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开始破裂(2)-货币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45:06

泡沫开始破裂(2)

字体 [大 小]



  在衡量公司的长期表现时,股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因为这是股票持有者获得的实际投资利润。如果你购买了一家比萨餐厅,你可能会选择将初期收益用于餐厅的扩张或改进,但你希望将来能够把公司的一部分钱拿出来供个人使用,而这也正是投资的全部目的。在公司成长阶段,股息可以延期支付,但如果公司的收益从未产生股息,那么也就不会存在实际收益。股息要么因投资不当而损失,要么装进了其他人而非公司所有者的口袋。人们可以选择购买一家暂时处于成长期而非派发股息的公司的股票。但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多年,潜在的股票购买者就会逐渐放弃这只股票,因为他们开始怀疑这家公司到底会不会支付股息。这样一来,这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逐步趋于平稳,并最终呈现下跌趋势。微软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公司现在已经开始支付股息了,这表明即便是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公司最终也不得不转向支付现金的方式。

  由于公开的收益数据很容易被人为操纵(安然等公司的破产就是典型的例子),现在使用收益报表已很难对公司的真正价值进行评估,尤其是那些规模庞大而经营分散的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公司随心所欲地篡改它们的收益报告。研发领域的实际开支大幅减少,而所谓的"会计研发"则大行其道。当时任何项目,即便是最低风险的项目,也都被标榜为研发项目。这就会产生一种公司持续投资并因此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假象。以前,设备的单个部件是单独计算折旧的,现在则一起"打包"计算,人为地延长折旧年限,以减少本期费用,从而使得利润看起来很高。这样,将来更换设备中过时的单个部件就会更加困难,因为更换一个部件就必须改变整个资本结构。先前的开支项目现在被归为投资项目,并通过将本期成本延后和公开高投资数额,使得本期利润看起来更具竞争力。外包虽然会产生即时收益,但却牺牲了推动公司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人力技能。诸如此类。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合法的,而且与安然等公司的账务作假也是有区别的。

  由于市盈率是目前决定股价是否被高估的最常用衡量标准,因此我在这里也列出了一个市盈率图表,以便为那些以此为标准的人更好地理解。从图1.7中我们可以看出,市盈率在1993年上升之前基本保持稳定状态(除了大萧条期间的一年,因为当时的收益基本蒸发殆尽)。此外,该图还表明,市盈率最近已经回落到了20世纪60年代其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但需要注意到是,从图1.1中我们可以看到,60年代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市场衰退。

  然而,基于先前所提到的原因,本书将不会使用本图或收益作任何分析。在作者看来,由于收益极易受到人为操纵,市盈率基本上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比率。

  小结

  通过对比GDP和股息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任何实际的业绩改善可以表明这一期间股价飙升的合理性。对于90年代股票价格增加最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是,对股票异乎寻常的高需求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因为股民人数的增加导致股票的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诚然,在此期间也有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加入到上市公司的行列(这其中有很多公司最终是以破产来"回报"投资者的),但爆炸式的需求增加却使得几乎所有股票都面临着价格高企的沉重压力。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股票价格大幅上扬的原因。

  这种股票价格的疯狂上涨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而这些事件正是当前已经拉开序幕的经济萧条的前奏。除了股票价格的"非理性的繁荣"之外,人们还停止了储蓄,因为他们认为股市收益可以保障他们的未来。事实上,他们是开始将股市投机视作一种储蓄形式。此外,在债务上人们也陷入"非理性繁荣"状态,毫不关心自己将如何偿还所背负的债务。毕竟,他们认为自己将会因股市投资和持续上涨的房屋价值而变得富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