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味浓 民俗梦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1:29:04

 

  ▲正月闹花灯

  在温州,宋时就有玩灯之举,明时更加兴盛。闹灯时间一般都从正月十三开始,至十八止,为时6天。在街巷上,结竹棚,挂彩幕,夜间悬各色花灯,装鳌山,时有儿童马灯或滚龙、狮子等戏沿门庆贺。城乡社庙均有龙灯沿街旋绕,名曰滚灯,还有台阁、高跷、焰火、木偶戏等互相配合,迎游为乐。元宵夜,制禽兽鳞鱼各种花灯,入人家串戏阵,笙歌达旦,环观如堵。全城内外,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四乡男女,扶老携幼,进城观灯。

 

  ▲二月放风筝

  至迟在明代,温州已流行放风筝。民谣云:“正月灯,二月鹞。”温州风筝制法,先用细竹或竹片扎成骨架,摹拟各种禽鸟鱼虫形状,糊上棉纸或薄绢,上画图案即成。旧时每逢二月,正是放风筝季节。城区府头门(今广场路人民广场西首)那些经营纸扎品的店铺,门口挂满各式各样的风筝,从普通的“单鲤鱼”、“双鲤鱼”到贵重的“蝴蝶鹞”、“蜈蚣鹞”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三月插柳踏青

  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米做粉,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有的人家还从田塍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俗称“蒿饼”。这天,家家要扫墓、祭拜祖宗,并到郊外出游,称“踏青”。如今,继承清明节缅怀祖先的扫墓习俗,社会各界普遍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清明前后,还开展植树活动,绿化祖国,为民造福。

  ▲放焰火

 

 

  温州的土焰火,仍保持宋代药发木偶的遗风。一串直径约1.8米,高约80厘米的若干篾篓,外包红纸,底朝天,依次倒挂在空旷地的半空,篓内装着各种配有“烟花”的戏曲人物、吉祥图文等等。放时,点燃火药长索,当引线烧到篾篓底部时,突然爆声齐鸣,火花四溅,从篓中挂下一出会转动的戏曲人物。火花喷完,戏曲人物就会自动掉下来,只剩一根火药长索仍未熄灭,继续往上烧。当烧到又一篓底,突然又是爆声齐鸣,从篓中挂下另一出戏……如此循环,大约上演十多个不同形式的“节目”,最后是许多“九龙”从篓顶直冲天空。至此,放焰火才告结束。

 

 

  ▲四月立夏称人

  每年立夏,乡村插田已毕,家家要吃淮豆子、笋、青梅,或做小麦饼和乌饭粉糍,祭祀祖先。人们相与欢饮,并悬大秤于梁,一家人依次上秤,计其轻重,以较一年肥瘦。

  ▲五月赛龙舟

  温州民间龙舟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它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祈求平安和丰收。直到明清以后,才演变为专门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那日,温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俗称“划龙船”。各乡各庙宇都有龙船,各插固定颜色的旗帜,使岸上观众能够辨认,有青、黄、白、红等色。龙船人数额定为36人。船面上,鼓在中,两旁划的人要听鼓声;两头是艄桨做船舵,靠此端正方向。两船竞赛,水逐浪飞,两龙相斗,争夺锦标,俗称“斗龙船”。建国后发展成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七月七巧食给喜鹊啄

  是日,每户人家都“作巧食以啖”。巧食是一种用糯米磨粉,杂以红白糖或面粉、米粉和猪肉合制的长条甜饼,形似指或舌。是日夜,孩子们把端午系在手上的长命线剪去,用它绕扎巧食,抛在屋脊上,名叫“换巧”。并说,这是给喜鹊衔去搭鹊桥渡牛郎织女时吃的。

  ▲六月六洗垢龊

  这天又称“天贶节”。在温州,人们把书籍、棉被、毛皮等放在日光下曝晒。认为经过翻晒的衣物、书籍不怕腐烂虫蛀,又称此日为“晒霉日”。妇女们还取木槿花和叶研汁以濯发去垢,俗叫“洗垢龊”。旧时,各寺庙僧尼集老妇,把收藏经卷翻晒一遍,称“晒经日”。同时,民间还有洗猫狗的习俗,谚云:“六月六,洗狗畜”。据说,这天猫狗洗了浴,不会生虱子和到处拉屎。

  ▲八月中秋尝月饼

  傍晚,月亮升起后,在中庭摆起小桌,内置一大月饼,周围放十多只铁制或木制小碟子,摆放果品或动物图案糕饼。大月饼中央放玻璃金鱼缸,两边置烛台,进行赏月。富家设宴,邀亲朋好友开怀畅饮。中秋前后,在一些商店和人家中堂上,放几张桌子,展出“小摆设”供人参观。摆设的旌旗、对联、乐器、花圃、楼台、舆马、灯彩、烛台、几案、盘碗等一应俱全,十分逼真,而且都缩小到9至15厘米左右,材料则采用玉、银、铜、锡、木、石等制成。

  ▲九月九登高喜重阳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重阳,“人们除登高外,还揉粉炊糕,以馈亲戚小儿,名曰登糕”。登糕为圆形扁平体,也有用大小圆糕垒成塔状,上插纸糊的小牌坊和绸塑戏曲人物。该日,城镇的糕饼铺有登糕出售。民间认为,吃了登糕,不去登高,也可消灾。

  十月烧灰种麦

  温州乡间农民,在十月间将杂草夹在泥层中用火焚烧,使泥土成为火泥,用来种植麦类杂物。

  ▲十一月吃汤圆

  冬至,古称“至日”,俗叫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老少同食汤团或麻糍。《平阳县志》载:“冬至晨揉糯米粉为丸曰汤团,食之,长一岁。”浸糯米,磨成粉糊,用布放在柴灰里,使之渗干,制成汤圆,其馅为甜糖、芝麻,也有吃咸肉汤圆。一般人家还切片晒干粉片,俗称汤圆粉,可储藏吃一段时间。吃汤圆寓团圆喜庆之意,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用糯米粉掺些籼米粉,加上红糖或白糖,炊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揉成团状,做成大块长方形的糕,放着慢慢吃。还有用木雕的两块印版,上下压成有各种花纹的长条甜糕。花纹有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也有做成各种大小的元宝。重的约3公斤,插上银花,上置若干小元宝,放在中堂长条桌上,并且每个房间都摆上元宝。这也叫“做年糕”,寓年年高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