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南京紫金山违法观景台是怎么盖到五层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0:14:05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30日10:10 中国青年报
最近有两条“爆破”新闻引人注目。一则来自武汉:位于武汉长江河道内、耗资1.6亿元的“外滩花园”,由于违反了国家有关防洪法规,于1月25日被爆破炸塌,全部7万平方米的建筑将在4月15日春汛前拆除殆尽;另一则来自南京:插在“南京城的绿肺”上的一把“尖刀”———一座已耗资数百万国有资产还未完工的紫金山观景台,日前在市民一片骂声中也被分次爆破,据说爆破拆除观景台并恢复原状,还将耗资200多万元。
好端端的两处建筑物之所以要被爆破,是因为它们都是有关行政部门违规审批的“恶果”,对公共利益不利。对于前者,武汉水利部门在审批外滩花园二期工程时,明显是有违《防洪法》中“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的规定;至于南京的观景台,据说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条例和《南京市总体规划》、《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紫金山头陀岭不能再建任何建筑,特别是会影响山体轮廓线的建筑,南京市规划局批准建设观景台,无疑是违规审批,违法行政。
两处违规建筑,终于在人们的关注下被爆破拆除,似乎“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法治的胜利。然而,笔者怎么也庆幸不起来,近两个亿的巨额资产,就这样轻易地“报销”了,怎不令人心痛!惋惜之余,不禁要问:是谁将国有资产“报销”的?笔者以为,罪魁祸首还在计划经济传统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我们确实有必要给违规审批打打制度上的“预防针”了。
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行政审批制度,由于集中体现了政府统管一切、包揽一切的权力和意志,最终导致政府职能高度泛化。行政审批权也成为一种建立在政府管理权、控制权基础之上的“权力垄断”。这种审批制度,不仅审批事项过多、手续繁琐、程序不清、时限不明、效率低下,还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而变得透明度不高,给擅越权限、违法审批留下了真空。
那么,应当怎样遏止违法审批现象的再发生?笔者以为,只有建立起科学、规范、严格的制约机制,才能堵塞漏洞,减少违规审批的几率。
依照行政法原理,行政审批本身应当包括调查取证和听取意见等程序。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规范行政审批的法律,对行政审批的制度约束也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标尺。试想,如果南京市规划局在审批建设观景台时能够进行广泛调查,听取民众意见,观景台还能一路顺风地盖到5层吗?
因此,遏止违法审批的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立法建立起对审批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如:设计严密的审批操作规程和标准,加强事前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明确审批人员的权限、责任、义务,对违规审批或审批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及法律责任;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社会监督,确保审批公开,及时发现和纠正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审批事项,还可以建立行政审批的社会质询制度,以做到充分论证,严格把关,依法审批,科学决策。
前一段时期,为了迎接入世,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加快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步伐,一部专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行政许可法》也正在酝酿之中。希望这次以WTO为契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能够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程序和制度。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尤其是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审批项目,能够建立一套完整公开的制约机制。傅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