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2:02:48
赵尚志 赵尚志:东北义勇军创建人

2月12日是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壮烈牺牲69周年纪念日。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蒋介石策动的反共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革命活动。同年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曾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巴彦游击队参谋长、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后曾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司令兼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等职。1933年10月,他参与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我们珠河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他率领支队英勇作战,拔除敌人据点,清算汉奸走狗,取得了五常堡、肖田地等多次战斗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哈东支队的政治影响。在珠河中心县委和赵尚志的领导下,根据地从珠河县的铁南、铁北扩展到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的东西200多里、南北350多里的广大地区。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1935年1月,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随后,他率领第3军主力北上松花江下游地区,与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会合,扩大和巩固了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帮助汤原游击队完成了改编任务。1936年1月,赵尚志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半年多的远征中,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0年夏,赵尚志被当时的北满省委以反王明、康生为由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1942年2月12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部队袭击敌伪警察分所时,被混入队伍的特务刘德山开枪击成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痛斥敌人。因拒绝医治,流血过多而死。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赵尚志与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著名的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赵尚志曾两度被开除党籍,其中第二次被“永远开除党籍”,至死未能平反,四十多年后才被追认是中共党员。

  第一次被开除党籍
  赵尚志1908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县,1925年加入中共,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同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返回东北领导抗日游击斗争。

  赵尚志率领游击队1932年冬天在巴彦山区多次击溃数倍于他们的日伪军队,并将抗日根据地从巴彦扩大到齐齐哈尔附近的镇来等地,扩大了势力。中共满洲省委指责犯了“右倾错误”,撤销了他的参谋长一职。游击队群龙无首,日本关东军又调集大批军队大规模搜山,使得北满游击队多次受挫,死伤人数与日俱增。到了1933年1月,一度名声大震的赵尚志游击队名存实亡。

  赵尚志1月中旬,准备向满洲省委汇报游击队失败的原因。满洲省委把北满游击队失败的责任都归结到赵尚志一人身上,作出《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由于多年的资历,大部分省委委员主张让赵尚志担任职位,任命为工会主席。

  赵尚志1933年4月来到宾县孙朝阳的抗日联军里任参谋长,又投身珠河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任县中心大队的队长。

  赵尚志率领的抗日联军继攻陷宾县县城之后,1934年5月又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在当年日本关东军发起的冬季大扫荡中,赵尚志领导的抗日武装和齐齐哈尔的马占山部形成了一道锁链,使关东军发起的大讨伐屡屡受挫。满洲省委1935年1月12日,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

  第二次被开除党籍
  日军及其收编的日伪从1937年对三江省(黑龙江合江地区)进行大规模冬季讨伐,赵尚志的抗日联军打得很吃力。弹尽粮绝以后,赵尚志越过黑龙江前往苏联,设法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被苏联误解而扣押。1940年刚解除扣押,受命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但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北满省委就做出了永远开除他党籍的决定。当时赵尚志还在苏联的伯力。

  赵尚志在苏联看到这一文件后,当即给中共北满省委写了一封《请求书》,承认自己确曾犯有错误,请求省委把他留在党内。

  北满省委书记复信说:“省委从来没怀疑过尚志同志是奸细。也不是因此而开除党籍的。更不是根据1938年以前的错误,而是根据1939年尚志同志在下江企图策划反党的严重错误,而永远开除的。在去年12月,XXX、XXX二同志来岭西同我们见面时,我们才知道尚志同志去年在下江行动的经过和反党的企图。……北满省委根据上级党的建议,尊重兄弟党的建议,根据北满党大多数同志的讨论决定,只取消‘永远’二字,改为‘开除赵尚志党籍’,其它,没有减轻的余地。”

  1936年北满临时省委的会议上,赵尚志曾与省委书记信中提及的两人有过节,赵尚志当时对中共北满省委部分领导人的右倾表现不满,这就导致了他的第二次被开除出党,而且之死未被平反。

  赵尚志1942年2月12日在率领小股抗联士兵偷袭鹤立县梧桐河警察署时,被混入队伍内的日伪特务的暗枪射击,身受重伤,被俘八小时后牺牲。赵尚志死后,日本关东军将他的头颅由黑龙江空运至长春,与杨靖宇的首级一起示众。

  黑龙江省委1947年在哈尔滨为他建碑纪念,并将他牺牲的鹤立县更名为尚志县。1982年,黑龙江省委才根据中央组织部的指示,复查赵尚志1940年被开除一事,做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

    

赵尚志烈士纪念碑

下文原载《世纪桥》杂志,作者:马彦超,原题:《赵尚志最后的战斗:“我死也要死在东北”》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北抗日战场上,涌现出无数“捐躯为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英雄。他们怀揣驱虏救国的伟大抱负,慷慨激昂地走向战场。

即使背负种种苦难,他们仍无怨无悔地继续战斗;纵使敌人的屠刀已经架在项上,他们仍义不容辞地选择舍生取义。赵尚志就是这些民族英雄的代表之一。

赵尚志, 1908 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喇嘛沟村。1926 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32 年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同年,被派往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在队内任参谋长、政委等职。自此,赵尚志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赵尚志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率部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赵尚志指挥的“肖田地突围”、以少胜多的“冰趟子战斗”等,破坏了日伪妄图剿杀抗联的计划,同时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由此,赵尚志的威名和抗联战士顽强的战斗精神使敌人闻风丧胆。敌人惊呼“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赵尚志杰出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在“肖田地突围”成功后,日军肯定地说:“游击队内真有军事人才。”逊河战斗后,日军竹西大尉向上级报告说:“(赵尚志及所率部队)稍加训练满可造成优秀无比之军队。”然而,赵尚志的一生极为坎坷,他曾三次被敌人逮捕(1927 年3 月、1930 年4 月和1933 年1 月);三次身陷囹圄(1927 年入沈阳第一监狱,1930年4 月入沈阳监狱,1938 年在苏联内务部禁闭室);一次赴刑场陪决(1927 年4 月);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党籍(1932 年和1940 年); 三次被撤销职权(1932 年,1938 年和1940 年)。然而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他从未丧失抗日的决心和信念,他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这些考验中充分表现出来并得到升华。

1937 年,赵尚志积极组织北满抗联各部开展反击敌人重点“大讨伐”的斗争,因敌人不断加强经济封锁,掐断了抗联衣食供给来源,对敌斗争逐渐陷入困境。长期以来,活动在北满地区的抗联部队一直是在孤悬敌后,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开展抗日斗争的。这里有漫长的冬季和寒冷之极的气候,加之日本法西斯的凶恶统治,汉奸、特务、走狗的疯狂破坏,使抗联的对外联系和外援日渐断绝,抗联与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敌人还在“讨伐”中更换了枪械、子弹,使抗联部队三分之二枪械的子弹无法缴取,这些都给反“讨伐”斗争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种危急形势,为摆脱困境,谋求苏联的军事援助及通过苏联打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是有必要的,于是,根据北满临时省委的决定,1937 年末,赵尚志离开抗联密营前往苏联。 

然而,赵尚志等一踏上苏联的领土,即被苏联边防军关押。身处异国的赵尚志十分渴望返回东北战场。他要继续为“光复东北,争取祖国自由”而战,重新组织队伍驰骋疆场,打出个局面来。因此,他不断向苏方提出请求:“我要回东北。”此时,苏德战争已打响近四个月。西线战事异常紧张,苏方考虑到日军有可能由中国东北北进,“履行”1936 年11 月签订的日德“防共协定”,配合德国法西斯对其进行东西两面夹击。在这种背景下,苏方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答应由他率领一支精悍的小部队去北满执行特殊任务:一旦日苏战争爆发,便去炸毁兴山(鹤岗)的发电厂和佳木斯至汤原间的铁路、桥梁,并配合苏方在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老白山附近修建飞机降落场。苏方要求这支小部队过界三个月之后,不管情形如何,都必须回苏联。

赵尚志一行经过四天高山密林中的艰苦跋涉,来到梧桐河上游老白山地区。不久,他们来到老白山东南坡姜把头的“趟子房”。经过与“趟子房”主人姜振才和他一个伙计边某的交谈,赵尚志感到他们是有民族意识和正义可靠的人。决定以此为活动据点,隐蔽等待日苏战争爆发,以执行苏联交给的预定任务。可是,两个月过去了,日本对苏联并没有什么特殊行动,也没有出现日苏战争爆发的迹象。在焦急等待过程中,他对苏联对形势的分析表示怀疑,他决定不按计划返回苏联,并坚定地和战友们说:“我死也要死在东北”、“宁肯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也不回苏联”,表达了他要在东北将抗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根据赵尚志的决定,小部队队员走出据点,到周围的“趟子房”开展活动,以发展抗日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