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晋冀争水:该正视水库的反作用了(新京报 2009-12-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15:48

晋冀争水:该正视水库的反作用了

2009-12-31    来源:新京报       【共 0 条评论】 【浏览499PV】

流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清漳河最近上演一场争水事件,山西有关方面不顾海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河北省的阻拦,单方面在清漳河上游修建水电站,此举将截断下游河北涉县40万人的水源……

 ■ 社论

 流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清漳河最近上演一场争水事件,山西有关方面不顾海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河北省的阻拦,单方面在清漳河上游修建水电站,此举将截断下游河北涉县40万人的水源。

 把河水搂在自家怀里尽情调用,然后把脏水排放给下游,这是许多地方的惯有思维。好在现在是个开明的时代,下游被剥夺了水权的人们,可以向上级反映情况;更可以把事实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去评理。然而无论如何,都挡不住两个不争的事实:一是华北地区正处在高度缺水的时代,许多人预言的“水战争”已在国内率先“打响”了好几枪;二是修建水库可能是对水最大的威胁,修建水库的过程是毁掉人类用水、自然用水的过程,也是激发社会矛盾的过程。

 环保人士马军在《中国水危机》一书中曾提到,当时他对中国的河流进行研究之后,惊讶地发现,黄河、永定河之所以出现大规模的、长时间的断流和干涸,是因为黄河与永定河修建了太多的水库。这些水库经年累月地把水拦积在自家的院子里,结果导致水坝以下彻底丧失了河流应有的生命力,大量的河流因此成为水库联合体,大量的活水从此成为死水,大量河流的生命从此丢失。水库修成之日,常常是下游干涸之时,也是河流生态系统崩溃之时。

流过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清漳河最近上演一场争水事件,山西有关方面不顾海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河北省的阻拦,单方面在清漳河上游修建水电站,此举将截断下游河北涉县40万人的水源……

 

 更有趣的后果是,一个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出现了,就是越把水拦在自家大院,越得不到渴望的水。一个地方修建一个水库来养自家之鱼的时候,它会发现,它的上游也在提出更庞大的计划,修建容量更大的水库;当它以为可以用干流的水来刺激本地经济的时候,它会发现所有的支流也都安装了功率最大的涡轮发电机,来先它一步或者后它半步把身边的“水资源”榨取完毕。

 上世纪五十年代,官厅水库的修建原本是为了让永定河不再泛滥,后来又想成为北京市的饮用水源,而直到今天,官厅水库迟迟无法实现其“理想目标”,四十多亿方的库容只装着不到一亿方的水,原因一是水污染,二是其上游修建了270多座水库,导致来水量远低于预期量,结果很自然地就导致了永定河的枯萎和死亡。黄河在1997年出现长达226天的断流,除了沿黄各省经常因为分水不均而拼命争水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黄河的干流和支流修建了太多在今天看来毫无意义的水电站或者水库、水利枢纽、水利灌溉设施。

 这次山西增修水电站,河北涉县认为自己成了受害者,但是,涉县同样也修了30多座水电站,涉县的下游同样也成为受害者,可见,河流流域的各个地方“比赛”修水库,结果大家都是输家。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修建水库的高潮,修建水库成了当地官员的政绩,不考虑这些水库对下游公众的影响,不考虑这些水库对河流生态的影响。现在全中国大地已经有了8万多座水库,大批新的水库项目还在规划,我们必须对这一现状进行反思,大幅度削减水库,以此还原河流的基本生命,让河流的上下游能够共同出力养河,而不是发动“战争”去夺水。

 水库从来就没有许多人所夸耀的那么多正面作用,相反,水库就像一个炸药包,在全国各地频频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水库正成为人类伤害水的最凶猛方式。生活在同一个流域的人们,不管这条河是国际河流还是省际河流,都需要大家一起“协商用水”,建立起沟通博弈的机制,同时一起积极地护河养流,向水库“说不”,让河流长年奔腾,让河流生命常在,让兄弟之间的内讧永不发生。只有这样,未来水世界,才可能美好。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09/1231/17515.shtml 
社论:晋冀争水:该正视水库的反作用了(新京报 2009-12-31) 社论:该重新思考城管的集中执法问题了(新京报 2008-1-11) 社论:该适时叫停“创卫”评选了(新京报 2009-3-30) 社论:惟GDP论的“百强县”评比该停(新京报 2007-12-5) 社论:假茅台不能要驻京办也该清理(新京报 2009-4-12) 新京报:正视“高考移民”的严重后果(2005-6-7) 社论:以强力监管杜绝食品业“公开的秘密”(新京报 2008-10-31) 社论:三鹿公关成功是媒体责任感的缺失(新京报 2009-1-6) 社论:关注李瑞背后的那一群孩子(新京报 2009-2-20) 社论:“躲猫猫”的深层追问才刚刚开始(新京报 2009-2-23) 社论:参政议政的必要成本不可省(新京报 2009-2-24) 社论:最好的道歉是避免“躲猫猫”悲剧重演(新京报 2009-2-28) 社论:“接访包案”强调法治原则的意义(新京报 2009-4-16) 社论:回归司法才能求得邓玉娇案的公正(新京报 2009-5-23) 社论:拥有选举权的理当是“人”而不是“户”(新京报 2007-12-18) 社论:以司法理性保障“三鹿”破产的公正(新京报 2008-12-26) 社论:汶川地震一周年,一生不止这一天(新京报 2009-5-12) 社论:良人已逝,良知犹存(新京报 2009-7-12) 社论:义务教育从此名副其实(新京报 2008-7-31) 社论:2009,怀着希望前行(新京报 2009-1-1) 贺军:应正视雪灾对经济的影响(新京报 2008-2-1) 杨耕身:“城管”:正视网络定义后的民意表现(新京报 2008-4-8) 社论:公布5·12遇难者名单是对生者的承诺(新京报 2008-11-22) 社论:公路收费乱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新京报 20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