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之许:赌假结合其实是足协惹的祸(南方都市报 2009-11-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49:16

赌假结合其实是足协惹的祸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莫之许 原创 浏览量:337  发布时间:2009-11-27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46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莫之许专栏

    原以为这一轮足坛扫黑是一场大动作,不料,如同食品领域的三聚氰胺一样,足坛的“赌假结合”的破获,也是源于新加坡方面的通报,就最新案情的披露来看,目前坐实的竟然只有一场比赛。众所周知,王珀介入足球是下了血本的,仅仅一场比赛获利10来万元,这个账无论如何算不过来。

    有利益的地方就可能有算计和黑幕,国外也有假球,也有赌球,前者如意大利一度存在的尤文和米兰联盟,俱乐部通过彼此默契和收买裁判、官员等手段,牟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后者则多表现为一些赌博集团通过收买球员操纵比赛,以牟取暴利。如果说俱乐部之间勾结作假,更像是不正当竞争,损害的是其他俱乐部的利益,那么,相形之下,赌假结合直接损害的却是俱乐部自己的利益。跟赌博集团不同的是,这些造假者又来自内部——— 俱乐部内部人甚至是所有人拿自己的整体利益不当回事,而执着于短期利益最大化,这不大可能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更像是环境变异产物——— 跟三聚氰胺掺入奶粉一样,赌假结合也有着浓浓的中国特色,而仔细推究,其奥秘就藏在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历程之中。

    从一开始,中国足球虽以职业为名,实际却为翻牌而来,在一开始,大抵是企业赞助冠名的方式,企业赞助既为广告和扬名,也为了给当地政府贴金,以换取其他利益的输送。一度,随着所谓职业足球市场的火爆,不少企业家试图更深入地掌控俱乐部,并做起经营百年老店的美梦。不可否认的是,在俱乐部层面,这种努力获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整个市场环境的培育上,他们却依然没有什么发言权。中国足协始终坚持官办市场,拒绝向俱乐部出让任何权力,也不积极努力为俱乐部的利益作出制度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长远利益,企业家们曾在2004年底掀起一场风波,要求进行职业足球联赛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提出改革目标“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明晰权益、权利主体并使之归位”,出于各种原因,这一努力最终是失败了,中国职业足球市场依旧被牢牢把握在中国足协手里。于是,不甘陪太子读书的企业家们的选择就只能是用脚投票,仔细数一数2004年底以来,有多少俱乐部换了东家,就可以看出点端倪来了。

    拒绝作出长期的制度建构,中国足球自然也就失去了长期投资的价值,一度炙手可热的冠名权变得无人问津,甚至连CCTV都放弃了直播赛事,就这样,中国足坛成为了各种短期利益交换的平台。前面已经提到,企业介入足球,主要目的是为官员的任期政绩服务,并以此换取一定的利益,不用说,这种服务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既然长期投资的前景暗淡,所谓的长期整体利益日益销蚀,各种短期利益的考量以及在此考虑下的出格行为也就有了丰厚的土壤,因此,我不认为王鑫王珀集团是什么特例。就在2009年,一再发生的离奇赛果,可能是创纪录的联赛冠军单场平均得分,以及保级球队下半赛季的惊人战绩,种种迹象都似乎在表明赌假结合的普遍,短期利益支配下,不出现这样的情况,反倒是不正常的。

    揪出一批蛀虫足以让人振奋一时,但是,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仅仅靠执法机关的打击,而缺乏自律的话,不正之风是很难被遏制的。在我看来,赌假结合不能简单归咎为少数人的贪婪,其根子在于俱乐部的长期利益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并因此产生了行业内普遍的对短期行为的刺激——— 要知道,卖球买球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要想有效遏止假球之类的蔓延,就需要彻底清理其土壤,让俱乐部获得更多制度化的保障,俱乐部才可能在长期利益的追求下严格自律。因此,要遏止赌假结合,还是要回到2004年的那个冬天,回到失败了的企业家们的诉求上来。事实上,近几年中国足球市场的惨淡,已经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作者系北京学者)

http://gcontent.nddaily.com/8/0c/80c1413fbbd611c4/Blog/a24/add7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