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世界网-周报全文-三大难题阻碍可信计算走下神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4:48:32
三大难题阻碍可信计算走下神坛
■ 本报记者 毛江华
80%的信息安全“威胁”源自内部,但传统信息安全系统如防火墙、入侵检监测和病毒防范,是以防外为重点。这种防范手段与问题根源的不平衡导致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而不少安全业内人士也呼吁,要从内部解决问题,从而寄希望于“可信计算”。 9月27日,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可信计算平台应用、发布研讨会”出人意料地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尤其是国内惟一通过国家商密认证、 由瑞达公司研制的国内首款可信计算平台“SQY14嵌入式密码计算机”以及由其组成的网络信任管理系统 引起了众多行业用户的兴奋。 这款“守口如瓶的电脑”有四大特征:“进不去”,在没有IC卡验证的情况下,陌生人绝对无法进入电脑系统;“拿不走”,一旦设置了I/O限制,你再也无法用闪盘、光盘、磁盘、打印等任何方式将数据输出电脑;“看不见”,文件一旦设置为保密,即便硬盘被偷走也无法在其他机器上读取;“赖不掉”,安全PC的日志记载了每个人持卡操作的日期、项目、事件等,并且人工无法删除这些记录。 “可信计算”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由微软、Intel、HP、IBM等国际大公司提出的,并成立了可信计算联盟(TCPA);不谋而合,武汉大学、瑞达公司也同期在国内展开相关的实验和研发工作。其基本思路都在于: 改变传统计算机忽略自身安全性的问题,通过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使计算机本身增强免疫力。这种经过安全加固的计算机可应用在军队、军工企业、公安、安全等涉密机关以及对信息安全敏感的普通商业用户,如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防御来自外部和内部人员的泄密和恶意破坏行为,特别是在专用网的安全性方面可以大显身手。 但几年下来,“可信计算”看上去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从国际上来看,由TCPA发展而成的TCG成员组织松散,各怀心事,在争夺话语权上各有各的算盘;从国内来看,前几年一直由瑞达公司,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下苦撑着,直到今年4月联想高调发布其“恒智”安全芯片后,一系列PC和芯片厂商才纷纷扬起“可信”的大旗,从而使“可信计算”以及基于此的“安全PC”一夜之间成了最热门的IT术语。 在9月27日的“可信计算平台应用、发布研讨会”上,公安部“金盾工程”以及某省涉密网络展示了可信平台构建的可信网络,使人看到可信计算平台产业化的曙光,尽管如此,沈昌祥院士依然在呼吁产业界走一条联合发展的道路来推广可信计算的应用,他认为, “中国可信计算实现真正产业化仍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资金是瓶颈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常务理事长屈延文教授认为,中国对可信技术的研发从一开始就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国际的TCG成员组中的主导企业均为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从微软、Intel、IBM到HP,可信的操作系统、芯片和主机是由不同的厂商参与,在产业链的迅速构建上,TCG有其独到优势。 首先,TCG成员的产品开发进度要比国内慢,但其有足够的资金来养活一帮人来完成实验阶段的工作,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非常广泛,理论研究远高于国内,规范和标准做得好而快。 其次,它们采用一种大家做联盟的分工方式,例如HP自己不做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上的可信工作由西门子来做。整体的产业力量强,配套的力量强,一旦形成标准规范以后,整个产业要上去的话,会比我们要快很多。 “而在国内,大企业的创新意识相对落后,步入到可信计算这一领域则刚刚起步。” 屈延文说,“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企业,在资金支撑上则显得力量单薄。”这些小企业一方面依靠国家为数不多的技术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尽快地把产品和方案卖出,以获得资金来进行下一步研发和市场推广。 例如,国内最早进行可信计算平台研究的武汉大学和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总共得到的技术资金扶持不足300万元人民币,而其研发“SQY14嵌入式密码计算机”及系列产品“JTC-845安全计算机”、“JTC-845DNS安全计算机”等,仅主板的设计及试制就经历了五代,共投入5000万元。 “我们几乎没有钱去做宣传。” 瑞达公司总经理刘毅说,一个企业发展往往需要几套资金,研发是一套资金,市场拓展又是一套资金,有的时候市场拓展的资金应该是大于研发资金。但他们只有研发的资金,没有市场拓展的资金,最多也只能在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一年开一次研讨会。 用户是道坎  有关机构预测,到2006年,全球一半以上的PC机都将植入安全芯片。而2004年以来,在国内,瑞达已推出首款可信计算平台,联想则已推出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安全芯片并放言年底将配备其台式PC,不少企业如兆日、清华同方、浪潮、方正、长城等也在可信计算上蕴势。但是,任何一个新技术进入市场,需要一个被用户理解、接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常务理事长屈延文教授认为,某些用户在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新技术产品的接受度上,有些崇洋媚外,被国外厂商牵着鼻子走,甚至违背了《政府采购法》。 刘毅也表示,瑞达在做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的时候,比较了其他产品的推广,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国外大IT厂商推的观念,比较容易在市场上推出来。例如,现在的信息安全产品,一些新品是基于互联网的,并不一定适合我们内网的需要,但照样推得比较好;而我们推的适合内网的产品,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他承认,对于刚刚起步的商用市场来说,可信计算平台在市场应用的推进速度比他原先预料的要慢一些。目前主要还是靠党政机关市场,而政府采购的市场决策是比较慢的;还有,不受商业市场影响的军队需求对我们国家的可信计算平台的发展支持力度算是比较大的。 据瑞达公司有关人员介绍,一些党政军单位对瑞达可信计算平台反响积极,在某省涉密网的网络设计方案中已加入了可信计算平台的组成部分,这个“可信域”方案通过了主管单位专家组的论证,并已开始批量采购,进行试点。从国家有关部委来看,公安部“金盾工程”已将可信计算平台纳入使用范围,目前应用方案基本完成。公安部拟于近期在一些省份开展试点应用工作,并拟规定外单位(如检察院、法院、监察局等)若申请接入“金盾网”必须采用可控制、可认证的可信安全计算机。一些西北地区的公安系统也已批量采购瑞达可信计算平台构筑可信网络。民政部全国“低保”信息系统对瑞达的可信计算平台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应用方案提交过去以后,立刻得到重视,他们拟在“全国城市低保信息系统”中采用瑞达的产品作为城市低保信息系统的终端,以强化身份认证和责任审计功能。其他一些国家涉密单位也拟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岗位上应用可信安全计算机来克服失密问题,预计2005年可以开展部分试点应用,其发展潜力巨大。 从行业系统来看,一些电信系统也拟采用瑞达可信计算平台改造其“九·七平台”,以保障关键信息和客户资料的安全。案件频发的银行系统也在尝试采用可信计算平台的身份认证、责任审计和双网隔离等功能来防范内外勾结的计算机犯罪行为。此外,市场潜力尤其巨大的是军队系统,军方一些部门经过长达近一年的严格审查和考察论证,已将瑞达公司的产品确定为某重点项目之一,需求极大,可达数亿元。据悉,一些项目已在进行之中,瑞达正同国内其他一些安全厂商进行项目联合。 在美国,军工市场对可信计算的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但每年订购的产品跟外面卖的东西不一样,是非标准化的专用产品,美国军方每年要向惠普做若干亿美元的采购。“他们的国防采购市场控制得比中国要严格得多。”刘毅说,“我们的一些技术产品想进入到他们的这个市场中去,绝对不可能。” “不过,也有的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比政府还要迫切。” 刘毅说,从今年起,他们陆续接到一些企业的方案咨询和采购。但在整个采购中,他发现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军工企业对企业的内网安全 要求是比较高的,还包括海军、航天等院所;二是国外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要比国内企业高得多,它们特别重视商业情报、知识产权的保密工作,例如NEC等。 刘毅坦言,可信计算平台应用研究是一个大题目,以瑞达的实力,只能是抛砖引玉,因为一个企业产业链不可能太长,操作系统、主机、芯片什么都做是不现实的。而瑞达目前的定位是一个可信平台的生产厂商,希望广泛地同别人合作,借助大家的力量,把这一新的安全解决模式推向用户。 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常务理事长屈延文教授则认为,目前政府虽然出台了《政府采购法》,但并不具体明确,尤其对安全这一块是笼统和抽象的,而国外的政府采购,除了法以外,还有部件和清单,非常具体和明确。“在安全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 屈延文认为,如果我们能像国外那样规定,什么样的用户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内网安全,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来做保障,可信计算平台的推广则为时不远,因为对信息安全的威胁80%以上是来自内网而非外网。 标准是难关 业内人士普遍认同沈昌祥院士的观点,打造可信计算平台产业链需要走一条联合发展的道路。但是,联合发展,标准是个难关。 国家可信计算平台标准组组长卿斯汉曾经表示,国家可信计算平台标准的制定没有时间表。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常务理事长屈延文直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互通性和体系结构的调整,但目前国家标准组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列出一个清单来。 信息产业商会正在促进中国可信计算平台联盟(CTCP)的发展与壮大,其中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标准化。屈延文强调说,CTCP标准不是国家标准,但有两个大的原则: 一是一定要保障国家利益,就是要把某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后门,想办法堵住,把可信链看成是机器的第一道防御系统,把信任根留在中国,要在密码体系以及认证体系中采用自己的标准。 二是避免重蹈WAPI的覆辙。就是要尽量让CTCP标准同国际TCG组织的标准兼容,在起步时就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实现与国际的融合,不在技术上追求标新立异。 “这就是2%和98%的关系,98%跟国际PC机兼容,2%反映我们国家的利益和中国做可信计算的企业的利益。” 屈延文说,“我们要联合发展,就必须在2%中找到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不过他认为,这条路是漫长的,标准出台起码需要几年的工夫,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把可信计算平台做好。 相关链接 什么是可信计算平台? “可信计算平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各厂商对“可信计算”的理解不尽相同。其主要思路是在PC机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终端系统的安全性。“可信计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用户的身份认证,这是对使用者的信任;平台软硬件配置的正确性,这体现了使用者对平台运行环境的信任;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应用程序运行的可信;平台之间的可验证性,指网络环境下平台之间的相互信任。 “可信计算平台”技术的核心是称为TPM(可信平台模块)的安全芯片。TPM实际上是一个含有密码运算部件和存储部件的小型片上系统,以TPM为基础,可信机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 可信的度量——任何将要获得控制权的实体,都需要先对该实体进行度量,主要是指完整性的计算,从平台加电开始,直到运行环境的建立,这个过程就一直在进行;度量的存储——所有度量值将形成一个序列,并保存在TPM中,同时还包括度量过程日志的存储;度量的报告——对平台是否可信的询问正是通过“报告”机制来完成的,任何需要知道平台状态的实体需要让TPM报告它这些度量值和相关日志信息,这个过程需要询问实体和平台之间进行双向的认证。如果平台的可信环境被破坏了,询问者有权拒绝与该平台的交互或向该平台提供服务。 (计算机世界报 2005年10月24日 第41期 D8、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