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官大书法自然秀?(中国青年报 2009-1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5:13
    看到一则消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召开,经理事会表决,免去陈绍基省书协主席职务。”(人民网10月6日)陈绍基是谁?不是刚刚落马的广东最大贪官、广东政协前主席吗?没想到,这个贪官还是广东书法家协会的主席。

    在我的概念里,凡是一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无论好坏,怎么也得是个书法家才行,或长或短,得在这个行里混过。今天才知道原来一个一直做官的人,也可以做书法家协会主席。有人说我少见多怪,说是现在哪个领导不是书法家?不仅是书法家,如果写两句诗,就是诗人,画两笔画,就是画家,作协和画家协会,只要人家官足够大,都会大开绿灯。在自家管的地面上,顺势做个主席副主席,也是顺手的事。哪个协会会不乐意?至少,此后活动要钱方便了许多。

    我一想,没错。当今之世,官大书法自然秀。君不见到处题字的,不都是大领导吗?在哪个地方管事,就在哪个地方可以展示自家那笔字。一个省如此,一所大学也如此,不管那笔字写出来是不是像墨猪一样。官大了,就有这个自信,敢把自己的那笔字在大庭广众之下挂出来。一次我到贵州一个景点去玩,看到整整一个山头,全是领导的题字。一个碑接一个碑,弄得好好的一个山头像坟场似的。那些字,说实在的,有的真不敢恭维,小学生的红描也比它们要好些。再仔细一想,古人好像也如此,严格地说,是某些皇帝如此。比如乾隆,一笔字本来不怎么样,却喜欢到处题字,弄得全国上下,好一点的名胜都是他的字。“文革”时破四旧,居然都没怎么动它们。一直到现在,好些乾隆题字碑还在那里现眼。当然,这对于那些爱大清国皇帝爱得不得了的人,自是福音。

    官当得足够大,大到像陈绍基这样,到了省级,而且曾经大权在握、根深叶茂,有个书法家头衔,或者书法家们合伙送给他一个书法家头衔,不光是得了艺术家的名头,过足艺术家的瘾,而且还有额外的好处。当年做过江西省副省长的胡长清,据说书法在江西特别值钱。只是不知道江西的书法家协会,给没给他一个主席的头衔。如果有人想要找主席办事,直接买他老人家一幅字就可以了,艺术无价,给多少都合情合理。官大不仅书法秀,而且书法值钱。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把一切过去神圣的东西,都变成了金钱。而我们现在,把一切都变成了官场的玩意儿。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不仅艺术家变成了官场的婢女,而且这些婢女主动把艺术家的头衔,一项又一项地双手奉上给高官。而高官们,也就欣然笑纳,在一个个艺术家协会中人的吹捧中,一次次地挥毫泼墨,在风景名胜和单位门脸以及店面招牌上留下自己的墨宝,供来往的人欣赏或者笑骂。只是,一旦官帽子因为什么事丢了,不仅这些地方的题字马上会被换掉,而且当初送帽子给他的协会,也忙不迭地召开理事会,免去这些高官的协会主席职务,也就是说,不再认他们是艺术家了。

    人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其实不是官做大了,手里那支笔就成了神笔,自己就变成了马良。热的时候荣耀,终有冷的一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10/content_2926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