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增长和通胀的关系没有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44:33

宋国青:增长和通胀的关系没有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 12:07  新浪财经

  2009年上投摩根·中欧国际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于10月22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以上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现场发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安安摄)

  新浪财经讯 2009年上投摩根·中欧国际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于10月22日在上海浦东举行,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合作伙伴对此次会议作全程图文报道。以下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先生关于《增长和通胀的关系没有变》主题演讲实录。

  宋国青:非常荣幸可以参加今天的讨论会。我先解释一下我们的题目,从三季度的情况说起。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比上一年同年增长8.9%,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这样的增长速度非常高。实际上,和二季度相比,已经降低得非常厉害。二季度比上一季度增长年来算是16%、17%。经济增长速度从二季度的16%、17%又下降到了10%左右,这里面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过去9个月,发电量的增长率环比年来算,增长率是23%。过去10年平均是12%,过去9个月发电量的增长率是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的2倍,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劲的恢复。三季度稍微弱一点,也没有明显的弱,GDP是明显的弱。这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细节方面的问题。工业、产业,在三季度放缓了。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认真的关注,到底原因使之放缓。

  三季度,比正常的增长率,从工业的情况来看,比正常的增长率稍微低一点,或者说几乎没有低多少,算正常。现在是在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从低点往正常走,这时候的增长率会高一点,因为原来低。从这个角度来讲,三季度的增长率低一些,这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们看到同比增长率,现在经济大规模恢复,这个话没有错,但是这个恢复主要是一、二季度,三季度已经放缓了。

  现在我们要谈的问题是为什么放缓?如果说经济已经满负荷运转,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潜在能力就这样了,增长不起来了。另外一个情况,可能是在宏观调控下导致的放缓,这放缓不是实质能力的放缓,而是由于宏观调控导致的。三季度的贷款增量是1.3万亿左右,这比一、二季度减了2/3甚至到一半,比腰斩还厉害。现在的宏观政策,在说法上还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保持继续执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执行的结果来看,三季度已经发生了非常猛烈的紧缩,与历史上最猛烈的紧缩相比,没有那么厉害,但也是很猛烈了。

  我现在想讲的,我们对短期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方面要关注,但也不要太在乎。主要我们看什么呢?看潜在的增长能力有什么变化。我们把经济增长打个比方,一个长跑,比马拉松还长,几百公里、几千公里的长跑,稍微跑得快一些、慢一点,对长跑来说意义不是很大。跑得快一些,有点预支未来的体力,跑得慢一段,但也不要太慢,这样体力可以恢复一下,下一段可以跑得更快。短期不伤得太厉害的波动、小的波动,对总的情况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一段时间持续跑得太慢,体力也攒不下来,会消耗,不会再未来发挥。所以,还是不能持续低迷增长的情况。

  现在我们说三季度的情况,达到了这样的情况:这个速度,低于它的正常发挥水平,也就是在宏观调控下,低于正常发挥水平出来的结果。正常发挥的水平,刚刚也讲了,经济在一个低点下,环比增长到12%左右是正常发挥。在明年以后继续增长一段时间,整体经济恢复到正常这个速度再下降到10%左右,这是比较正常的发挥。所以,现在三季度低一点,只是一个临时的,相当于长跑过程当中一小段跑得慢一些,可能是出于政策方面的考虑。宏观政策本身也是在不断的估计,这方面的意见有很大得分歧,主要的分歧是对上半年贷款快速增长,这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贷款贷得太多,二季度出现的经济高增长,是在过度货币供应下发生的,预支了未来的体力,这样的情况下,收缩到现在也比较合适。从另外一个角度,我自己的看法,在现在的情况下没有达到正常的发挥。正常发挥,也不能都像二季度,那是超过的发挥。

  依据是什么呢?短期的依据是看通货膨胀率。我们看最近一些价格的情况,这是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价格。在8月份以前,农产品价格一直在上升,连续几个月上升。9月份开始,农产品价格下跌。工业品的价格,最高点是7月底,8月也在下跌。6、7月份有一个通货膨胀,9月份以来价格在跌,是小通涨紧缩。我们从更短期的变化情况来看,有一些稍微的通货紧缩。已经有轻微的通货膨胀,从轻微的通货膨胀变成轻微的通货紧缩。所以说,我们现在是没有达到正常发挥下应该达到的水平,教练让他跑得慢一些,所以他速度慢下来了。

  我们讲潜在生产能力,这是我们比较乐观的估计,。中国现在正常发挥情况下,不带通货膨胀,未来的增长速度是10%左右,太高会影响问题,但人为的不让它达到也是浪费生产能力的问题。我们从长期来看,需要更多的分析。短期来看,在现在环比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或者稍微高一些,在10%左右的情况下,出了一点通货紧缩,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比10%高一些,不要通货膨胀,也不要通货紧缩,达到一般人认为的水平,在中国达到2%到3%的通货膨胀率,这是比较适合的通货膨胀。这样的情况下,正常的经济增长我们估计可以达到10%。

  我的题目,增长和通涨的关系没有变,这是一个意思。实际上,三季度的数据要比我们预测低,今年的预测也可能比我们预测低一些。我们原来的预测更高。这是我们讲的,拦住,不让他跑,不是正常发挥出来的效果。和非正常发挥比起来,本来在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恢复,在恢复的过程中跌了一点,说它没有正常发挥,这是一个相互论证的关系。

  现在我们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今年上半年贷款多贷了很多,有很多人担心,很多人分析说,大量贷款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了虚拟经济,这样的想法不正常。整个三季度的数据出来,对实体经济显著恢复的观点没有人说了,只是说恢复的程度多强。货币到底是什么情况?三季度的情况货币增长的情况还是很高。我们一季度的货币同比增长率已经非常高了,20%多,到了三季度民意GDP的增长率是5%,这差了很多,于是引起很多疑问,说货币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看到总需求,但如果我们进一步看,看到需求的结构,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工业的情况和发电量的情况。今年发生的情况,就是外需非常弱,到了9月份,出口相对来说强一些,同比还是下降了15%。在9月份以前,出口同比下降20%。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变化。出口下降15%,主要还是量在跌,价格稍微跌了一点。GDP是由内需和外需构成的。二季度我们按照环比增长率算,GDP是16%、17%,内需增长率是30%,比GDP增长高了一倍,因为外需在大幅下降。投资呢?内需增长了30%,消费的增长短期内没有发生变化。二季度上半年,没有这么多的货币投资增长不可能有这么高。

  内需、外需大幅下降,需要内需大幅上升来进行弥补,这就需要货币投资。我们从预测的角度来讲,从过去看到货币量大幅增长,估计内需也会大幅增长。

  股票市场的情况,一个说法是钱多了说是去购买股票了,另外一个说法是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把实体经济带好了,对实体经济预期发生变化,导致大家对股票市场有信心。

  货币,今年是抑制,没有正常发挥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放松一些。更具体的来说,现在是一个小幅的萎缩,大家担心,发了很多货币,通货膨胀是否会起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经济没有起来,通货膨胀起来了,这是很坏的事。现在我要讲的题目,意思就是短期里增长率稍微低一点,通货膨胀变成通货紧缩。

  我刚才讲的,上半年的贷款稍微有一点水分,但8、9成是正常的。现在内需逐渐有所恢复,不太跌了,以后可以放慢一些,但也不要一下子压到3000、4000亿贷款的水平,6000亿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情况。过了年,明年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明年应该可以正常发挥,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2%左右,经济增长是10%。现在是在低位,达到11%、12%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个更放心的。原来经济增长率很高,但是企业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原来是预测。现在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比我们预测低一些,但一看通货紧缩的情况对明年更放心了。因为,如果现在是通货膨胀,我就不敢想象明年了。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细节的情况,像投资的增长率,需求和货币的情况。大家看钢材价格,由于货币供应的关系,7月份一紧缩信贷,钢材价格马上就跌。

  长期增长的动力到底在什么地方?短期增长,显然是投资在拉动的。效益怎样?这次的项目、银行贷款是否会出现坏账?大家很关注。

  现在有争论,说基础设施的投资过多了,我觉得没有理由。当然,说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也没有很好的数据可以说明。两种意见,充其量打个平手。这个问题怎么具体分析,一时半刻要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也很难。有人说,某些高速公路没有车,说修得过了。你说,一些内地的高速公路今天修成了,明天就跑满了,三年后就堵死了?刚修好没有什么车,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今年修起来,明年就堵车,这是说明修得不够快。现在,有很多的项目,上马的项目就不说了,没有上马的项目要再好好检查一下。 

“增长减缓”主要是指今年3季度经济增长比2季度有所减缓。今年1–3季度发电量强劲增长,对应经济快速恢复。尽管3季度发电量增速与2季度基本相当,3季度GDP增长比2季度明显减缓。从主要价格指数看,2季度经济高增长时物价仍在下跌,3季度经济增长减缓时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滞后于经济增长。由此推测,4季度价格增长速度可能减慢甚至出现通缩。目前已经公布的10月份的一些旬报和周报价格指数都在下跌。另外,价格变化可能也包含了对未来信贷政策预期的变化。

贸易顺差占GDP比例今年2季度比1季度下跌4.5个百分点,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5个季度的跌幅更大。顺差绝对量下跌幅度更加猛烈。顺差名义额过去5年平均年增长50%,今年2季度同比下跌40%,同比跌幅达到90%。由于去年贸易顺差占GDP 的8–9%,顺差下跌90%导致GDP增长减少8个百分点。外需大幅下跌,内需增长率就比GDP增长率高很多。内需中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可以推算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增长率大概是50%,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率是40%左右,投资和信贷增长基本一致。如果没有上半年7万亿贷款增长,GDP增长远不是现在的情况。

从10月份主要价格指数看,3季度生产水平偏弱,相对潜在生产能力是“大马拉小车”。3%的通货膨胀率对应正常运转,通货紧缩或者零通胀意味着生产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3季度控制贷款,而不是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生产。目前生产水平仍然偏低,生产超高增长可以持续一两个季度,但持续时间过长势必引起高通胀。目前看,2010年7–8万亿的贷款比较合适,这方面分歧不大,2010年有望实现比较合适的货币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

在CPI和PPI同比大幅下降时采取相当猛烈的宏观紧缩,这在30年来还是第一次。尽管调控程度需要进一步斟酌,从超前调控角度看是很大改进。超前调控反映了三点重要变化:一是对货币数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不再只看或者主要看同比指标,三是不再过度注重投资增长率或投资率。然而,调控方式上仍然存在令人担忧的地方。一方面,货币政策应当“该紧即紧,该松即松”,不必过度强调短期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更不能允诺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货币政策透明一致是提高公众信心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利率杠杆仍然是最优选择,准备金率次之,再次为信贷额度。用改变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短期货币政策工具人为增加不确定性,负面影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