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财政能培养出一个中产阶级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52:21

 

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告诉我们,以占人口多数的中产阶级为主的纺锤型结构是最合理的社会结构。而中产阶级不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更由于它的构成成分,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构成主体是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医生,律师,教师等等,这些人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着财富,成为纳税主体。所以,老外经常可以理直气壮的向政府说:“这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总是义正词严,慷慨激昂。而中国的纳税人却在被榨干后还欠着政府,总是理亏,像杨白劳似的。

我们国家到底有没有中产阶级是个让人疑惑的问题,如果按照老外的标准,从政治,经济上讲,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企业领导,这些人的收入不低于政府高官)早被排除出中产阶级的行列,这是改革30年经济政治结构中的一个巨大生理缺陷。也是是中国始终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只能仿制,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只有靠财政豢养的公务员及其相关人员活的最滋润,他们享受着体制内的巨大好处,并能通过自己把持的权利为自己合法地确定分配别人难以企及的收入,每天在闲适的环境进行所谓的工作——闲聊-检查-宴席-开会,他们忙碌的时候,可能是有更多好处的时候。他们能算是中产阶级吧。可是并不创造物质财富。

这支队伍已经非常庞大,但仍在每年快速扩大膨胀,中央机关每年要招收1万多人,地方政府也同样膨胀,吸引着大学生,硕士,博士,博士后这样的人才打破头往里钻。竟成了一种就业门路。地方政府还有更多的扩大方法,事业编的,自收自支的,编外的,就是没有人愿到创造物质财富的企业中去。

靠财政能培养出一个支撑社会进步的中产阶级吗?坐吃山空,谁来创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