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北京城两种北京人_文摘周报_20080812_XPLUS喜阅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3:27:07
两个北京城两种北京人2008-08-12  

 

为什么我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变迁的力量充满乐观,因为我看到水煮鱼轻易就打败了豆汁、卤煮这些东西,在北京这个口味顽固的城市。

  一

  小地方的人对北京的崇拜敬畏,是从北京旅游大巴司机那里开始的。在去长城的路上,去十三陵的路上,那个戴着墨镜一直绷着脸的司机,行过半程后才会接过导游的话茬,他每句话恰到好处的停顿,必是满车的大笑,车内反光镜上,是他墨镜下半张不动声色得意的脸。每天他都要面对一车没见过世面的新人,每天都有一批人满意地回去,把他的段子拙劣地复制给自己的同乡。就这样被你征服。

  其实,那些老被提起的,最传奇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已经消失好几年了。在黄金时代,那些最高月收入可达八九千的出租车司机,是地道的北京二环内的市民,他们才是真正骄傲自信爱吹牛的北京人。当月收入逐渐被压缩到三千甚至两千元时,他们的骄傲和优越、他们的纯正北京成分被一点点压榨。今天,只有延庆、怀柔、顺义、大兴这些远郊区县的人才愿开出租。虽然这个职业北京只对持有北京18个区、县户籍的人开放,但北京出租车司机已成为全国相对劳动强度最大,收入最低的人群,迟早有一天,北京会像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一样,所有出租车司机都是真正的外地人。

  任何一个准备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一定会惊讶于某些北京人的认真强调和纠正:我不是北京人。他们口中强调的北京人,是那些生长于胡同、住在大杂院里的、“儿化音”特别重的老北京人。强调自己祖籍和生长单位的北京人,是大院北京人:军队大院、学校科研院所大院、政府机关大院……他们口中北京人的缺点,你往往最早从他们身上发现,而且体现得比北京土著——胡同北京人远为强烈。

  胡同北京人可吹的,只有关于这个城市的种种和各种小道消息:他本人的经历和他祖先的经历。——甚至,你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听胡同北京人慢悠悠的吹嘘,他们正在被成片地连根拔起,搬迁到通州、昌平等边远郊区,回迁到二环内的,也失去滋养他们骄傲的土壤。他们住在被周围大院分割的矮小板楼当中,北漂人的租金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他们可吹的资本实在越来越少。所谓的“老北京”,其实只是一个文化和旅游的符号,一个想象当中的存在,而非真正存在实体。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其实存在而不需要任何人保护——那里住着各式各样的城市新贵。

  大院北京人才是真正拥有强烈身份优越感的人群,他们是这个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真正精英和主宰,并不显山露水。大院北京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吹牛,这个城市的各个部委、各个事业单位、各个文化机构、各个学术思想圈、各个顶尖艺术圈……这个国家最有话语权的人,不是他们的发小,就是他们的大学同学。虽然他们只是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不小心,他们的经历就变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变成一代人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梦开始的地方》变成一代人的“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的《血色黄昏》变成一代人的“血色黄昏”,他们的《渴望》变成全国人的“渴望”,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变成全国的 “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 《北京人在纽约》,不小心就覆盖了其他地方出国留洋的记忆,就连对体制的反叛,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是来自他们的王小波。

  即使混得再不济,当你与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公共部门的普通人打交道,你总会撞上他们平静而见多了大世面的脸。

  尽管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完全是过着体制外的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但种种蛛丝的脉络联系,你依然可以寻找到他们体制化生存的痕迹。无论如何,他们是这个体制的象征,他们的全部生存方式,是体制对这个时代的适应的全部。

  也许这是一句极端的概括:只有大院北京人,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存在。那些所谓的真正的老北京,多少只是作为一种文化标本而存在,需要你骑车费尽心力在南半城才能找到。

  二

  真正吸引中国人的,是另外半个北京,它吸附的人群,构成了另外一个北京和另外一种北京人。每天,这样的人,都会从这个国家的各个地方,扛着行李,从巨大的火车站被释放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半个北京,更根本的特质,是一个体制外的,气候上属于北方而观念习惯上日渐南方化的城市。在这半个北京,信奉的是个人的公平和努力,机会对所有人公平敞开。是的,他们主要工作生活在朝阳市和海淀市。对多数已近成功和稳定下来的新北京人来说,这个城市的三环以东和四环外西北的写字楼,是他们身体的寄居之地,这个城市的酒吧街和各个艺术工厂,则是他们的灵魂和精神的滋养栖息之所。

  天安门、故宫、长城——这些北京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关键词,离他们非常遥远,像是另外一个城市。——对于身边的“二环市”,他们要么是上下班时路过,要么只有后海的酒吧街可以去偶尔逛逛。

  他们经常会以自己的收入傲视“二环市”的公务员,会同情地看待 “二环市”那些被拆迁和即将被拆迁的土著。没错,这个城市几乎全部非官方的声音,都为新北京人包揽。今天,关于这个城市物价、房价以及种种生活好与不好的感受,主要就是他们发出的。他们是这个城市生长得最快,而且对这个城市面貌剧烈改变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最近,因为奥运临近,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一场北京传统饮食的英语标准翻译的讨论,我想,讨论者可能从没考虑过市场调查,如果以市场论英雄,我相信应该是水煮鱼——这种要四川人完全陌生的北京川菜,才应该是真正北京风味饮食的代表吧。

  为什么我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变迁力量充满乐观,因为我看到水煮鱼轻易就打败了豆汁、卤煮这些东西,在北京这个口味顽固的城市。(据“人民网”黄章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