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离合两相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3 08:54:48
会意离合两相宜(2008-05-04 12:02:52) 标签:灯谜 义扣 谜坛 合体 柯国臻 中华  分类:庸人庸语

会意离合两相宜

                                           ——与徐添河先生商榷

   

    徐添河先生乃当代台湾著名的灯谜活动家,自1994年南昌滕王阁谜会首次参加大陆谜会,我即与徐先生结识,并多次参加大陆各地谜会得见徐先生。徐先生十几年来为两岸谜学交流不断奔波,厥功至伟。先生每每参加大陆谜会必将台湾和大陆灯谜刊物两地传输,每会必抒感言“神州之旅乐开怀”以记述各地谜会盛况。先生为人谦逊和善,是一位很受我尊敬的长者。

    4月参加宝鸡谜会承蒙银川苏德友老师惠赠《三人成虎》第14期一册(该书为2006年宁夏中华灯谜艺术高层论坛专集),其中刊有徐先生著《谜是学术非字形》一文,通篇阅读后再三思索,对徐先生文中观点不能完全认同,特撰文提出与徐先生商榷。

    徐先生的文章通读完后,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徐先生对当今颇为流行且深受青年谜人喜爱的灯谜创作手法——离合法不宜提倡或者是最好杜绝之。

    先生这篇文章是从谜界早有定论的已故苏州著名谜家王能父先生的被评为20世纪百佳谜作“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省”字这条谜谈起的,徐先生在文中谈到:赏析者将这条根本不能成立的谜吹捧成经典之作,令人大惊失色,骇异莫名。省字由自小、目少两部分的字组合而成,谜面完全露春,已经不能成为谜语了,赏析者怎能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地阿谀吹嘘成经典之作的佳谜呢?以后也未见有人仗义执言指出其荒谬绝伦,心中暗自叫苦。经此误尽天下苍生的错误示范与引导,中华谜学将会从此向下沉沦,进入一段漫长的黑暗期。 先生在文中又提到:喜欢灯谜者,初次涉谜即知“谜面与谜底绝对不能有相同的字”,“谜底犯面叫露春,此则灯谜不能成立”,并奉为圭臬,不敢轻易违反此项金科玉律。

    我且不对先生文中激烈言辞做评论,现不揣简陋就灯谜的体法做一些探讨。

    一、灯谜是我国固有的传统的一项独特的艺术形式,灯谜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中国的汉字和汉语言,正是中国特有的汉字和汉语言才造就了中国灯谜,这个观点许多人都做过理论探讨,我就无需赘言。灯谜就是在汉字的字形多样、字义多解、字音多声的特征上,达到面底相互扣合即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的变化进行扣合的,通过形变、音变和义变使得面底相扣。

    灯谜的基本体法就是义扣法和形扣法。或者说就是会意和离合两种手法。义扣就是通过义变(在谜面上字产生义变就是谜面别解,在谜底上的字产生义变就谜底别解),因为汉字有一字多音的特点在义变的过程中产生音变。形扣就是利用汉字丰富的间架结构特征将多结构的字拆开重组转变新的字形达到面底的扣合。

    二、灯谜最早的起源大多是以义扣为主,从汉末时孔融《郡姓名字诗》、魏晋时离合体歌谣、南朝宋鲍照创字谜始,离合体似乎就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对离合体就做了这样的评价“潘陆诸子,离合诗赋,拭卜破字,经及鲍照字谜,皆浅会流俗,不足以形声论之也。”至宋以后以王安石、苏轼等文人学士兴离合体“砚盖”等,此可看作是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而为之,更多的还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至明清时离合体似乎仍没有得到当时主流谜人的充分重视,大多数谜人创作手法多义扣。笔者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明清时大多数谜人皆饱学硕彦,熟四书五经、经史典籍,通字义训诂,详正史稗闻,故在创作上典故诗文信手拈来。而不屑于街头拆字先生一般的离合形变。明清以后的灯谜著述中对离合法的研究也是凤毛麟角,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如清孙凤翔著《惜今轩说谜·说面》:“面上不宜有拆字,若能全拆,亦是一法。只拆一二字,岂不破碎?”民国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增损离合之谜,盖推乎天然之理,假人力而造具法门。其运法,或由题面挑剔以叫明谜底,或从底句出纳以照应谜面”等仅做肤浅的分析,盖因当时的离合体谜创作数量不丰,故不能从少薄的谜例中提升完整的理论,更无从谈利用理论指导创作了。而当时主流谜人大多以会意题且“面用成句为佳” (见孙凤翔著《惜今轩说谜·说面》)作为主流创作方式,故会意体灯谜理论基础在清末即已经夯实,而离合体的理论基础尚未形成。

    三、上世纪80年代后大陆谜坛从禁锢中解脱开来,一时各地灯谜社团风起云涌,谜人倍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这段时期至今更是离合体不断完善和成熟的时期,可谓是佳构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离合体谜无论从创作数量上的提高还是技巧上的提高与清末民国时期相比都有着不可比拟性。当代谜坛大家未见有尽弃离合之法而独用会意成谜者,多是此二法均用,无非是创作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当代谜坛大家柯国臻、郑百川、陈斌、汪寿林等运用离合手法更是创作大量脍炙人口的佳谜。柯国臻在继承前人离合体字谜传统技法上更有创新,赵首成、邵滨军合著的《百年谜品》对柯国臻先生的离合体谜做了如下评价“至若以增损离合手法扣底二字词汇之作,除偶见橐园氏之‘细柳’、 ‘吉月’二谜及赵凤池《聊斋谜集》中有相似者外,其余更微乎其微。而半个世纪以后,是柯国臻的‘休教前约束奴心’射‘女权’、‘与吾同伴如林间射‘梧桐’灯谜,作为典范,率先倡导,才使得谜坛竞相仿效,蔚成风气,造就了新时期灯谜以雅丽、工巧、机趣为崇尚,以字谜创作为主导,堪可超越古人、傲视前人的时代特征。当今活跃在大陆谜坛的年轻谜人更是在继承传统会意体法同时,对离合体在技巧上有着更深一步的突破,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郭少敏、潘洁妹、辞明、陈继耿、黄冬妮、杨翔、王祥方、赵向辉等,他们在辨析字形、运用技法、组织面句、刻画意境等皆有超越前人之处且更有创新之处,在技巧的运用中“多从字词之拆合重组,变化翻新入手(潘洁妹语)。”如以七字面句扣三字词汇、四字词汇等屡有出现,更有超长词汇之底皆运法自如,为前人所不能,读之使人有美不胜收之感。当今的这些年轻谜人多也是诗词曲赋、经史典籍谙熟于胸,南宗会意亦是佳作迭出,看不出半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疏,而是也具备很深厚的国学功底。我们同时也看到在赵首成、邵滨军合著的《百年谜品》中所选录当代谜人作品中对会意和离合也是兼收并蓄,并没有好此恶彼。我们合肥谜协如陈清远、余跃斌、陶余桐、陈万星和我等也均喜离合拆拼而常作,虽佳作不多但不忍舍弃此法。

    即使当前离合体谜在创作数量上与前人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总体数量上并未超过会意体谜,更不可能取代之,我想也不会出现徐先生担心的成为创作“主流”。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离合体中也充斥着部分面句不成文、扣合不工整、闲文剩字较多、扣合次序凌乱、剪裁不当等缺憾,究其原因乃“法无定法,技有高低”(郭少敏语)之缘故。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离合体谜作数量上升、质量的提高,但对于此法理论的研究更有脱节之憾。近年来仅见有陈继耿《浅谈离合谜创作思路》、汪寿林《多字离合藏玄机》、潘洁妹《增损离合法创作浅谈》等数篇文字,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以字形相扣的体法在名称上尚未能得到统一,且多以浅谈落笔,似乎给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架构。不否认当前谜界的确有一些老一辈谜家不善于离合法且排斥这种技法,似乎认为会意乃正宗。但这些都未能阻止离合法向前在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离合法将会和会意法一同成为灯谜创作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