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经济学片段(9)-国际剥削(9.2)-国际剥削的主要形式(9.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48:58

    五、知识产权(from npasun.blog.sohu.com)
    2003年,美国报刊《每月评论》在其1月号上刊登了迈克尔•皮瑞曼《知识产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文章。该文通过分析知识产权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的演变过程,说明知识产权是西方资本集团借用国家力量保护,维持其垄断地位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从而阻止资本利润率下降的一种实用手段和伎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破坏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损害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是一位西方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真实看法和学术观点。我们且撇开知识产权是否应加国家强力保护或者如何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不说,从该文反映出的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它至少揭示了知识产权的源流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其原初的目的在于保护资本集团的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实际利益和既得优势无疑,远不是我们大家想象中的出于保护全人类一切智力劳动成果的善良愿望。仅此,我们对知识产权及其保护问题就应该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反思。何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西方垄断资本集团联合起来剥削、扼杀广大发展中国家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武器。而我们在这种局面面前,要么唯唯诺诺、要么分崩离析、要么强忍剥削现实,以被剥夺得少之又少的微薄利益勉强度日。更有甚者,西方资本集团借用它国国家权力,清理、围剿、摧毁其市场范围和势力范围的其他竞争对手,达到独霸市场、巩固垄断地位、谋取超额垄断利润的自私目的。这是多么丑恶的现实、多么悲惨的现实。
    而我们的许多所谓的精英学者和买办官员却不顾国情和国内产业发展现实,一味紧跟外国主子摇尾乞怜、助俎为虐,对本国本以十分幼稚的产业赶尽杀绝,我们不禁要问你们到底居心何在?!
    至于在知识产权上是否存在剥削性质的问题,我们仍有不少人要么清楚就是不肯说出来,要么就干脆胡说八道,在报纸、在电视等主流媒体上直接宣扬知识产权存在剥削性纯属子虚乌有。要说保护知识产权那也应该是保护劳动者个体智力劳动成果,为什么知识产权制度演变为一种保护资本利益的制度呢?资本拥有者有那么多的个人发现和发明吗?难道它不是依靠资本剥夺和剥削劳动者个体的劳动成果而来的吗?这就资本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最原初的剥削。然后资本拥有者又以出售技术和专利或收取费用的形式谋求知识产权的超额利润,这是第二重剥削。更严重的是,资本拥有者为了维护其优势地位和永久利益,利用专利制度阻挠、限制他人继续发明创造的权利。这已经不是剥削的问题了,而是彻头彻尾的剥夺和霸道的问题。
    我们以治疗爱滋病的药物的专利保护为例,那些资本集团对艾滋病药物的定价和专利保护使所有穷国的爱滋病病人几乎只能望药兴叹,无法得到治疗而痛苦的死去。面对这种状况,部分有良心的学者和官员出面大声疾呼的有之,勇敢对抗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也有之。英国国际发展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女士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上就指出:在一个将有成千上万人死于艾滋病的穷国,当务之急并非实行专利保护,而应优先考虑如何提供廉价药品去挽救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强制许可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也是TRIPS规则所允许的。肖特女士的讲话可能会令美国等发达国家感到不快,因为她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不能搞一刀切,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往往对穷国不利,它会直接扼杀穷人的生命,而不仅仅是剥削穷人的金钱问题了。
    其实,从有利于人类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说,知识财富应该属于全人类,只要知识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就应该让其广泛传播和利用,而资本集团要将其作为一种垄断优势和武器,企图为自己谋求最大利润的时候,已经深深的伤害到了全人类的发展,阻碍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利用,做出了最不人道的选择。
    我们国家也是深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伤害的国家,一方面我们的产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购买技术和专利或者支付足以使自己破产的费用,遭受惨重的知识产权剥削;另一方面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既使独立发明了西方资本集团原已拥有的技术和专利却因知识产权制度和西方资本集团的无端阻挠而无法利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产权制度呀,其实这就是一种资本的专利制度,一种只许资本放火,不许穷人点灯的制度。说到底就是一种扼杀人类自由进步发展的制度。
    可喜的是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开始重视西方资本在我国滥用知识产权制度的问题了。王先林教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到:WINDOWS 98 在中国大陆市场零售价为1980元,在美国合800多元,在日本合600-1200元;OFFICE2000测试版在中国标价200元左右,在国外为免费赠送;微软给中国广大厂商的WINDOWS98预装许可费为300元左右,中小品牌PC厂商则高达690元,而在美国甚至可以低到约100元。据保守估计,中国消费者因为微软公司的差别定价一年就要多支出约10亿元。这不仅是明显的剥削行为,更是一种故意的歧视行为。与这种“过高定价”相反的则是“掠夺性定价”。美国的诺顿杀毒软件在我国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为280元/套,而这家公司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曾采用的促销手段是:用户在用其他杀毒软件的情况下,只要支付59元就可更换为诺顿杀毒软件,这一定价对国内其他杀毒软件厂商的软件市场构成了掠夺性的威胁。因此西方资本集团在利用知识产权问题上各种手段都用上了,就连其信奉的基本商业规则和道德都不顾了。他们不为了剥削,又何必起早床,大老远跑到中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