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47:36

东安县地图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东邻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北接祁阳、邵阳县,西连邵阳市新宁县,南界广西全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全县辖16个乡镇,两个国营林场,总人口58.3万人。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气候

·                                 • 经济概况

[显示全部]

东安县-基本概况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东界芝山、冷水滩,南邻广西全州,西接新宁,北连邵阳,是通往大西南的咽喉要道。全县辖13个镇,3个乡,1个国有林场和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503个行政村,6个社区,38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境内居有汉、瑶、壮、满等14个民族。南北最大长度83.86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9.4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

东安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光照充分,四季分明。东安交通便利,湘桂铁路、洛湛铁路、207国道、1812省道穿境而过,距衡昆高速公路18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两个国营林场,东安县2002年底总人口数为58.7万人。

东安县县城一角



东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舜帝南巡流连忘返,而在此驻跸。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汉属零陵郡,置东安驿。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09年)正式置应阳县,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改称东安县,沿用至今。东安曾孕育过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太平天国将领朱洪音、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宾步程、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杰出人才;发生过张献忠激战明三王、石达开四进四战东安等重要兵家战事。历史名家寇准、周敦颐、王颧等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足迹和墨宝。

东安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境内农业盛产稻谷、柑桔、杉木、楠竹、油茶、白果、大蒜、烤烟、花生及牲猪、菜牛、灰鹅、山羊等。矿藏主要有:锑、铅、锌、钨、锰、石灰石、方解石等。森林总蓄积量1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全县有大小溪河191条。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人间仙境舜皇岩;有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墓、汉朝大将邓禹、爱国将领唐生智故居等名人古迹和文化遗产;有塘夫广利桥、紫溪蜈蚣塔、石期市文塔等古代名建筑及张飞岭、孔明点将台等历史古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和柑桔、楠竹基地县;工业已形成以建材、冶金、焊剂、轻纺、电力、机械制造为主的发展格局,其中以精锑、新型焊剂、硅酸盐水泥为主的三大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和部、省优质奖,畅销国内外;全县外资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出口创汇产品38个;与国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4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县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宾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各项社会事业竞相发展。

东安县-行政区划

 

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江上游。东邻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北接祁阳、邵阳县,西连邵阳市新宁县,南界广西全州县。地处东经110°59′-111°34′,北纬26°07′-26°52′。
乡镇级区划简介
白牙市镇

东安县区划图


辖:龙溪、前进、紫水、黎山口、山子岭、茶亭6个社区居委会;小力、陡坡、新屋、柳溪、大塘、茶源、麦牙、仓头、杳脚、虾塘、十字路、桐子山、了井塘、炉头江、水口、井门口、烟竹、白牙甸、牌楼、小心田、连塘、湖塘、大丘、周塘、小埠头、文星、水井、杨家、鹿鸣、观田、林角、都塘、铁炉、小车、案塘、长寿、京口、秦塘、宥江桥、神仙桥、弹夹、神山42个村委会。
大庙口镇 
 辖:江北、江南2个居委会;三星、东江、长弄、保坊、妙龙、乐福、官田、石瑞、白沙、南溪、里村、新塘、湾里、大庙口、早禾田、麻里源、石峰、鸭塘、杨下、大井、白石、黑溪、斜溪、杨柳、高枧、彭家、周家、百桥、塘旁边、大西、坝头、九龙、韭菜、漆井、白鲁塘、艳塘坳、袁家、俄井、白马39个村委会。
紫溪市镇
辖:东正街、下河街、唐公街、向阳街4个居委会;中心、荷叶塘、塘夫、田弄湾、八夫、车田、花桥、高岩、南庄、九菜、大元、扬柳、皂洲、回龙、枇杷屋、长夫、银花、曲溪、张家亭、迎龙、长弄、八都、龙口、合力、五里牌、四脚、毛坪、木叶、六里桥、紫溪、百花、胡竹、大弄、调元村、胡口岭、渌埠头、五家湾、花街38个村委会。
横塘镇
辖:兴隆、横塘2个居委会;鸭头、大田、望明、上坟、陡岗、视上、甘庄、厚地、枫林、大塘屋、大月塘、滑石头、大栗山、旺冲、三吉、三公井、坪埠头、狮子铺、龙门口、枫木山、四方井、石柱、周台塘、大坪、白滩河、理明、寿竹塘、金云、八丘29个村委会。
石期市镇
辖:解放路、胜利路;民主路3个居委会;大荣底、元古、新合、屋家、杉树蔸、上车、西冲、鲁草塘、石期市、竹溪、杨塘、隆兴、乌江、建河、双车、九井、水车、石角、大启、台凡、马头、石马、谭霞塘、洪井、晓埠塘、鲁塘、杨纪、烟竹、白竹、毛家、沙洲36个村委会。
井头圩镇 
辖:火车站、草鞋街、老街3个居委会;八字门、大义、霞栖、町尾、白鹤、磨头、群山、晓港口、塘尾、长冲、齐民、石板铺、大福、芭蕉、九甲文、界牌、大藕、邬家、大树脚、白竹、山口铺、福江、玉塘、顶戈塘、铁崖、廖家、晓观、满竹、宝峰、任塘、兰家、凡龙圩、鲤鱼、古楼、熊家、井头圩、新开甸、长斐、晓观39个村委会。
端桥铺镇
辖:社场评居委会;毛坪、俞家、厅上、月潭、汉寿、大刘、黄土脑、端桥铺、华石、云山、凉水井、马力、油塘、黄塘、麻溪、金溪、大井、新屋、拱桥、竹木、九江、洲江、湖江、黄木、杨梓洞、茶山坪、湖塘铺、车游、珠塘口、坪山塘、枣水、苏江、罗家、下岭山、泉溪、杉木塘、石坝37个村委会。
鹿马桥镇
辖:黎山、新村、新街3个居委会;金江、坪阳坝、大沙子铺、七家廖、石鼓、马头湾、酸枣坪、李家湾、楼脚坪、沙子山、黄里坪、肖里塘、鹿马桥、五通庙、四塘、三口塘、水溪、泉水、陶家、陶家冲、毛塘、天堂、简家岭、白竹园24个村委会。
芦洪市镇
辖:大街村、祖师殿、九连桥3个居委会;圩镇、白沙村、槐花、西江桥、对江、塘村、阁寺、石坝、白木、南江、罗群、施江、枫塘、慈巴卜、九山卜、柘刺坪、唐家桥、社塘、九龙岩、天子岭、新民、芦洪、纪家、坝凼口、蔡家洞、东中、赵家井、大柘塘、塘尾、杨柳井、芦江、小正、雄心、山塘、长冲、留驾岌、新田、乌栖、小夫、石板凼、溪洲、黄塘冲、脉源、溪源、大禾坪、五家亭、大竹、伍江、福星、竹源、永丰、力头咀、旋帽、绿化、灌坝55个村委会。
新圩江镇
辖:新江、新圩2个居委会;什田、竹冲、双井、小田、源塘、茶园、军山、桥头、石板头、田心、白石江、双庙、柳山、中田、沙子铺、白米铺寨、莫家岭、大卜头、盈盛、金浪、双江口、大浪、江栗、大群24个村委会。
花桥镇
辖:花山、花桥2个居委会;马塘、远井、苏家、贯门、白井、茶山、青田、泥塘、唐家冲、唐家岭、香井、中塘、刘阳、陈江、樟树坪15个村委会。
大盛镇 
辖:回龙、兴龙2个居委会;田心、凳子、大喜、山塘、土马、半山、杨家、易江、井塘、八家、张家、魏家、栗木、泗水、陵角、龙头、铁塘、严塘、三戈、町里、大江、毛坪、尹家、黄家、斗山、同乐26个村委会。
南桥镇
辖:南桥、铁宝2个居委会;曹林、广八、盐井、新竹、长山、刘家、岩门、戈塘、谭江、曾凼、徐家村、花竹、清水、双江、马王、八家、寺门、大富、上塘、新町、荷叶、山边、石板、柘塘、杉木、车头、荆塘、白塘、集中、兰头、大石塘、坪阳、上坪33个村委会。
大江口乡
辖:大江口、庙门口、花坞井、易家、灯台、石塘、石桥、李家铺、南冲边、新麻塘、学仕桥、六仕甸、银山、大田头、碗塘、社塘、石溪河、蔡家、大比、荷池、旺丰、同古、石门砥、竹桥24个村委会。
川岩乡
辖:湾塘、豹虎岩、松江、岭芝、半甸、禾市、川岩、双井塘、长冲、榴星、江田、高亭子、上界头、下界头、白牙水、赤皮元16个村委会。
水岭乡
辖:下丰、燕桂、金龙、岭脚、大胡、吊牛坪、营房岭、布杉塘、冷山、骆家、视田、吉星、新铺、母塘、三和15个村委会。
东安大庙口林场
辖:紫去、江口、塘家、大龙、大坳、杉木坳、舜皇、西岭8个工区。
东安黄泥洞林场
辖:苏家岭、线江冲、皂水凼、黄泥洞、肖家岭、大宽6个工区。

东安县-历史沿革

 

西晋永熙元年(290)置应阳县,因县城(今东安芦洪市镇)位于应水之北而得名,是为东安建县之始。隋代,应阳并入零陵县。宋雍熙元年(984)复置,取东方安宁之意,定县名为东安,县名沿用至今。
春秋战国时境域属楚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境域属零陵郡洮阳县。三国赤壁之战后,境内属蜀零陵郡,蜀章武二年(222)属吴之零陵郡。

东安县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析零陵观阳县置应阳县,隶零陵郡。境域始建县,即东安县前身。《水经注》云:应阳县“盖既应水为名也”。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应阳县改应阳男国。南朝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应阳改男国为子国。陈后主至德四年(586),应阳改为公国,仍属零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应阳县并处零陵县。唐昭宗光化元年(898),马殷取永州,在原应阳境内立东安场。五代时,境域属楚永州零陵县地。宋太宗雍熙元年(984),析零陵县地,升东安场置东安县,属永州零陵群郡。境域复立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永州零陵郡为永州路,县属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永州府。清康熙三年(1664),隶属湖南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民国3年(1914),属衡阳道。民国29年(1940)至县境解放,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属永州专区(后改零陵专区)。1952年11月,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属衡阳专署。1962年12月,属零陵专署。1968年属永州市至今。

东安县-地理气候

 

东安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较平坦。

东安县

东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低温度-7.4℃,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每年只有2.6天,极端最高温度39.8℃;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1330毫米。
东安县农产品主要有稻谷、黄豆、花生、油菜、红薯;主要矿藏有锰、铁、石灰石、尤以石灰石分布最广,全县石灰石分面面积达1327.31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60%。其中30%直接裸露于地表。
东安县县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河191,全县水能蕴藏量达13.5万千瓦,可供发电为7.41万千瓦。
生物资源以杉木、楠竹、油茶为主,总面积达115万亩。

东安县-经济概况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东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和柑桔、楠竹基地县;工业已形成以建材、冶金、焊剂、轻纺、电力、机械制造为主的发展格局,其中以精锑、新型焊剂、硅酸盐水泥为主的三大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和部、省优质奖,畅销国内外;全县外资企业已发展到10多家,出口创汇产品38个;与国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4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县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天然佳境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宾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各项社会事业竞相发展。 
             
2003年东安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合同引资8.45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东安县已经成为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县区之一。

东安县-农业发展

 

东安县

东安境内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稻谷、柑橘、杉木、楠竹、油茶、白果、大蒜、烤烟、花生及生猪、菜牛、灰鹅、山羊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柑橘、楠竹基地县和全国银杏之乡。东安鸡、紫皮大蒜驰名省内外。近年来,东安县大力发展东安鸡、银杏、柑橘、楠竹四大特色产业,东安鸡是东安的特产,系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其制品是国宴菜谱之一,名列八大湘菜之首。现选育出2个纯品系的东安鸡种,创办东安鸡原种场1个,在芦洪市镇、端桥铺和井头圩镇创办3个扩繁场,东安鸡已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全县种植银杏7.6万亩,今年投产面积达2.5万亩,年产银杏籽300多吨,产叶5000多吨。银杏保健茶厂、天健银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开发出银杏保健茶、银杏保健枕芯、银杏果脯、银杏酒等系列产品。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常年产量5万吨左右。全县利用楠竹种植多的优势,全力打造楠竹产业新链条。现创办年加工楠竹40万根、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竹胶板厂一家,发展竹筷厂、竹席厂、竹砧板厂等中小规模楠竹加工企业20余家。四大特色产业已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支柱。

东安县-风土人情

 

东安拳源于南少林。据传,清嘉庆年间福建王和尚云游到湖南,传南少林拳给东安县拳师王已成,后几经继承、发展。1959年后,东安县体委李德植深入民间与拳师文明华等人,结合武术—各种流派的特点,取其精华,吸取和发展了跳跃、奔跑等动作,不断改进而成当代东安拳。东安拳讲究“气、神、力”,即气势、表情、力量。头正颈直,沉肘卸膊,收腹敛臀,眼神做到静时注视双手,动时手眼相随,精神贯注,神态严肃,做到全力合一,以气催力。对“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有严格要求。功法有童子功和点穴功。徒手套路有简易拳、猛虎下山等9个套路。

东安县



1984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东安县“武术之乡”称号。东安古为“远恶军州”,史载诸葛亮兵征西南四郡时,曾屯兵东安紫溪,带来古老的西蜀峨眉拳;明清之际,少林拳、黑虎拳传入东安;太平天国举义时,又有武当拳、岳家拳、蔡家洪拳在东安流传;加上历代武林侠士迁潜避难,使各武术流派荟萃于东安。众拳师技艺交流,为“东安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安县发挥本地优势,以武术为“龙头”带动其他体育活动的发展,并逐步建立了以武术为重点的业余训练网,培养人才,提高技术。1957年、1958年举行的一、二届全县民间武术比赛,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当时全县有40余名拳师开馆授徒。

1959年东安县李德植、唐守才、蒋理斌、周海泉、文芳顺等集各家之长,创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安拳》,已收入《湖南省武术拳械录》;1987年,李德植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1998年,获国际武术贡献奖。1973年东安县业余体校增设武术班,1978年全县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到县业余体校武术班的业余训练网。80年代以来,东安各乡镇成立了武术辅导站,区设武术社,县有武术馆,90%的小。学成立了武术队,80%的中学建成为“武术之校”,武术列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全县100多名老拳师先后办起了私人拳社。1983年成立的县武术馆到1988年已开馆24期,培养拳师和武术骨干540人。 东安县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搜集到武术器械300余件,古老兵器21种,文献资料33篇,拳械81套。县体委主编、唐守才与周海泉执笔的《武术》一书,介绍了东安武术,1977年、1983年先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94.5万册。湖南省电视台还拍摄了电视片《东安武术遍山乡》,李德植等创编《东安拳》中的拳、棍、刀术已列为学校体育的乡土教材。1988年统计,全县52万多人中会武术的达16.3万人,占总人口的31.2%;全县武术运动员参加全省武术比赛获金牌104枚,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金牌10枚;先后向省运动队和其他部门输送武术、柔道运动员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