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期货市场如何走完这波牛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55:29
2009年期货市场如何走完这波牛市?
www.eastmoney.com  2009-11-27 10:37:00    期货日报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期货市场一度受到重创,但在进入2009年之后,在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和国内巨额投资的拉动下,国内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10月末,客户保证金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大关,累计成交量达16.5亿手,较2008年全年成交金额和成交量分别增加38.70%、20.72%。 

  年末将近,2009年期货市场全年格局已基本成型,今年期货市场呈现了哪些特点,今后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让我们听听市场人士的看法吧。 

  金融危机造就2009年牛市 

  主持人:2009年国内期货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些特点背后的成因是什么? 

  邹功达:总体来讲,2009年国内期货市场呈现三个特点,第一,牛市特征明显。2009年国内期货市场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商品市场价格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自高点整体暴跌,“商品之王”——原油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跌幅高达73%,CRB商品指数同期下挫55%。在各国政府全力以赴救助下,2009年初商品价格随着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开始止跌回升,稳步上扬的趋势让我们又感受到了牛市的气息。 

  第二,农产品及工业品运行特征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的商品价格在反弹中的表现差异较大,农产品的波动幅度和反弹幅度都相对较小,工业品价格弹性较大,反弹的高度较高。农产品价格具有明显的生产周期,而且作为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供求弹性都相对较小。在商品大牛市泡沫破灭后,其下跌和上涨的幅度也相对有限,而且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变化,如豆类价格更多体现出了美国新一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的大幅增加及需求增长有限;工业品价格的波动周期更长,与经济周期的波动一致性较高,所以在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后,其跌幅在经济繁荣的高点突然下挫,幅度超出了常规,在救市政策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作用下,工业品的反弹也更为猛烈。 

  第三,期货金融属性不断增强。近年来商品市场的表现显示出商品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其价格的波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供需基本数据导致的历史价格影响。一方面,在小布什政府主导的弱势美元政策的影响下,美元指数长期阴跌,而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为主,由于美元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使得商品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成为投资者竞相追逐的目标,商品价格也更容易受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间资金流动的影响。 

  王兆先:自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期货市场的成交金额初期并未出现明显异动,这与期货市场的双向交易机制有关,但也从一个方面看出,金融危机并未对多方或空方形成想象中的打击,随着国内投资的拉动,以及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界对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认同度的提高,进入期货市场的资金不减反增,并且资金流入的速度逐渐增大,到2009年8月达到一个高峰期,8月份国内市场成交金额同比高达143.85%。 

  以2009年8月市场高峰期各品种数据对比分析为例, 8月成交金额同比增幅最大的是棕榈油,其次是与国内投资拉动密切相关的基本金属:铜和铝,这反映出市场资金的流动与现货市场需求的增加是一致的。尽管整体经济并未复苏,但国内投资需求对基本金属的拉动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导致期货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9年市场对工业品期货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农产品期货,这是与金融危机后国家投资需求拉动相对应的。但随着通胀预期的增加,以及国家此次投资不分东西部地区、不分落后和发达地区的特点所导致的对城镇居民的普惠,刺激了对衣食类产品的需求,最终在10月后刺激国内棉花期货和油脂类期货的复苏。 

  2009年市场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新龙头”品种若隐若现。过去几年,国内期货市场的“龙头”品种当属沪铜,但随着钢材品种的上市,沪铜的“龙头”地位受到挑战。随着钢材期货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加,其全球定价功能逐渐显现。从成交金额看,螺纹钢自10月以来已经超越沪铜,稳坐市场头把交椅,而白糖、豆油和豆粕的成交金额已经与沪铜不相上下,过去那种“一品”独大的市场状况已经得到彻底的改变,市场开始进入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新龙头”已经若隐若现。这也反映出,金融危机后,各个行业都对期货市场的功能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同,套保资金开始比较大规模地进入期货市场,从而改写了国内期货市场的历史。 

  罗江华: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如此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才造就了2009年商品市场的牛市行情。金融危机的阴霾导致整个商品期货市场大幅下挫,许多商品期货价格在持续下挫的恐慌气氛中跌破了其生产成本。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导致的商品价格超跌必然回归,因此,2009年年初商品市场的上涨源于商品自身的价值回归。随后,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计划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推出,经济复苏预期与通货膨胀预期完全主导了商品市场的走势。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货币供应增加与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一是流动性逐步恢复使得实体经济缓慢地见底回暖,从而带动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二是主要经济体大量增加货币供应的做法给市场以强烈的心理暗示,即在未来可能重新面临着通胀的威胁,这也是大宗商品包括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毫不夸张地说,当前的通胀预期正逐渐代替对于衰退和通缩的忧虑成为主导商品市场的一种主要情绪。

  从今年前三个个季度来看,纽约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价格分别上涨11.35%、40.74%、0.74%,上海铜期货连续合约价格分别上涨39.28%、17.94%、18.83%;农产品方面,白糖与棉花期货价格累计上涨都超过了50%。国庆长假之后,供需基本面偏空的豆类、油脂期货价格也改变了以往长时间的盘整状态,成为国内商品市场的热点,最近两个月涨幅接近20%。在当前通胀预期趋强的背景下,商品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人们对冲通胀预期的一种工具。从长期来看,代表通货膨胀的CPI指数同比每上升1%,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4.91%,通货膨胀预期会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从2009年商品期货市场的走势来看,商品的金融属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主导商品期货的价格走势。

  黄金上涨是通胀的信号 

  主持人:如何看国内各品种后期的行情? 

  邹功达:黄金依然是亮点。一是黄金首饰季节性消费旺季利于金价;二是现货相对期货价格出现升水,这从1971年至今,仅出现过3次,但每次都伴随着黄金价格的暴涨;三是黄金12月期权有大量的头寸锁定行权价格在1200美元之上,期金12月合约持仓量非常大,也有较大的交割压力。从这三点来讲,黄金价格在圣诞节前,出现大幅回调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出现像去年那样的“逼空”行情。 

  基本金属有望继续维持强势,下游消费淡季不淡,国内市场的隐性库存正在逐步消化,这些都有利于后期金属的走势。伦铜继续扮演基本金属的领头羊角色,不断挑战新高,沪锌和沪铝的补涨意愿较强,也支撑价格走高。钢材现货市场的弱势仍将持续,建筑钢材的低附加值和市场分散性决定了其难以获得高额利润,而钢厂至今减产力度不大可能会对冬季建筑钢价造成较大压制。但在长协矿谈判结束之前,市场对于矿价上涨的预期仍将推动矿价上涨,这种境况使得近期螺纹、线材在期价的带动下拉涨有限。一旦结果出台,成本推动价格因素很可能大大减弱,目前期钢适宜观望。能源化工诸品种中,橡胶强势突破后,汽车销量继续增加及东南亚产量下滑的利多基本面有望支撑主力合约冲击24000元/吨高点,22000元/吨或转为新的支撑位;连塑在经历了半个多月的“天气市”后,行情有超涨嫌疑,后期回调几乎不可避免,但农膜生产旺季仍在持续,春节前消费也将有效拉动塑料包装膜的需求,不必对未来趋势过于悲观,长期仍然看好。 

  豆类目前上涨更多属资金推动,缺乏基本面实质利多基础。考虑全球大豆供需环境仍旧宽松、美豆出口需求可能提前放缓、国内成本制约等因素,预计大豆市场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豆粕期现明显倒挂、年底前需求季节增加预期将为市场提供额外支撑;连豆油虽然年底前需求季节增加预期将为市场提供额外支撑,但因油厂压榨利润丰厚,而且目前期价相对现货存在一定升水,盘面潜在套保盘压力会比较突出,预计12月份连豆油将在7600至8000点区间振荡。 

  12月份白糖销量将有起色,全国步入白糖生产高峰期,天气变数增加,2009/2010榨季还处于减产周期中,只要还处于减产周期中,按照历榨季统计规律,12月白糖可能会有小幅度上涨的行情。棉花在利多题材集中作用下做出一波强势上攻。但棉花是典型的政策型品种,国储此后的临储棉花拍卖情况及12月末将发布的棉花进口配额都将对期棉价格起到压制作用。另外,郑棉期价在15665至15765区间有100点的跳空缺口,后市或将回补此处。 

  王兆先:黄金的上涨,是通胀的重要信号,值得投资者从战略的角度上去思考。在一个正常的或温和的通胀过程中,黄金的投资价值要弱于股票和房产。黄金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其可以保证拥有者资产的稳定。中产阶级若在资产中配置部分黄金,可以保证在任何经济环境下,其组合资产的价值都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也正是因为黄金的这个特点,2009年黄金大幅上涨其实已经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它反映出市场对经济长期看淡,并且这部分投资者倾向于认为未来国际经济仍可能出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情况,从而大举买入黄金,以期规避未来异常经济事件带来的冲击。 

  年底将近,在市场认为期货市场全年格局基本成型的时候,棉花期货在近期异军突起,进入10月后,资金开始加快流入棉花期货市场,截至到11月23日,棉花期货持仓市值相对9月底增加了400%,远远超出了其他品种的资金流入速度。 

  棉花期货的突然启动,除了国家投资拉动的因素外,也与全球棉花减产、库存大幅下降的背景有关。此外,今年的寒冷天气也刺激了棉花消费。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棉花期货终于爆发了一波强势的上涨行情。从目前资金流入的情况看,棉花期货目前在运行一波超级牛市行情,未来还有上升空间。 

  陈悦:黄金跟随美元的持续走软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从年初的890美元升至近1200美元的高位,作为近期投机资金追捧的热点,CFTC非商业持仓的多头头寸连续2个月内都持续增加,如果经济增长这一大方向得到确认,宽松货币政策在6—12个月内能够维持,短期的调整都将是黄金建仓的机会。 

  农产品方面,白糖和豆粕市场行情值得关注,期糖价格自年初的2900元开始一路上扬至7月中旬的4200元,主要受到2008年霜冻天气影响后造成的2008/2009榨季白糖减产、市场供需偏紧等因素影响。价格在小幅回调之后继续上行,11月已升至5000。但是12月份是新榨季2009/2010年度开榨后新糖集中第一次上市,将给糖价带来不利影响,预计糖价会先扬后抑,在5200位置遇到强阻力。豆粕今年行情振荡走高,目前由于压榨利润显现加之油粕旺季的到来,油厂开工率已逐步恢复,后期美豆到港量持续增加,也将对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产生打压,预计下月会面临一波回调走势,再度回到3000以下,近期应留意国储收储动态。 

  上涨趋势趋缓面临考验 

  主持人:目前各国政府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上仍有较大分歧,国内外经济形势会有哪些变化?对国内期货市场有何影响? 

  邹功达:年底前,各国政府对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判断依然会有较大分歧,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可能因经济快速恢复,政策的注意力转移到控制通胀上来,但是欧美经济体受高失业率拖累不敢轻言退出。所以,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依然相对充沛,商品价格的上升趋势短期难以逆转,但是上涨的动能有所减弱,因为经济复苏拉动商品需求增加的过程较慢,美元指数虽处下跌通道中,但下跌速率明显减缓,短期下跌空间也有限,这将影响商品价格冲高动能。 

  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较为明朗,权威部门预测12月GDP增长会保持在9%以上,PPI乃至CPI在下月会转负为正,这将为国内宽松政策退出的支持方增添砝码。将于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会重点讨论经济结构和通胀问题,此次中央会议将定下明年整个经济政策的基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出现明显转变,对商品价格将带来短期冲击。 

  王兆先:2010年期货市场仍然会获得较大的发展,黄金期货将冲击1500美元的位置,这与美元贬值的趋势以及经济仍然处在调整周期有直接的关系。原油期货仍将稳步上涨,这是全球资源争夺战的前哨战,各国都无法忍受原油突破140美元后的困境再次出现,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战略石油的储备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从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原油价格的上涨。整体来看,2010年,商品期货的总体趋势仍然维持上升态势,这是由美元币值和通胀趋势所决定的,投资者总体的操作策略仍然应该是缝低买入的策略。 

  罗江华:自2003年以来,基金在商品期货上的投资额从130亿美元一路飙升至当前的2000多亿美元。在商品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商品期货市场成为基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指数基金不使用商品,也不将商品用于套期保值,而是将商品看作一种投资的工具。随着基金在商品期货的持仓大幅的增加,基金的流向将主导市场未来的走势。 

  截至11月17日当周,CFTC公布的期货持仓显示,指数基金在农产品期货大豆、豆油、玉米、棉花、小麦、白糖的多头持仓分别占到了总持仓的30.4%、25.4%、28.4%、38.4%、43.1%、28.1%;基金在黄金期货的多头持仓占未平仓合约的53.3%;期铜合约多头持仓占未平仓合约的29.4%;截止11月25日,基金在纽约原油期货的多头持仓占总持仓的16%。从商品期货的持仓结构来看,几乎所有品种都是净多持仓。由此可见,基金在商品期货市场高度集中的持仓将成为影响期货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而基金净多格局将主导未来市场走势不改牛市步伐。 

  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计划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宏观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失业率高启、财政赤字严重等问题,经济全面复苏还为时尚早,因此经济刺激政策在短期内还不会退出,通胀预期可能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商品投资基金大举做多商品期货市场,基金重仓有可能导致市场趋同性并引发“羊群效应”,进而导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进一步上涨。因此,在2009年年末乃至2010年第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场仍然将保持上升趋势不变,当未来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各主要经济体考虑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扩张性货币政策转向之际,大宗商品市场将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落。 

  陈悦:年末都有资金回笼的压力,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股市及期货市场资金的流向,如果出现大幅持续撤出,无论哪个市场都会由强转弱。另外在近期的国际会议上,欧洲及新兴市场国家都未对弱势美元提出干预,美联储也并没有发表加息的言论,预计美元还会持续走低,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热点话题。在经济持续改善,市场信心回稳,通胀预期加剧的大环境下,预计12月大宗商品将在上升通道中继续振荡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