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换套餐下一步:携号转网渐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6:49:17
 
 
“运营商间的携号转网需要首先实现运营商内部跨业务之间的携号转换。《通知》的出台令内部携号转换在明年初就可以实现。”
今年8月,当广东联通以“准号码携带”为噱头推出双模卡促销时,外界还未曾想到,2个月之后,这个噱头会以信产部通知的形式,成为运营商们必须遵守的又一规则。
10月17日,《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悄然出现在信产部的官方网站。《通知》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俗称“移动电话本地网”),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
这意味着,电信资费改革数年来,移动运营商们苦心经营的品牌营销战略将受到巨大冲击,运营商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资费差别或将雪融冰消。
营销模式冲击
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国移动或是中国联通,资费套餐几乎都是局限于某个业务品牌内,不同品牌的用户可选择的资费套餐也完全不同。
中国移动一直通过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子品牌细分用户,不同品牌之间的资费和服务差异巨大。而中国联通今年以来也对旗下子品牌进行全面调整,打造世界风、如意通、新势力等细分品牌,10月17日晚还推出了新势力的品牌代言形象“个性公仔”,欲以全新形象争夺年轻用户。
通过不同的服务和资费套餐锁定细分用户,在增加用户APRU值同时获得用户认可,这已经成为移动运营商最具竞争力的营销手段之一。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细分品牌策略也难免尴尬。“大家都在抢用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推新套餐,用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噱头吸纳用户。”重庆一位运营商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手机单向收费、超低资费包月等在地方市场层出不穷,资费政策数月一变甚至一月数变。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该人士说,为了保证APRU值,运营商一般都会规定,手机用户在选择一种套餐后,在不更改手机号码的情况下不能选择新推出的套餐。于是在层出不穷的新套餐刺激下,运营商客户不断流失———从高资费的套餐流失到低资费的套餐中———而一个手机用户购买多个手机号,号码空置的现象也愈发严重,“老用户用不了新套餐后进行投诉的情况非常普遍”。
“这或许是《通知》出台最关键的原因。”该人士认为,按照《通知》规定,在运营商内部,子品牌和资费套餐对用户的“捆绑”全面消失。
不过,据移动运营商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品牌对应的技术支撑系统并不相同,执行《通知》预计会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并有可能需要投入成本时间更新系统,“此外,《通知》对运营商现有品牌套餐的制定也会产生冲击”。
“未来一年内,运营商很可能把各大品牌接近20多个套餐缩减为7~8个,并作出进一步的资费调整。”电信专家陈金桥则认为,为了防止新政策实行后用户大规模重新选择套餐而造成客户流失,以及品牌内部不同资费套餐重叠产生的不良效果,在《通知》正式实施前的2个月时间内,运营商的现有营销体系就将会进行全面调整。
“不过,目前运营商的子品牌和客户细分已经较合理,现有主要的资费套餐价格对应不同的服务内容进行,所以资费体系的变化对其品牌的冲击力将很快得到适应。”陈金桥认为,《通知》将为运营商的营销模式带来良性的促动,“未来资费套餐和业务创新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携号转网前兆?
在很多运营商人士看来,《通知》的出台是信产部两年来电信资费改革的延续。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信产部负责人就开始频繁提及电信资费改革,并表示将以之顺应市场竞争态势,解决传统通信资费政策中一些渐渐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在随后2年多时间中,这一思路为信产部陆续出台的政策所印证。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基础业务到增值服务,从放松定价权限到强调用户权益,连串的调整细节形成流畅的“组合拳”,沿着电信资费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进。
《通知》出台后,更引发了业界对“携号转网”政策的遐想。
“号码携带”指用户位置移动或更改网络、业务时都无须更换号码。这一政策对中移动等传统优势运营商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不过传言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进展,目前有猜测称可能在中国发放3G牌照前后出台。
而在《通知》出台后,有业内人士猜测认为,实现用户携号码转套餐的下一步,正是号码携带中最关键的一步———携号转网。
“如果要实现运营商间的携号转网,就需要首先实现运营商内部跨业务之间的携号转换。而《通知》的出台令运营商内部的携号转换在2007年初就可以实现。”业内人士说,“这意味着,携号转网的实现难度将大大降低。”
不过,陈金桥认为,《通知》的出台与“携号转网”之间并没有关联。
“携号转套餐和携号转网的实现难度不是同一个量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也表示,前者只需要运营商内部进行营销体系的调整即可,后者则需要协调所有运营商的利益,“对运营商的利益平衡和对称管制等问题都需要详尽考虑,否则‘号码携带’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将无穷无尽”。
2004年1月1日,韩国正式推出跨运营商间的“号码携带”政策,并对强势运营商SK电讯进行非对称管制,随后引发其国内多家运营商之间的持续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