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五常否定马克思的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27:22

 

[作者简介] 白暴力,1954年生,1988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28名,硕士生42名。

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精通中外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杰出教授。主要著作有:《论价格直接基础或价值转化形式》(1986年版),《论价格总水平上涨》(1989年版),《市场价格运行新理论》(1992年版),《价值与价格理论》(1999年版),《微观经济学》(1988年版),《宏观经济模型与分析》(1990年版),《宏观经济理论》(1999年版),《宏观与微观经济分析》(1999年版),《政治经济学若干重大争论问题研究》(2000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995年版、2000年版)。

13 对张五常否定马克思的质疑

白暴力1 周源2 杨波3

自1999年起,张五常开始在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巡回演讲,掀起了一股“张五常热”。张五常在公开场合多次谩骂马克思和歪曲马克思理论,试图彻底否定马克思理论,在学术界当中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思想混乱。本文就张五常有关文章及演讲中对马克思及马克思理论的否定提出以下质疑。

13. 1 质疑一:张五常对马克思理论的评价符合实际吗?

张五常备加推崇科斯和弗里德曼等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及其观点,对马克思本人及其理论则大加贬低,采取的手段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争论的范围。他以空洞的谩骂来对马克思进行人身攻击,而且语言尖刻,大话连篇,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让台下的听众瞠目结舌;不如此,就不足以担当“狂生”的称号。

在《最蠢还是马克思》一文中,他写道:“困难还是马克思自己。他是个术语的创造者,有理无理总是说不清……,天下间怎么会有那样高深的学问?所以我认为马克思是最蠢的。”

这完全是张五常的个人主观臆断,并不符合历史对马克思个人及其理论的评价。1998年9月,英国著名广播公司BBC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居首位。遗憾的是,张五常先生的名字却不见踪影。这充分说明,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一种先进学说和理论,不管其从理论到实践要经过多少坎坷,被加上多少恶名,都丝毫不能掩盖它的正确性;伟人的光泽,愈是撞击愈是光灿夺目。

就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而言,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不同意他的经济学说,但仍然承认他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当代西方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其被西方学者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巨著《经济分析史》中,把马克思放到了很高的地位。他写道:“……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使我们有权把马克思称为伟大的经济分析家。他不只是一个经济分析家……”4在他的另一部著作《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中,熊彼特则将马克思列入了十大经济学家之列。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即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并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1对于马克思的地位,他评价到:“这个人(指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2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创立的学说被资产阶级看作是“幽灵”和“怪物”;一个世纪之后,马克思理论已被广泛认知。她成为工人阶级改造世界和争取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改变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推动了社会主义这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成长。

可见,张五常对马克思本人及其理论的地位的评价完全不符合客观实际。马克思本人及其理论的重要地位已经为历史所充分证明,这不是张五常几句空洞的谩骂所能动摇的。

13. 2 质疑二: 张五常判断理论对错的标准合理吗?

2002年4月22日和24日,张五常在中央党校和北京大学的演讲时,当有人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任何理论只要加上很多的约束条件就能变成真理,甚至连你最不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加上很多的约束条件它似乎也是正确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张五常答曰: “马克思的基本问题,我看过他的书,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我与科斯有同样的观点,我们自己在学术上从事了这么多年,经济学上研究了这么多,假如我们看不懂的,应该是错的。”

这里显然张五常已经自封为经济学界的“权威”,自己成为判断对错的标准:他看不懂的就是错的,他看得懂的就是对的。这是典型的“唯我论”和“唯权威论”。

“唯我论”以个人的判断、意见、设想、利益作为其唯一的判断对错的标准。在唯我论者张五常看来,我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我而存在的,我是真理的化身,是真理的唯一占有者和解释者。因此,与我相和者就是真理,与我相离者就是谬误。这实际上是一种蛮不讲理的、自以为是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主张。

“唯权威论”以某种权威作为判断对错的唯一的最高标准。凡与权威相符合的,就被认为是正确的,是真理;凡与权威相违背的,就被认为是错误的。在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社会里,“朕即真理”,皇权是最权威的;在“官本位”盛行的年代,执掌权柄者及其言论也会被当作判断对错的标准。在宗教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教皇、教义、教规、宗教裁判所成了最高的权威。在崇尚科学和学术的今天,人们也可能盲目地崇拜某一学科、某一学术领域的权威人士和权威著作,视之为判断对错的最高标准。实际上,权威并不都是正确的,科学、学术的权威,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而有用的,但权威本身的正确性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能成为判断对错的标准。唯权威论的主要错误在于盲目崇拜权威,把权威神圣化、绝对化,忽视了权威本身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在这里,张五常正是犯了这种错误,把自己神圣化、权威化,试图引导青年学生步入“唯权威论”的歧途。

张五常以“唯我论”和“唯权威论”作为其判断理论对错的标准,这无疑是荒谬的、不合理的。

13. 3 质疑三:张五常真的懂马克思经济理论吗?

张五常并不懂马克思经济理论,这可以从他的文章及演讲中得以证实,现仅举二例说明。例如,在《最蠢还是马克思》一文中,他写道:“老马不反对市场,正相反,他认为市场大有好处。老马也不反对私产,虽然他没有高举私产的功能,老马反对的,是以“剩余价值”来剥削劳力的资本家。在费沙与科斯的思维下,老马这三个论点怎样也加不起来!”

实际上,马克思总是以历史的眼光,批判地去看待一切事物,把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并坚持辨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分析事物,既看到事物的现实合理的一面,又看到其历史不合理的一面。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巨著《资本论》中,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3可见,在马克思眼里,在特定经济形态下存在的事物如市场、私产、资本家都只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而不是一个永恒的、超历史的范畴。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存在于其中的市场、私产及人格化的资本家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仅仅用“反对”和“不反对”来概括马克思对市场、私产和资本家的看法,显然是简单化和歪曲了马克思理论。张五常自称曾读过《资本论》,只是他的所谓的概括已经把马克思的观点变得面目全非。可见,张五常根本不懂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

又例如,他写道:“在八四年十二月我写了《马克思奄奄一息》,在该文内我举出多个例子,把‘劳力价值定律’批评得一无是处。价值既然不是单从劳力而来,那么劳力以外的价值,就不过是其他资产的收入罢了。”“《资本论》滔滔数十万言,还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劳动价值定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的进展一日千里。‘劳动价值定律’就被公认为谬论……中国要搞经济现代化,‘劳动价值定律’怎能不被放弃呢?”

显然,张五常根本不懂劳动价价值论。众所周知,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当今经济学领域内存在两个主要的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和边际主义价值论。这两种价值理论长期对立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劳动价值论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度量社会财富,由此说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面对劳动的相互关系,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一部分人因占有了生产资料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由此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边际主义价值论之一-边际效用价值论,回避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仅从物对人的满足程度来度量社会财富,因此,无法说明人们面对劳动的社会关系,无法说明社会结构。并且,边际效用价值论遇到了一个最大的理论困难: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度量问题。因为对效用的度量必将涉及对社会结构的说明。所以,边际效用价值论者面对着这个困难,采取了回避态度,放弃了基数效用论,而采取所谓序数效用论,用序数效用论来说明价格决定问题。由基数论转向序数论,给边际效用价值论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实际上,这是放弃了对社会财富的度量问题,也就是放弃了价值论,因此,这时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已经只是一个价格论,而不是价值论,所以,人们说现在的西方经济学是没有价值论的经济学。第二,序数效用论很难达到理论的自整性,只有在强假定下,才能完善。1

边际主义价值论之二-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三要素创造价值,其原始形式是200年前由萨伊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李嘉图和马克思对萨伊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指出了这一理论自身的逻辑困难。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的逻辑困难归纳为以下三点:(1)三要素创造价值的度量如何确定?其量的界限如何确定?(2)什么机制确保“三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润或利息、地租)等于各自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在量上能够成立。(3)怎样证明“按三要素各自所创造的价值分配,商品的价值分配完毕,没有剩余”是成立的。 在这些困难没有解决之前,“三位一体”公式还只是一个假说,缺乏理论的自整性,还不能构成科学意义上的理论。相反,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具有自整性,不存在类似于“三位一体”公式命题的理论困难。为了克服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原始形式的理论困难,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了所谓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形成“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现代形式。然而,目前,边际生产力理论也具有相应的三个理论困难:(1)资本的测度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2)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3)“没有剩余”假定前提的一般性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1这些困难使得边际生产力理论无法成立。边际主义价值论的上述困难和不足,使边际主义价值论在与劳动价值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价值理论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问题。张五常不认真研究价值理论,就轻言劳动价值论是谬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缺乏一个学者应有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马克思经济学深入到资本主义内部,探讨了掩盖在物质关系下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及其变化,而探讨社会关系的变化就必然要研究现代社会中主要物质形态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人群关系,其中主要的人群关系之一就是阶级关系。正因为马克思经济学所研究材料的这种特殊性,它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一切自由的科学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对私有财产制度的批判导致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攻击,而这种攻击在某种程度上却使得其流传得更为广泛和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我们承认,马克思不是神,马克思理论也没有穷尽真理,对马克思理论任何科学的意见我们都是欢迎的。但张五常对马克思理论的否定和攻击是建立在他根本不懂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是不能成立的,也是我们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