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太阳能发展之路上领先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4:36:32
 张从兴

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的各级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向太阳能企业提供更多补贴,包括免费的土地和研发资金。国有银行也向这一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贷款,其超低的利息在欧洲和美国难以见到。

张从兴 整理

  最近,《纽约时报》记者基斯·布拉德肖(Keith Bradsher)在一篇题为《中国在太阳能发展之路上领先美国》的专题报道中指出,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下,中国在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方面突飞猛进,尤其是太阳能领域,甚至已经超越美国。

  布拉德肖以无锡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为例说,这家公司已经进军美国市场,还引述尚德电力董事长兼总裁施正荣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尚德电力在美国市场的太阳能电池板销售价格已经低于包括原材料、组装和运输在内的成本。

  尚德电力之所以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高竞争力,是因为有中国政府在背后大力支持。根据这篇报道,自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的各级政府,包括中央、省甚至是地方政府都在争先恐后地向太阳能企业提供更多补贴,包括免费的土地和研发资金。国有银行也向这一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贷款,其超低的利息在欧洲和美国是难以见到的。

  就像日本汽车生产商几十年前所做的那样,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如尚德电力和英利太阳能都准备在美国大建组装工厂,以避开美国的反贸易保护主义法律。此外,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也鼓励他们在美国的行政主管加入行业贸易团体,以便把某些反华观点消灭于萌芽状态。

  布拉德肖预测,尚德电力将在今年内超过德国的Q-Cells,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电池供应商,仅次于位于亚利桑那州坦佩的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

扶植太阳能产业是中国国家战略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之所以会异军突起,是因为有中国各级政府在背后支持,而支持发展包括太阳能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则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据《第一财经日报》5月7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大幅修改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草案》(简称《规划》)已经完成,需要等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领导签字后上报国务院批准。根据《规划》,风能和太阳能将是受益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风能产业的总投资能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110亿新元),太阳能产业的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

  《上海证券报》在6月26日的报道中,引述中国某大型太阳能光伏企业总裁的话说,《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作了重大调整,从原先2020年180万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的目标大幅上调为20吉瓦(GW),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已设定为: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吉瓦,意味着每年新增两个吉瓦。

  这位不具名的总裁说:“这个数字比目前全球光伏发电安装总量还要大,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国内光伏行业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

  至今为止,《规划》的细节尚未出台,但已经有不少地方政府先于国家推出倾斜力度极大的优惠政策。根据“中国能源信息网”7月27日发布的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在今年6月26日轰轰烈烈地举行了11个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集中开工的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全中国一次性开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除了宁夏以外,青海省也在日前出台《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2009年~2015年)》,准备到2015年培育出三至四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多晶硅实现产能3万吨、单晶硅实现产能2.2万吨,到2015年年底,累计投资约614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860亿元。

  而光伏大省江苏在支持地方光伏企业方面,更是不遗余力。6月19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到2011年,全省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达1万兆瓦左右,光伏产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而其对企业的具体扶持更让人关注:通过三年努力,使无锡尚德电力成为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国际化企业,使南京中电、常州天合、苏州阿特斯、南通林洋、常州亿晶等十多家企业成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在国内有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

重用“海归”

发展高科技产业  要发展风能、太阳能光伏等科技含量极高的新能源产业,光靠砸钱是不行的,必须有一大批高级人才来负责研发、经营和行销,才能促成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而在海外留学、工作、生活了一段日子,有了一定的国际视野,再回国发展的“海归”,就成了中国政府和企业重点争取的人才。布拉德肖在报道中提到的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施正荣,就是这样的一位“海归”。他在1988年负笈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后,出任澳洲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个人持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2000年,施正荣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经过六年的奋斗,施正荣终于在2006年被《福布斯》列入“全球富豪榜”,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超过《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人民币140亿元),成为中国新的首富。同年8月,他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聘任为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成为纽交所30位国际顾问中唯一的中国大陆顾问。

  像施正荣这样累积了丰富的“海外经验”后,回国创业,功成利就的“海归”,在中国少说也数以千计,宁波国家高新区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彦就是其中一位。

  张彦拥有近20年材料学科的从业经验和多项美国发明专利。2007年3月,他和其他几位“海归”一起在宁波高新区创办了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实现了光学扩散膜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美国、日本、韩国行业巨头的垄断地位。为此,张彦被列入2008年度国家“千人计划”,成为宁波唯一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归外留学回国人员。

  “千人计划”是中国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

中国绿色投资

前景看好

刊第19页

鼓励海归创业优惠政策◆北京1、海归在京创业、工作,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可长期居留或短期工作,来去自由。对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并符合园区发展需要的回国海归,可按北京有关规定办理“工作寄住证”或常住户口,不受进京指标限制。此外,海归在子女入学、购房等方面享受北京市市民待遇。

  2、设立“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和“归国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金”,奖励在北京市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归。

◆上海

  1、海归申办企业“一门式、一条龙”服务。

  2、实施“上海市居住证”B证制度,推动海外人才的柔性流动。

  3、启动《上海市海归浦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资助新近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海归及团队,最高可获得50万元的政府资助资金。

  4、海归在浦东创业,可获得15万元“浦东新区创业资金”的无息贷款。

◆广州

  1、在广州发展并已入户的海归,可一次性获得安家补助;其子女入托和就读,由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免收寄读费。  2、海归的项目向科委申报,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启动资金补助。 3、颁发“绿本”,提供户口申报、申办企业等“一站式”服务。

◆深圳

  1、进驻深圳留学生创业园的海归企业,可一次性获得创业前期费用补贴5-15万元。

  2、进驻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从事科研开发的海归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的,可一次性获得科研启动经费10-15万元。

◆武汉

  1、回国博士每人每月可获得2000元的政府补助。

  2、为留学生创办企业提供风险投资、政府基金等多种筹集资金的渠道。

  (以上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100人民币=21.12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