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非洲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7:50:59

我们都是非洲人

非洲以外的所有女性都是非洲L3系的后裔,男性则都拥有Y染色体M-168钱安达(Nayan Chanda) 《商业世界》 , 2009年07月21日     http://yaleglobal.yale.edu/cn 瑞典知名作家莱斯•伯格(Lasse Berg)常常在其书友座谈会上以这样的俏皮话开始:“我很高兴见到有这么多的非洲同胞在场”。他的听众们(大多是金发的北欧人)听闻此言后总会环顾四 周,看看那些非洲人在哪里。当然,伯格实际上是指在场的每个人。他是《卡拉哈里沙漠的黎明:人类如何成为人类》一书的作者,该书讲述了全人类如何发源于所 谓的黑色大陆,并在地球各地繁衍生息的故事。
       当我读到关于一个非洲学生在印度德里因为其黑色皮肤而被嘘声骚扰的报道时,或者当我读到关于印度东北地区的印度人因他们长得像中国人而被嘲笑地称作“中国 佬”的报道时,我都会想到伯格的话。这与最近身处澳大利亚的印度留学生成为“咖喱狂欢”(指袭击、抢劫印度人并以此为乐的事情,译者注)受害者的那种歧视 并无二致。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空前提高,这类种族主义侮辱事件似乎也日益增多,或是越来越多地被公众所知道。在我们是谁与该如何相处之间,我们的知识差 距实在太大。
       精英人士常常认为这些种族主义事件是无赖或心胸狭窄者的个人行为而不予重视。诚然,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同一的。即便我们将哲学上的宽容或自由主义置于一旁, 我们也必须接受一个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携带着我们共同的非洲祖先的印记。1987年,艾伦•威尔逊(Allan Wilson)和丽贝卡•卡恩(Rebecca Cann)通过研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mtDNA(线粒体DNA,为母系遗传)样本,得到了关于我们拥有共同祖先的惊人发现,而且美国《新闻周 刊》(Newsweek)的封面故事也以此绘制了非洲人形象的亚当和夏娃。在随后的岁月里,大量的基因研究也都扑灭了对我们源于非洲的怀疑。非洲以外的所 有女性都是非洲L3系的后裔,我们的共同男性祖先则是拥有Y染色体M-168的男性。
       由于对自己的先祖好奇,我将自己的DNA样本寄出,进行匿名检测。结果令人吃惊。报告显示,我是一个印度人,因为我有M-52基因标记,而这是显著的印度 人标志。但是报告也证实,我DNA中最早的Y染色体也是M-168——这是地球上的每个男性细胞中都携带的标志。我的祖先大约是在2000代人以前到达印 度的。
       有关我们拥有共同的非洲祖先这一科学证据为全球所知晓已有二十余年。然而,在向四个大洲的听众讲到这一事实、同时推介我的书《绑在一起》(Bound Together)的时候,许多人对此都表示惊讶无比,甚至还有一些怀疑之声。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即便是那些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对于我们拥有共同祖先 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似乎也未曾予以广泛认知和接纳。这类科学事实的更广泛传播是否会改变种族主义情绪?从短期来看,也许不会。但是,这更应该成为从我们 的孩子开始着手的理由,并把我们的基因历史变成学校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所有人的DNA有99.9%都相同,而肤色和其他体貌特征只是表面差异,这些事实如能广泛传播,长此以往,将使我们更能接受其他长得与我们不同的人。我们 的各种肤色、不同的眼睛形状和体格差异,都是千万年来气候条件和自然选择的结果;理解了这点,我们就不会如此容忍那些肆意进行种族歧视的无赖和愚人。教师 们可以从《科学美国》杂志下载2008年7月刊的免费文章(网址为www.scientificamerican.com),并与学生分享我们非洲之旅的故事。教师们甚至还可以鼓励志愿者通过国家人口项目将DNA送检(网址为genographic.nationalgeographic.com),并将检测结果与全校师生分享。
      尽管知识无法阻止种族主义和其他影响我们的邪恶现象,但是我们不能期望在无知的情况下根除这一灾难。仅仅五年前,大多数人对全球变暖还一无所知,关注此事 就更加无从谈起。但是,科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和更大范围的传播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全球化增加了我们对彼此的依赖,也使我们对其他人更加开放。为 了减少人类各群体间密切接触所导致的摩擦,我们必须将伯格对听众讲的话内化于心,那就是:我们都是黑人。钱安达是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出版部主任和《耶鲁全球》网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