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随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19:16
大旱随想:北京喝着XX源头的水?

云淡水暖

今年大旱,华北是重灾区,严格地说来,北京也在重灾区之列,据报道,已经有1百多天没有有效降水了,草民整个冬季在北京城区就感觉是滴水未降,去年冬天在公园里还能够见到积雪,今年就不见了踪影。那么,北京的户籍、流动人口据估计差不多近2千万,这么多人的生活用水要保证,首先要吃水。然后是北京的各行各业要用水,工业、服务业都是耗水大户,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区日均供水能力为255万立方米。

那么,北京的水从何来?根据北京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数据,目前地下水仍是北京市第一大水资源来源,约占北京市用水量的65%,按照满负荷供水算,就是160万余立方米,还有35%,也即89余万立方米要靠其它水源,也即地表水,惯性思维,那就应该是大家熟知的北京密云、官厅两大水库了。

那么,查一下资料:

其一、密云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水库,位于北京东北密云县境内,建于1958年9月-1960年9月。

其二、官厅水库: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北京市延庆县界内,于1951年10月动工,1954年5月竣工,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曾经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库区水受到严重污染,90年代水质继续恶化,1997年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10年后恢复为饮用水水源。

但是,据报道,在严重缺水的时期、大量需要水的时期,北京地下、地表水的供应是不足够的,比如,奥运期间《燕赵都市报》有报道,“四水库支援送水 京城市民奥运前可喝上河北水”,报道说: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焦志忠向媒体表示,2008年奥运会之前,河北省将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北京送水3亿立方米。这次向北京输送的3亿立方米水主要来自岗南、黄壁庄、王快和西大洋4个水库。

那么,又查一下资料,得到如下结果:

其三、岗南水库:是海河流域重要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由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工程于1958年3月开始兴建,1962年停工待建。1966年续建,1969年底基本按设计竣工。

其四、黄壁庄水库: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用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由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于1958年5月开始筹建并设计,当年10月份由水库工程局正式开始施工,经过扩建、加固等于1968年10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其五,王快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Ⅰ级。由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始建于1958年6月,1960年9月完工。1969年续建。

其六、西大洋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院设计,始建于1958年1月,1960年1月完工。

河北为保障北京的供水,还有其它的多个水库也参加了贡献的行列。比如,2006年春季,北京遭遇1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供水紧张,山西、河北向北京输水(自2003年起),参加供水的有7个水库:山西册田、东榆林水库,河北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水沟口水库、太平庄水库、响水堡水库。

再查一下资料,得到如下结果(水沟口水库、太平庄水库未查到资料):

其七、册田水库:是一座式业与城市用水、防洪、灌溉及养鱼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Ⅱ)型水库。始建于1958年3月,1960年拦洪。

其八、友谊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8年8月,1960年开始拦洪,1964年12月完全投入运用。

其九、壶流河水库:建于1971年,1973年建成投入使用。

其十、.响水堡水库:1972年竣工。

其十一、东榆林水库:1969年12月竣工。

根据调查,这些水库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其农田灌溉功能,为永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廊坊“永定河流域查勘组”1990年编写的《永定河流域查勘报告》,永定河上游(恐怕是因为上游地形适合修水库)的灌溉面积,从解放初期的120万亩增长到645万亩,增长了540%,雁北、张专两地区,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16.5亿斤,增长到1977年的33.8亿斤,增长了200%。

再分析一下,在北京本地的两座大型水库和媒体报道的,参加了奥运对北京供水,干旱年份对北京供水的上述13座水库中,可以查到资料的11座水库,官厅水库1951年动工、密云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册田水库、友谊水库等7座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代竣工,壶流河水库兴建,响水堡水库和东榆林水库也是1960年代、1970年代竣工的。在11座水库中,1958年开工兴建的占了63%。

1958、1960、1970这三个年份或者年代意味着什么呢,有两个词:X化、X穷。

说“X穷”,也算客观,那年月,穷得没有大型施工机械,全靠一群穷棒子肩挑手推,人海战术,以1958年开工,1960年代竣工算,恐怕还要加上饿这一困难因素。说“X化”,也有道理,X化得只知道闷头修、修、修,竟不知道还有“拉开差距”一途,可以培育出拿6千万年薪的老板之类来水库边度假、消费?

中国有句古话叫“饮水思源”,在大旱之年,在缺水的北京,实在值得“思源”一下,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里,就在僵X、贫X的年代,劳动者、工程技术人员克服X化、X穷带来的困难,为后人有此“清如许”作出了奉献和牺牲。

草民取X化、X穷中的两个X,变成XX,就算对“源头”的一个点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