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生命最后三个月:宁肯死在东北也不回苏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8:24:27
赵尚志生命最后三个月:宁肯死在东北也不回苏联  

核心提示:赵尚志的一生极为坎坷,他曾三次被敌人逮捕(1927 年3 月、1930 年4 月和1933 年1 月);三次身陷囹圄(1927 年入沈阳第一监狱,1930年4 月入沈阳监狱,1938年在苏联内务部禁闭室[编者注:此次入狱16个月,后以误会为由释放]);一次赴刑场陪决(1927 年4 月);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党籍(1932 年和1940 年); 三次被撤销职权(1932 年,1938 年和1940 年)。然而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他从未丧失抗日的决心和信念,他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这些考验中充分表现出来并得到升华。

……

可是,两个月过去了,日本对苏联并没有什么特殊行动,也没有出现日苏战争爆发的迹象。在焦急等待过程中,他对苏联对形势的分析表示怀疑,他决定不按计划返回苏联,并坚定地和战友们说:“我死也要死在东北”、“宁肯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也不回苏联”,表达了他要在东北将抗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根据赵尚志的决定,小部队队员走出据点,到周围的“趟子房”开展活动,以发展抗日武装。

赵尚志烈士纪念碑

本文原载《世纪桥》杂志,作者:马彦超,原题:《赵尚志最后的战斗:“我死也要死在东北”》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北抗日战场上,涌现出无数“捐躯为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英雄。他们怀揣驱虏救国的伟大抱负,慷慨激昂地走向战场。

即使背负种种苦难,他们仍无怨无悔地继续战斗;纵使敌人的屠刀已经架在项上,他们仍义不容辞地选择舍生取义。赵尚志就是这些民族英雄的代表之一。

赵尚志, 1908 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喇嘛沟村。1926 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32 年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同年,被派往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在队内任参谋长、政委等职。自此,赵尚志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赵尚志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率部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赵尚志指挥的“肖田地突围”、以少胜多的“冰趟子战斗”等,破坏了日伪妄图剿杀抗联的计划,同时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由此,赵尚志的威名和抗联战士顽强的战斗精神使敌人闻风丧胆。敌人惊呼“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赵尚志杰出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在“肖田地突围”成功后,日军肯定地说:“游击队内真有军事人才。”逊河战斗后,日军竹西大尉向上级报告说:“(赵尚志及所率部队)稍加训练满可造成优秀无比之军队。”然而,赵尚志的一生极为坎坷,他曾三次被敌人逮捕(1927 年3 月、1930 年4 月和1933 年1 月);三次身陷囹圄(1927 年入沈阳第一监狱,1930年4 月入沈阳监狱,1938 年在苏联内务部禁闭室);一次赴刑场陪决(1927 年4 月);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党籍(1932 年和1940 年); 三次被撤销职权(1932 年,1938 年和1940 年)。然而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他从未丧失抗日的决心和信念,他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这些考验中充分表现出来并得到升华。

1937 年,赵尚志积极组织北满抗联各部开展反击敌人重点“大讨伐”的斗争,因敌人不断加强经济封锁,掐断了抗联衣食供给来源,对敌斗争逐渐陷入困境。长期以来,活动在北满地区的抗联部队一直是在孤悬敌后,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开展抗日斗争的。这里有漫长的冬季和寒冷之极的气候,加之日本法西斯的凶恶统治,汉奸、特务、走狗的疯狂破坏,使抗联的对外联系和外援日渐断绝,抗联与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敌人还在“讨伐”中更换了枪械、子弹,使抗联部队三分之二枪械的子弹无法缴取,这些都给反“讨伐”斗争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种危急形势,为摆脱困境,谋求苏联的军事援助及通过苏联打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是有必要的,于是,根据北满临时省委的决定,1937 年末,赵尚志离开抗联密营前往苏联。 

然而,赵尚志等一踏上苏联的领土,即被苏联边防军关押。身处异国的赵尚志十分渴望返回东北战场。他要继续为“光复东北,争取祖国自由”而战,重新组织队伍驰骋疆场,打出个局面来。因此,他不断向苏方提出请求:“我要回东北。”此时,苏德战争已打响近四个月。西线战事异常紧张,苏方考虑到日军有可能由中国东北北进,“履行”1936 年11 月签订的日德“防共协定”,配合德国法西斯对其进行东西两面夹击。在这种背景下,苏方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答应由他率领一支精悍的小部队去北满执行特殊任务:一旦日苏战争爆发,便去炸毁兴山(鹤岗)的发电厂和佳木斯至汤原间的铁路、桥梁,并配合苏方在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老白山附近修建飞机降落场。苏方要求这支小部队过界三个月之后,不管情形如何,都必须回苏联。

赵尚志一行经过四天高山密林中的艰苦跋涉,来到梧桐河上游老白山地区。不久,他们来到老白山东南坡姜把头的“趟子房”。经过与“趟子房”主人姜振才和他一个伙计边某的交谈,赵尚志感到他们是有民族意识和正义可靠的人。决定以此为活动据点,隐蔽等待日苏战争爆发,以执行苏联交给的预定任务。可是,两个月过去了,日本对苏联并没有什么特殊行动,也没有出现日苏战争爆发的迹象。在焦急等待过程中,他对苏联对形势的分析表示怀疑,他决定不按计划返回苏联,并坚定地和战友们说:“我死也要死在东北”、“宁肯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也不回苏联”,表达了他要在东北将抗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根据赵尚志的决定,小部队队员走出据点,到周围的“趟子房”开展活动,以发展抗日武装。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作为东北抗日游击运动主要领导者的赵尚志早就是日伪当局全力捕杀的对象。由于1940 年秋到1941 年10 月赵尚志滞留苏联,所以作为敌人追踪、捕杀重要目标的赵尚志在敌人的情报及线索网络上,已失踪一年多了。不料,1941 年末,赵尚志率小部队在鹤立、汤原北部地区开展活动的情况被敌人侦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当局从强化“鹤岗煤矿治安对策” 出发,兴山(鹤岗)驻屯日本军部队大佐长林和伪鹤立县警务科决定执行对赵尚志所率小部队“以特务和警备战线上的全部力量和利用一切工作,尽可能在旧历正月以前,将其诱至梧桐河附近,加以逮捕歼灭”的计划。命令所属伪兴山警察署扩充侦查网,加强“第一线的情报工作。”基于此,日伪派出警备队进行全力搜索,但一无所获,敌人根本没有找到赵尚志等人的踪迹。此时,兴山伪警察署署长田井久二郎、特务主任东城政雄亦在积极谋划,他们采取极秘密的手段派遣伪装密探潜入赵尚志部队,妄图将其引诱到警察控制范围,伺机使其负重伤并加以逮捕。

1942 年1 月上旬,敌人按计划选中特务刘德山伪装成收山货的老客潜入赵部。刘德山原是猎手出身,因其枪法好,人送外号“刘炮”。他曾任伪梧桐河采金会社警备队小队长。警备队解散后,他当上伪兴山警察署特务,死心塌地充当了日本侵略者的鹰犬。刘德山经常以打猎为掩护在鹤立、汤原两县北部山区到处流窜,搜集抗联活动情报,因而深得田井久二郎的赏识。田井久二郎命其以收皮子、山货为名潜入山中,活动于赵尚志行动的地区,如发现赵尚志就自愿参加赵部,并以提供假情报来取得赵尚志的信任,找机会以袭击梧桐河金矿警察分驻所为口实,将赵尚志引诱到梧桐河附近,一举“捕捉歼灭”之。并答应事成之后,给刘一笔优厚的奖金。在刘德山伪装成山客窜入鹤立县北部

山区后,为配合他的行动,伪鹤立县警备队警长穴泽武夫以下十六人进驻鹤立县北部梧桐河所谓第一线地区担任警戒并搜集情报。1 月下旬,又派出王秀峰等二十五名特务由梧桐河附近进山,专做情报联络工作。这样,十分毒辣、阴险的诱捕赵尚志的罪恶计划开始付诸实施。

十几日后,熟谙山路、狡黠奸诈的刘德山终于在汤原北部老白山附近的姜把头“趟子房”找到了赵尚志所率小部队。赵尚志的小部队此时正急于扩大队伍,所以刘很快便骗取了赵尚志的信任。由于田井久二郎没有按事先规定的日期收到刘德山的情报,于是,很快又派出了二号特务张锡蔚进山,执行同样的任务。1942 年2 月8 日,张锡蔚找到赵的部队,并在刘德山的帮助下,混入赵部。就这样,潜伏在赵尚志身旁的两个特务便开始按田井久二郎制定的计划向梧桐河金矿方向引诱赵尚志。当晚6 时,特务刘德山向赵尚志“献策”说:“梧桐河金矿警察分驻所警备力量缺乏,现在正是袭击的好机会。”赵尚志经过考虑,作出决定:12 日拂晓,袭击梧桐河金矿伪警察分驻所和警备队,并做了具体部署。 

赵尚志将军遇难之地

位于小兴安岭距梧桐河金矿伪警察所北方两公里有座山间独立农家小屋,住着一户姓吕的人家。一家四口以种田为生,因种植不少蔬菜。供梧桐河金矿的人食用,故此地被称为吕家菜园子。12 日凌晨1 时半左右,吕家菜园子附近的三声枪响打破了黑夜的沉寂。

原来,赵尚志率队向梧桐河金矿方向移动,来到吕家菜园子附近时,刘德山认为谋杀赵尚志的机会来了,于是对大家说:“这里离分驻所不远了,咱们到菜园子屋里暖和一下。”接着又说,“你们先去,我去解手。”说罢,他转身行至赵尚志身后,举起步枪便向赵尚志射击。由于近在咫尺,赵尚志后腰中弹立仆在地。顿时,赵尚志明白了一切,刘德山原来是潜伏的特务。于是他强忍剧痛,操起手枪便向正朝战士王永孝开枪的刘德山打去。刘德山头、腹部各中一弹,当场毙命。姜立新把赵尚志背到吕家菜园子小屋里,赵尚志觉得伤势过重,于是命令姜立新等拿着文件迅速撤离。与此同时,特务张锡蔚听到枪响后,急忙跑至梧桐河金矿伪警察分驻所。听到张锡蔚的报告后,在梧桐河担任警戒任务的县伪警备队警长穴泽武夫和分驻所所长李树森于忙乱中临时召集伪警察和伪警备队员组成一支“讨伐队”。“讨伐队”在张锡蔚的带领下,立即包围了吕家菜园子。接着,战斗打响了。战斗中,王永孝腹部被机枪子弹打中,负了重伤。十五分钟后,枪声停止。敌人派人从金矿局叫来两张爬犁,将身负重伤的赵尚志、王永孝和刘德山尸体运往梧桐河金矿伪警察分驻所附近的一个工棚里。

敌人为了解抗联的活动情况,又鉴于赵尚志身负重伤,无法行动,便于现地对他进行突击“审问”。赵尚志虽腰部受贯通伤,血流不止,但他依然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当敌人拿饭给他吃时,他怒斥道:“我不吃你们满洲国的饭!”并大声痛骂:“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在以坚强的意志忍住剧痛时,他还告诉王永孝,不要喊疼,“要有小子骨气”。

 

日寇谋杀赵尚志的认罪书

关于赵尚志的审问,日伪资料有如下记载:

“赵尚志身受致命重伤,仅生存八小时,于此期间,对审讯之满人警察称:‘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除发泄言语外,缄口不言,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赵尚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强忍剧痛,坚持斗争,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民族尊严;临大劫而志不可夺,则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赵尚志为了赶走侵略者,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不朽灵魂将永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