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18:07
中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何方? 

这里的“我们”,是一种第一称式的提法,虽不准确,但应该大致能概括事实。这次俄格冲突,西方大为紧张,当然少不了向俄罗斯施加压力。笔者留意看了一些相关新闻后的留言,几乎绝大部分意见都是挺俄的,对俄在格鲁吉亚的行动表示赞赏,对美国及西方则或怒骂,或讥讽,形势几乎是一边倒。以前,笔者写过几篇博文,其中有一些对俄及其领导人的批评,马上博来许多博友们的痛骂。因此,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用一句“我们支持俄罗斯”,确实能够表达他们真实的心态。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人支持俄罗斯呢?要知道,其中的多数并非当年中苏友好的亲历者,网络上活跃的多为年轻人,对于五十多年以前的中苏友好不可能有深刻印象,但他们对俄罗斯的支持甚至可以说是热爱又坚决。看有些留言,可以感觉到,有的支持几乎是不拘形势、不假思索,几乎到了逢俄必支(持)、逢美必反的程度。

笔者想来,可能跟如下因素有关:

1.这些年来俄罗斯与西方间的对抗上升,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仍然是一副“邪恶帝国”的形象,中俄之间有共同语言。与之相关的是,俄罗斯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又站在中国一边,自然能够赢得中国人民的好感。特别是在1999年给中国人民留下伤痛的科索沃危机中(当时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大使馆),同一战壕的俄罗斯的强硬形象相信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俄实质上让了步,但通过突然占领科索沃最重要的普里什蒂纳机场,展示了其强硬、不惜使用武力的形象)。

2.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的强硬执政风格颇切合许多国人的心态。中国是从屈辱的近代走过来的,采取强硬手段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一直是中国民族主义中的重要一环,许多国人视对外强硬是维护国家利益、获得对外尊严的必要体现。在内政层面,俄罗斯强调稳定、坚决打击分裂在许多人看来,也颇为适合中国国情。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普京目前转任总理,但许多中国人仍然对其评价颇高,其中许多可以说是其忠实“粉丝”。

以上因素导致了浓厚的俄罗斯情结。特别是在西方一些领导人曾经抵制奥运会以后,许多国人对西方几乎是一边倒式的批评,对俄罗斯则几乎是一边倒式的肯定。而且这种批评与肯定都是全面的,在批判西方强权政策的同时,许多中国人连带对“民主”、“人权”、“自由”都看不下去;在肯定俄罗斯强硬形象的同时,许多中国人也对俄罗斯的发展模式予以充分赞赏。在此次俄格冲突中,虽然中国并无直接利益,但许多国人仍然高度关注并强烈支持俄罗斯,也就不难想见了。

笔者的看法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我们应该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外交上认同俄罗斯,内政方面则有必要主要借鉴西方经验。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的发展模式就不好,之所以不能主要学习它恰恰是因为中俄两国本来就有大多相似的基因,如专制主义传统。就如同人一样,在交朋友时要讲究志同道合,但在学习借鉴方面却要讲究取长被短,越是与自己不同的、有着自己所缺少优点的人,越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在这方面,与我们有着更多不同点的西方无疑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事实上,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社会重构,如三权分立、总统制也有许多学习西方的成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国家利益方面确实与我们有许多重大不一致,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向他学习。即使是敌人,只要他有优点,就越应该向他学习,这样才能超越他,并最终打败他。

在外交上,我们总体上认同俄罗斯的政策与立场。这方面,由于美国是霸权国,中俄是新兴或重新崛起的大国,两国在新国际秩序建构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但这种认同不能构成无保留的支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家利益,主要应该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来考虑政策抉择。从近些年的情况看,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有扩大、加深的趋势,特别是这次格鲁吉亚事件,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西方对俄的认识,从而加大双方对抗的可能。当然,两方之间的直接对抗、战争可能性极小,因为彼此都有强大的核力量。但是,不断压缩对方势力范围,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在各个领域进行明争暗斗却是完全可能的。由于谁也不能打败谁,甚至不排除双方重陷冷战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发展自己,稳定好周边的安全形势。在美国的战略中,历来就有亚欧两翼,而以欧洲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对中国来说是好事,中国目前的整体实力还远不强大,内部的发展改革问题任务艰巨,两岸还没有实现统一。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外交方面的核心目标仍然是搞好自己,对外不宜过多涉及。曾有人提议组成俄中印三国同盟对抗美国,这完全忽视了当前中国的主要任务,既不切实际,也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可以热情支持俄罗斯,但不应该无保留地投入,千万不能为人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