉妈妈要报考研究生的儿子,却在几个小时后,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人们。

    2010年如期而至,22岁的杨济源却没能翻开这新的日历。面对小偷的卑劣行径,他毫不迟疑地冲了上去,用生命展现了天津人见义勇为的精神面貌。

    2010年如期而至,阳光的杨济源用鲜血制止了一次偷窃行为。正义与邪恶之间,进与退之间,他没有犹豫,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2010年如期而至,快乐的杨济源留下了一句话: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感。西子湖畔,海河之滨,两座城市因为这青春的誓言而共同感动。

难能可贵的天津人精神

    有的选择,决断的时间只有一瞬。

    有的考卷,需要用生命书写答案。

    但这一瞬,可以成就永恒!这份答卷,足以感天动地!

    这些天来,一个英雄的名字,在南国的西子湖畔,在北方的海河两岸,在多少善良者的口中和心里,争相传诵着、不断默念着。杨济源,来自本市蓟县山区的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在与小偷的搏斗中英勇献身。他用殷红的鲜血,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颂歌;他用绚丽的青春,捍卫了一份凛然高洁的人间正义。

    这些天来,我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我们难以想象,那个在自家桌布上写满自强不息的学子,就这样停止朝气勃发的步履;我们难以想象,那个光华尚未完全绽放的青春,就这样在22岁最美好的年华定格;我们难以想象,那个温顺听话的后生,就这样与深爱的亲人永别。我们甚至不能想象,在扑向小偷那瞬间,他有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因为他是新时期大学生英勇无畏的精神存照:当责任和危险来临,他毅然决然地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替我们担当、替全社会担当。他没有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阳光少年!

    这些天来,我们这座城市遭遇几十年难遇的暴雪,但我们总是被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温暖,也被这个英雄辈出的城市感动。就在这些日子,为救助患白血病的哈萨克族大学生阿依努尔,全市各方面掀起了捐款献爱心的热潮,相距千里的渤海之滨与天山之间搭起了民族团结友爱的桥梁;就在这些日子,本报记者张俊兰12年17次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助学、帮助1000多名贫困学生的先进事迹经报道后,在津城各界甚至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同样的社会责任,同样的爱心接力,同样的无私奉献,诠释着一种同样感人的城市精神。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无私无畏的品德气质,高度彰显了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生动展示了当代天津人的精神风貌。

    向英雄们敬礼,因为你们的付出,足以让全社会分享荣光;向难能可贵的天津人精神致敬,因为这是推动我们向更文明、更和谐社会阔步迈进的精神动力——这种力量生生不息,辉映日月!(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