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中价格何以如此“怪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7:22:48
严格说来,经济分为真实经济和金融经济,虽然其间的界限不很分明。众所周知在股价表现出色时,上市公司如果成功地实施高价配股,可提升其地位;反之,如果股价表现太糟,在融资时会困难重重。期货价格远离现货价格并不意味着回归,也可能由现货价格向期货价格靠拢来弥合。所以金融经济对真实经济的影响随处可见,并不那么虚拟。然而在大部分时间里,股票价格和期货价格表现出仅仅关联于交易的非现实特征,把参与这些交易的那部分经济称为“虚拟经济”倒也贴切。在“虚拟经济”中,价格扑朔迷离,笔者以为从微观上看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供求关系的变异  经典的供求关系表明,如果价格上升就会刺激供给量的增加和需求量的减少,造成暂时的供过于求并迫使价格回落;如果价格下降,就会使供给量减少同时刺激需求量的增加,造成暂时的供不应求并迫使价格回升。可以看到,经典的供求关系对价格有趋向均衡的作用。但是在股票市场,供给方并不在意当前价格而是在意价格的变化方向,由于没有“减产措施”并且担心不以消耗为基础的需求可能出现近于消失的情形,因而再低的价格也有人卖出。相反地,如果价格上涨,自然有人乐意卖出但更多地引起持有者的惜售;需求方则完全依预期行事,由于需求对象的“通用性”(即筹码特性),可能出现需求的面对点的极端情形,表现为已处高位的个股偏偏能放巨量暴涨。相反地,如果价格下跌,自然有人来捡便宜货但更多地引起人们对深跌的期待。在用保证金交易的市场,还有逼仓的技术问题。总体说来,供求关系从属于预期,而预期取决于认识,至于认识却因知识结构的不同千差万别,也易受情境乃至情绪的影响。至此,均衡作用已荡然无存,即使作为参考变量也值得怀疑。面对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市场评论家依旧顽固地用经典的供求关系来解释多变的价格走势,或许是出于对心安理得的需求,难怪古代天文学家总是把地球安置在固定物之上。作为市场参与者,如果非要听到宇航员的描述后才相信地球悬空于宇宙间那也没什么,不外乎今晚的心安理得和明天层出不穷的意外。
二,因果关系的弱化  效率市场原则和边际效应原理弱化了市场中的因果关系造成价格似乎可以朝任一方向行进,而且行进的幅度总是远在预料之外。
俗话说,在已经耙过的地里拾柴不容易。效率市场原则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包括了全部可以得到的信息,依靠察看过去的信息或者以往价格变化的形式来赚取利润是不可能的。要点是竞争详查而无遗漏,具体表现为,利多兑现价格反而下跌,利空频传价格却节节上涨,真实利多不如朦胧利多,谣传利空杀伤力竟不弱于真实利空。饱经风霜的市场参与者对这些现象既已见怪不怪,反过来,老于世故的事后诸葛们信口念来地给走势涂抹各种说法似乎也过的去。在效率市场原则的扫荡下,各种技术指标难逃见光失效的命运,程序做单不值一驳,由于显见因素均遭“或许已被兑现”的问题的纠缠而不再可信,市场分析人士看来须寻找潜在的——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势必越来越潜在,直至进入——哲学层面的因素。如何理解显见因素与潜在因素在市场运行中的不同作用?借喻来说,电子与质子间的电荷引力是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 1千亿倍,但所有宇宙奇观都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不难看出,显见因素大多被抵消,而潜在因素却在难以察觉中累积了净效果。
价格演变中的正反馈现象比比皆是,如通货紧缩,生产商因不断下滑的价格更急于脱手,想尽快脱手势必进一步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即使是家庭主妇,看到这个月的价格低于上个月的,也会期待下个月的价格更低因而推迟购买。在高度电子化的金融市场,举例来说,某股民以 3.74元的价格刚好在最后一笔买进100股中国石化,而上一笔成交价是 3.73元,该股民仅动用 374元就使上证所的总市值增加8.67亿元,这就是价格的边际决定方式。在这种边际决定方式与变异的供求关系联合作用下,股价在偏离所谓价值中枢后,未必会遭遇回复的压力,如果遇上正反馈赠启因,股价不需“费多大劲”就能够越走越远,这就是边际效应原理。金融市场中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局面的出现,完全是边际效应原理在起作用。
从宏观上看,如果股票市场过于繁荣会引起“热钱”的高度累积和实物资产投资的冷落,也给利率带来向上的压力进而削弱真实经济;另一方面,为刺激不振的经济而动用的货币政策如果不能使用在节骨眼上,其最先效果总是导致金融资产的膨胀。“热钱”似乎在各个方向上都能找到扩张自己,削弱真实经济的途径,日积月累,金融市场势必与真实经济越离越远,因而泡沫破裂的时也就格外残酷。如果金融经济的走势不那么“怪诞”,它将为真实经济提供极其有益的缓冲作用,整体经济就会象古典经济学描写的那样风和日丽。从另一角度看,无论如何真实经济都是金融经济的根基,必定可以在真实经济中找到一些金融经济“怪诞”的原因。没错,如果大幅提高期货市场保证金比率,严格限制进入股市资金的渠道,市场走势肯定会缓和的多,但这样做势必抑制市场的发育也可能在把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这又归结为竞争和管制的矛盾。事实上,本篇的微观分析已表明所谓的“怪诞”是可理解的,如果存在可归结成方法的有效的预测,将不再有人从事生产。哥德尔定理指出:任何一阶算术的公理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幸亏哥德尔定理还指出:一阶逻辑的公理系统可以是完备的。不然的话,面对金融市场,人类将不再因特殊的大脑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