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为何清空了博客?(南方都市报 2009-12-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7:14:28

余秋雨为何清空了博客?

类别:娱乐八卦 作者:钟刚 原创 浏览量:223  发布时间:2009-12-25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05 版名:主页 稿源:南方都市报  

    因“假捐门”和题写“委屈了石头”的钟山碑文,余秋雨近日来一直饱受非议,上周又有网友将其推举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保持缄默的余秋雨,在前天以关闭多处博客的举动间接做出了回应。有网友揣测,可能是博客上恶评太多,余秋雨终于扛不住了。

    “我没想到余秋雨如此脆弱。”文化批评家王晓渔得知此事后对记者称,从假捐门等事件就可以发现,“余秋雨不断以一个故事来掩盖另一个故事,他实际上是一个戏子”。对于网友的“狂踩”,王晓渔称,他非常支持此举。

    关博客是为了求清静?

    2006年起,余秋雨就坚持在腾讯、新浪、搜狐、凤凰网上不断更新博客,交代自己的最新状况和最新作品节选,并就某些非议,做出他的回应。在“假捐门”事件中,就曾以一段采访试图澄清是非。而在此之前,余秋雨还贴出一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博文,结果招致大量骂声。争议缠身的余秋雨,博客点击率也日渐飙升,单新浪一家,点击量就高达2500多万。

    不过,余秋雨在近日选择了关闭这些带来纷争和非议的个人日志。不少网友在前天下午发现,余秋雨在新浪、凤凰网博客的内容全部被清零,包括网友评论也均被删除,搜狐和腾讯博客的首页清零,但过往的日志和照片尚存。

    媒体就此联系了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金克林匆匆地回了一句:“我们早就想关了!”话音刚落,就挂断了电话。而新浪博客方面在接受记者问询时称,他们不便透露博客内容删除的事宜,“要了解情况,去问余秋雨自己。”

    有网友认为,余秋雨是不堪网友恶评才关闭博客的。近来非议不断的余秋雨,本为宣传阵地的个人博客也逐渐变味,成了极端网友发泄的平台。“口水”日积月累,“他应该是无法忍受骂声一片的局面,索性关博求清静”,有网友如此猜测。

    “网友的狂踩行为没有错”

    此前,余秋雨一直对外宣称自己不爱上网,但在“博客热”开始后,他相继受邀在新浪、搜狐、凤凰网等多个博客托管网站更新网页,并开设了个人站点“秋雨在线”。记者发现,秋雨在线目前是余秋雨保留的站点,少见更新。

    对于余秋雨关博举动,外界认为,或许与其今年来的非议不断有关。今年6月,萧夏林发表博文《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直指余秋雨借国难炒作自己,不少网友对其口诛笔伐,易中天等文化名人也加入声讨阵营。就在本月,余秋雨受邀为南京钟山风景区撰写碑文,被网友狂批,近日更是被推上“文盲榜”。

    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认为,现在之所以形成网友“狂踩”余秋雨的局面,主要在于“余秋雨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他支持网友的举动。王晓渔表示,“余秋雨实际上是一个戏子,不断地编造故事,掩盖自己的谎言;他的编造能力并不高,是一个有些糟糕的小说家”。

    作为余秋雨朋友,上海99网上书城董事长黄育海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余秋雨的群攻,是仇富、仇名人的写照,这是网络上非常不好的倾向。黄育海认为,余秋雨的情况比较特殊,“应该有人专门在做诋毁余秋雨的事情”。本报记者 钟刚 实习生 潘惠文

http://gcontent.nddaily.com/4/e8/4e8412ad48562e3c/Blog/e9c/0696f8.html
 余秋雨闭关,我们都该多些修行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卢荻秋 原创 浏览量:232  发布时间:2009-12-25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47 版名:众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从2007年6月以来,余秋雨坚持在腾讯、新浪、搜狐、凤凰四个网站不断更新博客,交代自己的最新状况和刊登最新作品的节选,对于网友的种种评论一直抱着不理不睬的态度。但是距离2010年不到10天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将其在新浪、搜狐和凤凰网的博客上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评论统统清零——— 余秋雨“闭关”了!(12月24日《重庆商报》)

    对于曾经名满天下的余秋雨先生来说,2009年无疑是令他伤心含泪的一年。“五一”期间被网曝“私通”美女作家并致夫妻反目,6月份开始被紧追不舍陷入“诈捐门”,10月份被曝出拥有上市公司股权身家过亿,12月份为南京钟山风景区撰写的碑文被网友评为“最令人作恶的一景”,直到前不久在网友发起的“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中意外登顶榜单。这一系列真真假假、闹剧一般的事件,将他持久地绑定在本年度最为公众瞩目的舞台上,使其如芒在背,如鲠在咽。

    无论是气定神闲地辩白,还是恼羞成怒地回应,也无论是发自肺腑地表白,还是游移不定地躲闪,他都注定被当成一个被剥夺、被嘲笑、被轻慢的对象。蓄意攻讦者在他的进退失据中感受着“灭此朝食”的癫狂般快慰,围观起哄者在他的手足无措中品尝到戏弄名人的别样乐趣。他所曾经拥有的光彩外衣就这样无奈地被一件一件剥下,他所曾经拥有的顾盼生辉的神采也就这样无奈地被一点一点磨蚀。

    中国当代文化学者里,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像余秋雨这样,曾经被捧上天,一转眼却被贬入地,经历过如此巨大的荣誉反差。关闭博客的余秋雨,似乎更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悲凉的无奈。显然,余秋雨“闭关”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被供奉在神坛上的文化偶像已经坍塌,象征着一个余秋雨式的文化时代已经结束。“闭关”后的余秋雨先生应该会耳根清静许多,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思以他为标志的这个文化时代。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余秋雨的“闭关”,尽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却未必同时表征着我们社会的文化心理开始趋向理性复苏,并重返合乎逻辑、合乎理性的发展路途。从这个角度讲,余秋雨“闭关”了,我们所有人也都应该冷静下来,平复一下一直以来狂跳不已的浮躁之心,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修炼。 □卢荻秋

http://gcontent.nddaily.com/d/5f/d5f6b27eed9d01f5/Blog/e20/dc8b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