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我们怎样做教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20:12
 未来社会是否会对教师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职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会带来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自身需求又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教师生存状态的转变?近日,现代教育报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本次调查,期待通过广大网友的建议,对“明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进行探索。

    8月26日,本报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大型网络调查——“明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截至9月3日晚上21时,718名教师、973名社会人士参与了此次调查。 

    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调查发布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是否会对教师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94.7%的教师认为将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86.8%的社会人士也持同样的观点。仅有0.9%的教师认为未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会越来越低。
    核心分析
    “在教育界,流行这么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再顽皮,也是可以转化的。教师就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当教师把爱倾注在受教育者身上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是完全能达到教育之目的。”说这话的时候,北京市某农村中学的杨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杨老师今年上半年还在这所农村学校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是这个学期,她顶不住家长的压力,请辞了班主任的工作。由于上个学期,杨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在考试中排名年级倒数第一,许多家长跑到学校要求更换班主任,换任课教师。“家长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只好不当班主任。”
    杨老师说,在社会上,很多家长都将教育的责任归结给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把学生往学校一扔,就什么都不管了,学生考得好不好,责任全在学校。”
    除了社会对教师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也对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观念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天,教师可能经常会处于“被学生问倒”或者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的尴尬境地,教师的传统地位被动摇。教师已不能再把简单盲目地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有关专家指出,教师要想应对社会上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这可以靠学习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

    要求综合素质最高成首选

    调查发布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和社会人士中,在针对“您认为将来社会对教师的哪方面素质要求最高”这一问题中,47.5%的教师和63.4%的社会人士将“综合素质”放在了首选。选择“职业道德”的教师占42.5%,10%的教师选择了“专业水平”,而“文化知识”的选择率为0。在社会人士问卷中,选择“职业道德”的占22.6%,选择“专业水平”的占12.3%,选择“文化知识”的仅占1.4%。
    核心分析
    今年暑假,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在河南省济源市组织了300余名小学农村非骨干包班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中,除了对教师进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通识培训,还加入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培训,而这些培训也受到了这些农村教师的欢迎。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权威受到了网络等冲击,学生了解的信息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因此,除了要去汲取知识外,我们还要从多方面来提升自己的素养。”一位已经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就在假期参与了班主任管理艺术、沟通的艺术等方面的培训。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不断学习,才能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果教师连基本功都不过关,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一位网友在调查中留言道。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校长周方鑫认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更要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为起点,积极而主动地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双“丰收”

    调查发布
    社会对教师的各项要求越来越高。那么,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又有些什么特点呢?调查发现,44%的教师和63.4%的社会人士都认为将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会越来越高,认为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越来越低的教师、社会人士分别占15.3%、9.8%,四成左右的教师和仅三成的社会人士认为变化不大。
    核心分析
    文革时期,对教师的称呼众所周知——“臭老九”。社会地位还不如街头卖艺的,三教九流属于最后一个,属于被批斗的对象。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也提高了,国家对教育也开始重视起来,教师地位也变得崇高起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 
    1965年,王老师被下放到广西一个乡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每月的工资18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大潮袭来。在那样一个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受迫害、地位低下的大环境下,教师这个“神圣”职业被贬得很低很低,社会上称之为“臭老九”。当时的“臭老九”们连一个供销社里普普通通的售货员都不如。 
    王老师当年在学校教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还要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每个班的学生有六七十人。一天下来,工作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到了晚上,就在那盏鸡蛋大的煤油灯下批改作业,直至深夜。学校师资匮乏,校舍简陋。
    “那时的我,因为害怕,所以每个晚上入睡前都要检查一下床底下,很害怕有人会到家里来陷害我。”王老师辛酸地说。
    而今,王老师已经退休,每个月都能准时收到退休工资。在她退休的那一年,还分了一套两居室。“如今,国家都在提倡教师的工资要向公务员的工资看齐,教师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了。”王老师欣喜地说,她的孙女今年也加入教师的行列。

    学历“门槛”将越来越高

    调查发布
    “您认为将来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其中,85.3%的教师认为会比现在要求更高,仅有1.4%的教师认为会比现在更低。在社会人士问卷中,有84.1%的人认为会比现在要求更高,11%的人认为不好说,4.9%的人变化不大,没有人认为学历要求会越来越低。
    核心分析
    “10年前,我们学校的老师以中师毕业为主,只有几个大专毕业的,现在70%~80%的老师是大专学历,还有几个本科生。”北京市朝阳区清莲学校的副校长成喜峰说,现在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清莲学校是一所以招收外来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现在有1000多名学生,40多个教师。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近40%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具有高中(包括中专、中师)学历的教师占48.9%。而10年前有学者调查,当时教师一般是高中或中专学历,也有部分初中学历。其中69.8%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
    在公办学校,教师的学历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今年6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局属学校师资招聘的面试中,参与面试的包括博士1人,硕士113人,本科136人,专科8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占44.2%,这一数据较200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并首次出现博士研究生参加应聘。而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的教师招聘中,40%左右的报名者的学历都是研究生。目前,在很多城市,研究生应聘中小学教师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6.64万人,其中小学562.19万人、初中346.90万人、高中147.55万人。专科以上小学教师达70.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初中教师占53.2%,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达到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

    教师最大压力来源是学生难管

    调查发布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教师的压力如何呢?在“您认为在未来社会中教师最大的压力是什么”这一问题中,47.5%的教师认为是“学生不好管理”、35.4%的教师认为是“工资收入低”、13.6%的教师认为是“职称晋升难”、3.5%的教师将压力归在了“住房难”上。
    面对同一问题,社会人士对教师的压力排序同教师群体一样,压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生不好管理”、“工资收入低”、“职称晋升难”、“住房难”,比例分别占53%、24.1%、19.3%、3.6%。学生难管理成为教师的最大压力来源。
    核心分析
    教育学生应该需循循善诱,还要辅以必要的批评。现在老师动辄“不敢管”、“管不了”,是不正常的。
    安徽省长丰县的“杨不管”事件让人难忘。事件发生在安徽省长丰县吴店中学,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杨某某因此被叫“杨不管”。事后学校、杨某某和当事人家长达成赔偿20.5万元的协议,杨某某被停职,该校校长被免职。但据记者了解,该学校半年前曾发生学生砍断教师手指的案件。
    教师不管学生属失职,但背后有一个尴尬现实:教师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不少教师普遍存在对违纪学生“不敢管”和“不愿管”心态。
    现行的教育运行模式使得学校、教师追求高升学率、优质生源,人为排出重点班、分数榜,无疑使学校沾染上逐利色彩,教师以分数区别高低,高分学生受关注、差分学生遭冷落。
    有教师向记者反映,现在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全家宠爱,无所顾忌者有之,他们与教师顶嘴,更有甚者与教师动手。
    日前,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赋予班主任批评权。
    有关专家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正师生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关键,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职能,体现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师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就应该严肃批评,利用惩戒权帮其认知错误,避免重犯。否则,教师对学生犯的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迁就,就是误人子弟。
    教师压力大,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问题。本报曾在2007年教师节期间所做的调查显示,六成教师都认为压力过大。

    ■ 教师感言

    新时期  做这样的教师

    □ 陈晋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老师不好当了”,这是在职教师普遍的危机感。那么,教师该怎么做,才能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呢?
    做有前瞻性的教师。被动适应环境,是迟早要被淘汰的,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那么,作为一个培养下一代的教师来说,必须要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我认为,教师的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二、要了解当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不断地学习。
    站在当今的社会去看待青少年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避免用自己当年的经历来处理学生问题。切忌用“我做学生的时候”怎么样,这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当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看得惯、看得到,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策略。
    做“博士”式的教师。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不能拘泥于书本,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知识的需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另一方面也是考试的需要。现在高考的特点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学生的思维迁移要求比较高,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师都必须具备相关科目的知识基础,而政治、历史和地理教师也是如此,甚至还要具备语文、英语科目的知识。
    做出色的“裁缝师”。我们的学生有高矮胖瘦,因此不能让他们穿同样型号的衣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量体裁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是“流水线”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三类问题,针对三种不同的学生:有难度的,针对程度高的学生;一般的,针对全体学生;简单的,针对程度低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并且将自己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成就感的作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是对教材的处理。课本内容好像是一块布,教师要根据不同人的需要,裁剪出不同款式的衣服,对教材的适当处理是衡量一位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照本宣科那不叫上课,我们的老师往往不同程度地犯这个错误,就是迷信教材。自己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对教材的盲从就是无能的表现。教师对教材必须进行调整、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告诉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做民主型的教师。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丰富渊博的学识,而且必须是学生喜爱的老师。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使学生敬爱老师,老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 众说纷纭

    明天  这样当教师

    赵军(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敬业就是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并且有始有终!爱岗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领导,其实是为了自己。因为你从工作中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你向上发展的积淀,就算你以后换了单位,你的敬业精神也会为你带来助力!因此,把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从事任何事业都容易成功。
    其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当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学生有听话的、顽皮的,成绩好的、成绩差的。为了提高你的成绩,为了带好你的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与学生做朋友,而且要做知心朋友。
    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坚信每位学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这确实不容易。往往觉得那些班干部、听话的学生能帮自己做工作,而那些淘气的学生就不是助手甚至是工作的障碍了。这样思考问题,就真的容易把你的助手捅到对手的位置上去了。
    要使助手不变成对手,就不能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不发号施令,让学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的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朋友。
    骆燕玲(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小学):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只有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作为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龚永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我们眼中的学生不再三六九等,所以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挺起胸膛走进校园,并在学校分享教育的滋养,过有尊严、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的评价也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只要个体生命在蓬勃地成长,就会得到教师的呵护与赞誉。
    在这样的生态里,老师关注的是人的成长。像面对一棵棵庄稼,我们用明媚的阳光、甘甜的雨露培育他们,倾听他们快乐拔节的声音,这样的教育人生,是最有价值的,也是幸福无比的。
    徐芳(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疲惫,也许是很多教师的职业感受和生活状态。与老师交流时,我常会莫名地想到钱钟书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每年寒暑假,邻居朋友总会羡慕地说:“看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啊!有寒暑假可以自由支配。”他们说的是事实,这个事实因为有了一个轻松的光环而掩盖了深层次的真实——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需求让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人们压力倍增。
    疲惫,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却绝对不能算是坏事。
    有人把教师分为四大类——事业型、职业型、谋生型、混日子型。试想混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后者会疲惫吗?答案毋庸置疑!只有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才会疲惫,因为他每天都在尽力付出——尽量想把课上好,尽量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其实,要回答“明天我们将怎样做教师”也很简单,每天清早到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便忙碌,即便疲惫,即便从未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去做,已然足够,因为行动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