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慧能否“和谐”中美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8:23:16
东方智慧能否“和谐”中美关系?  首先,该决议案引用了孔子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教诲,认为它们是规范人类伦理行为和促进和谐的指南。《圣经》里也说:你们想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些蕴含着类似人生哲理的东西方名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在美国“主流”政治理论那里,对权力的一个“经典”理解是,国家甲有能力使国家乙去做国家乙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对权力的这般狭隘理解和使用显然是危险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已经旷日持久。如果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无力把自己的物质资源转换成为它所渴望的政治结果,那么,人们的确有必要拓展对权力含义的重新思考。

    其次,决议案使用了“促进和谐”这一文字表述。由于长期受“人性恶”观念的影响,西方人往往对社会和谐发展持质疑态度,而是更倾向于强调社会的冲突性和残酷性。“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简单的二元思维方式处理复杂的多元世界。只有“文明”与“邪恶”两个世界,它们之间势不两立,不可能有和谐。因此,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理解人类和谐相处的可能性,它将影响甚至改变美国确定与其他国家及文明之间关系时所采取的政策选择。
第三,该决议案把孔子所提倡的反省、修身、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看作是个人和大众生活中实现公正和道义的工具,并将其视为体现人类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在美国,由于盛行的权力政治文化影响,它对外政策和道德伦理之间经常处于分离和脱节状态。冷战后苏联的消失,使美国在扩大海外军事干预和战争行动方面没有了“后顾之忧”。然而,谋求建立冷战后美国治下“世界新秩序”的做法,不仅极大地消耗着美国国民财富和社会资源,而且使美国在世界的道德形象及影响力受到极大的挫折。

    第四,决议案论及孔子提出的为政之道,认为理想的政府乃是建立在忠、孝、仁、爱等哲学基础之上,指出政治家应该恪尽职守、做诚信和道德的表率。赞赏以德治理天下和治理者宜重道德修养的东方思想,意在推动美国政府和政治家实行德政和仁政。“苛政猛于虎”,如今,美国政府背负着高达10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在当前事关重大的国内医疗保健改革辩论中,一些政客们两耳不闻广大民众的呼声;国内金融危机和经济“极度衰弱”,更使无数的美国人陷入生活的窘迫和困境中。

    几千年来孔子学说中有关人文政治的思想精髓,正在被当代世界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美关系的平稳过渡以及长远发展,也有赖于两国之间不断增进和扩大彼此分享价值的领域和范围,而这首先体现在它们能够彼此分享话语。美国国会众议院纪念孔子诞辰并弘扬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乃是中美之间分享价值话语的一种体现。(刘永涛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