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 彤彤的日志 - 网易博客(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9:29
Blog 、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05 劳动节小组来源:http://blog.163.com/zhtt8701@126/blog/static/18202529200803105350908/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性软件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摘要的角色。而且逐渐延伸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领域中。WikiBlog 是这两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最快,使用最广泛的社会性软件之一。他们共有的易操作性,知识管理平台,可设计的个性化界面等特点,为大学生的广泛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WikiBlog运用于大学生的学习和读书笔记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 Wiki  Blog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崭新的契机。当今大学生,仅仅靠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能通过网络平台培养起良好的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才是最需要掌握的技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使这些成为现实。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人高效,方便的平台。它们共有的特点就是低成本,易用性,共享性,开放性和社会性。正式因为这些特点,Wiki Blog2年来才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大学校园里。笔者将尝试将Wiki Blog等社会性软件应用于大学生的 专业知识,课外知识的学习,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其优势,为大学生更好的学习,更便利的交流,更全面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 互动空间。

 

社会性软件的含义:

目前关于社会性软件还未从学术上严格的定义,但比较典型的定义有:

(一)国外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的定义:

  Stewart Butterfield认为社会性软件是人们用于相互交流的软件,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即个性化、参与、人际关系、对话和群体。

  Stowe Boyd认为社会性软件首先是基于个人的,其次是基于群体的——这个群体产生与个体间的交流,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展示自我的个性、兴趣、偏好、社会关系等,而群体也由交往而形成。

(二) 国内研究者的定义:

   毛向辉指出:社会性软件意味着“个人带着软件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

   刘钢则认为:“社会性软件指的不是那种只支持编程或科学进步的软件而是指支持并改善在线或离线主流社会实践的软件。”

但无论从何种角度来定义,社会性软件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点:
• 社会性软件首先是个人软件,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
• 社会性软件构建的是社会网络,这个社会网络包括弱链接,中链接和强链接;
• 社会性软件是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性软件主要有包括博客,维基(Wiki)、即时通信(IM)、互联网聊天,网络游戏(比如MultiUserDungeons),MOOs等,而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社会性软件的代表Wiki和Blog.

Wiki 、Blog 的概述:

     (一):WIKI 简介

      WIKI 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kee weekee,即“快点快点”的意思。国内有人把它翻译为“维客”“维基”等。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二):Wiki的特点

1.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删除、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也是为什要叫作“weekee weekee”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2.有组织

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

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3.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4.开放性

开放的: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访问者观察到。

(三)Blog简介

Blog(简称“博客”)是“WeBlog (网络日志)”的简称,而WeBlog 则是由Web 和Log 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指World Wide Web;log 原意是“航海日志”,后来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log 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Blog 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末的美国,2002 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特别是近两年在国内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被人们所认可,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软件。简单地说,博客是一种简易便捷地表达个体思想,及时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方式。按汇聚方式划分,博客可分为个体博客和群组博客。个体博客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群组博客是指一群人根据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目标进行创作,表达集体的思想。按存在方式划分,博客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二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等)。三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我们学生最主要是采用最后一种方法,在网易,百度,新浪等网站上免费申请博客,简单方便,无须太多技术。

(四)Blog 的基本特征

 

Blog 这种新兴的网络传媒工具,不仅具有一般网络媒体所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及时反馈等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即时性:博客的网络日志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即最新发表的网络日志显示在最前面,最旧的网络日志显示在最后面。博客的网络日志随时更新,即时发表。

(2)个体性:博客是个体性的。现有的媒体都是由政府、企业和组织拥有的,而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传媒工具。

(3)开放性:博客是开放性的,意味着博客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博客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它使个人空间跨入公共领域成为了现实。

(4)交互性:博客是交互性的,与传统的单向媒体完全不同,博客的读者和编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甚至可以模糊读者和编者的身份,使二者之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

 

Wiki Blog 在大学生学习中的运用现状

   为了了解“Blog、Wiki”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情况,从而对其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改善他们的应用现状,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它们,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我们主要采用分发问卷法和网络调查法,运用不记名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

(一) 关于Wiki的调查及分析

我们发出关于Wiki的调查问卷共240份,回收共200份,回收率83.3%,合格率为79.5%。

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了解Wiki的同学并不多,在接触过Wiki软件的那一部分学生中,男生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人数,这也许与男生善于动手,善于发现新事物的天性有关吧。文科的同学主要利用Wiki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喜欢利用Wiki发表自己的文章。理科学生则主要利用Wiki学习一些技能知识,以及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探讨,获取更多别人的意见,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艺体方面的学生,主要将Wiki利用于娱乐方面。大部分(56.7%)的同学对Wiki的总体印象都很好,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与他人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共同探讨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参与到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中来。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这没什么意义,在这个平台上只是无谓的浪费时间,找不到很有价值的东西,由于大家是畅所欲言,观点众多,因此所提供的内容可靠性与专业性不强。目前大学生对Wiki的发展前景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Wiki会越来越好的同学占42%,这与Wiki平台的简易性,开放性,协作性,组织性密切相关,因为Wiki是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所以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说是所见即所得,让学生使用起来更加直观方便。但是由于Wiki社群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页面,这就导致了Wiki的相对不安全性,因此16%的被调查者认为Wiki可能只是一阵风,风过即树止。

(二) 关于博客的调查及分析

我们派出关于博客的调查问卷共240份,回收共200份,回收率83.3%  ,合格率为83.3%。

虽然博客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五年,但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博客。多数人都是通过网络和媒体知道博客的,也有一些人是自己发现或者是由老师同学介绍而得知的。这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当代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会在网上冲浪,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40%的人注册的博客都在一年以上,而且有16.7%的人不只注册了一个博客,这个比例不能说不高。但是更新博客的频率并不高,很多人都不会定时更新博客,只是在闲暇时,或者偶尔想起了才会去更新。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人是上网时随机注册了一个博客,目的性并不明确。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忽略和遗忘了曾经注册的博客。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博客的关注程度并不高,没有将它融进个人生活中,也没有在学习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只是很随意的记录了一些自己的杂乱的感受或者经历,很少从学习和专业的角度来使用它。

较之与Wiki,当代大学生写博主要用于抒发个人感情,把博客作为一种个人的电子日志,或者说是一种个人感情的宣泄,低于10%的回答说博客会记录专业知识(除非老师要求)。学生在浏览其他人的博客时,往往不带一定的目的性,只是一种很随意的浏览,当成是一种网络上的消遣,也不会刻意寻求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东西。更不说获取专业知识了。

博客作为一种社会性软件已经有了他自身存在的空间。超过50%对它持满意态度,并相信它会继续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仅仅是能够存在并不能成为最终的目的,要考虑以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和形式或者说怎样的存在才能体现出她的价值,才应该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博客群,有一个领导角社色对大家的博客进行协调和监督,我们的博客群主要用来学习和问题的探索,大家之间互相为好友,针对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

大学生运用Wiki Blog 进行学习的优势

(一)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一堂课中老师几乎都在不停的讲,仅仅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一味地照抄老师的板书笔记,教师很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而学生也习惯了填鸭式的学习很少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这种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过分追求将教师讲解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接受,只重灌输,疏于引导,只重接受,忽视探索,只重理论,忽视实践,只重自我,忽视交流,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及盲目崇拜性,作为潜能存在的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使学生渐渐养成了“奴性心理”。另外,传统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即学生学习仅局限于课堂及课后完成作业,学习内容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对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也十分有限。所以,对具有良好辅助学生学习,改善传统学习效果,打破传统学习方式,使教师轻松,使学生快乐的社会型软件BlogWiki的应用及发展做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

 

(二)培养新时代人才

我们的高校肩负着培养祖国乃至世界所需人才的重大使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资料查阅能力,规划设计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仅凭教师教授,苦读课本这样的传统学习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研究问题,发展创造力,培养独特个性的黄金时代。WikiBlog的产生,为大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宽阔的舞台,营造了一个开放式探索式带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五 Wiki Blog 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一)Wiki 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1. 资源共建和共享   

       Wiki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资源共建和知识共享的平台。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点,它的主题也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有高度的相关性,确定的组织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做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深入很充分,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是其真正的目标。它允许任何学习者对Wiki页面进行修改、删除和创建,共同对Wiki站点进行维护,同时学习者只需登陆Wiki网站就可以轻松的获得与主题相关的大量深刻的信息资源。由于Wiki具有可增长的特性,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为存在,只要通过点击链接就能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有利于学习者对某一主题的内容的共建和扩展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引导学习者不断补充相关资源,使得内容更加详实条目更加细化,解决了学习者学习时信息资源不足的缺陷。

    以网络作文课为例,利用Wiki的开放性,学生和老师只要有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共建作文素材库。老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检索技术,寻找到网络上最有用的资源将其保存到相应的Wiki空间中,还可以根据写作任务要求在Wiki平台中加载或是链接相关资料,从而形成一个作文知识库。

2.提供了一个协作学习的平台

    Wiki作为web2.0技术与那些传统的交互方式相比有着更加良好深入的交互功能。Wiki不仅仅可以支持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而且是完全开放的思想交流平台,学习者随时可以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探讨,更好的进行头脑风暴。Wiki还提供了协同创作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共同完成一份作业或相互修订作业。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也可以和学生的作业过程同时进行,不仅在学生作业完成后可以随时在网上批阅,而且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进行批阅,或写评语或直接修改,不仅反馈周期短还可动态的指导学生。

   又以上文中的网络作文课为例,Wiki平台可以使每一位学生按照各自的思路将一个观点
(如作文主题,作文写法等)进行发散性的延展,学生对待问题持不同的视角,不同态度,使得Wiki内容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实现学生们彼此间地交流,学生还可以对其内容进行明辨和反思,同时Wiki又具备把学生各自的一些相关话题进行总汇的功能,从而确定最有意义的写作主题,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构思,不但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还拓宽了学习者的思维。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更改,非常方便,绝对不会影响卷面整洁。学生可对作文自行修改也可以在学生间有选择的交互修改,还可以针对任意的一篇进行集体修改。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修改,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使写作与修改同步。在这些过程中,老师 也可同步参与指导。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在过程中学习,且在评价中提高。”在Wiki平台中是不难实现的,Wiki技术支持大学生学习的多元化的评价。WIKI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保留了网页每一次更新的版本,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记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版本并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版本控制既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又保护了内容不会丢失。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记录,也可以和以前的版本进行对比,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它们的差别,这就记录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情景问题产生、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学习者通过版本控制,很容易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同时也能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和跟踪学习者的学习。WIKI平台还能够自动记录各参与人员的贡献情况。允许每个成员不仅可以查看自己的贡献,还可以查看其他成员的贡献,进而其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主体评价。WIKI 还具有更新通知的功能,只要有人对页面进行了更改,它就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更新消息给同一主题探究的所有使用者,这有利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做出最及时的评价,让学习者及时反思,不断改进,真正实现学习的过程评价,真正体现“在过程中学习且在评价中提高”的理念。

  

(二)Blog 大学生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1.个人知识管理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整个互联网的视野范围内查找并精选各种所需资料,是博客成为个人知识的过滤器;或者可以利用博客记录个人的心得体会,将博客作为个人知识积累的容器。

  目前,传统的学习笔记模式不便于笔记的整理深化、不便于个人知识管理检索、不便于发布共享,这些弊端在互联网络信息时代已经极大影响和制约个人信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与传统学习笔记的方式相比,Blog在内容的易编辑性、易管理性、多媒体性、可共享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传统常用方式

Blog E化的方式

工具

纸、笔

计算机、网络

编辑

即时写、难修改、难发布

即时写、易于修改、即时发布    

管理

难于管理,难于查阅

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便于修改

共享

不便于共享交流

便于共享交流,不受时空限制

多媒体

多媒体、非线性

个性化

容易定制

用Blog E化学习笔记,实际上对自己个人学习过程的进行初步的知识管理,比起传统的学习模式,更易于查询、检索、回顾、反思,另外也更体现了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体验过程。

2.获取信息,共享资源

Blog的共享功能可以使知识的获得呈现一种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这和以往个体通过其他途径独立去搜索知识不同。只要通过Blog平台自带的发布功能把信息发布到别人的Blog上,对于他人就是一种知识获得的途径,而你自己的Blog也会帮助你获得所要的信息。并且Blog平台本生就是一个组合平台,你可以把重要的站点链接到自己的Blog网站上,达到知识搜索的功能。

面对英特网上日益膨胀的各种资源,以传统方法进行收藏,管理相对比较难。但是通过利用博客的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自动归档的特点,对有意或无意发现的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及互联网上的文章分门别类的进行收录。尤其对互联网上的优秀文章等,可以把文章的 题目,作者,主要内容(观点)或全文,以及自己对其简单的评述记录到博客上,还可以利用博客的多媒体功能将精彩的视频课件,好听的音频链接到自己的博客上。网络说还提供了上传功能,可将本地硬盘上的资源保存到博客中,从而建立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均可与别人共享。

3.提高交流 体现自我

Blog为个人提供了一个表达平台,学习者可以在此表达自己可以公开的任何主题。而这些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感想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不记下来也就消失了。当自己想回头看看当时的想法时却无法获得。而个人Blog可以把很多表现自我的片断记录下来,整合成了一幅完整的个人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Blog实现了自我表达的最大化。

 

Blog为学习者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活跃的空间。Blog由于长时间记录了学习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交往双方都可以根据对方给出真实身份的个人Blog了解其背景和兴趣,可以渐渐触摸到各自的内心世界,感到对方在面前跟他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学习者感到对方就是"活"在网络中的,他就是在聆听"活"在网络中的学伴的谈话。亲切感和真实感是阅读以往任何形式的网络记录和沟通工具所根本不具有的。这样有助于双方交流主题的迅速展开和深入,而且双方持续性地关注对方的个人Blog变动,也就能够不断地激发双方新的兴趣点,有助于保持双方稳定持久的交往。这样就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者网络沟通的质量。

学习者们还可以通过博客走下网络进行进一步交流,当他们在现实中再次见面时,就有很多可以谈论的主题,使交往可以突破很多限制,进而开始深度交往。如师生交往,现在很多老师只是认识极个别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很难同时兼顾。如果师生双方互相经常性地阅读双方的Blog,在现实见面的时候也就会更节约时间、更指向重点,从而师生的交往质量得到提高,照顾学生的面也可以加大。

总之,Blog使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范围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结束语和建议

Wiki作为一种新兴的协作平台,可能摆在它面前的还是一条很漫长的路,也许我们对它还不熟悉,但是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学会利用它, Wiki的未来会像长江一样神气壮美,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像蓝天一样广阔无垠。 鉴于许多大学生对Wiki的陌生,我特补充一些对于使用Wiki的建议:⑴学生利用Wiki进行协作学习应有教师指导。(比如教师可以真对自己的专业开设一个专门的版块,在那里大家针对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习伙伴进行发挥群体的优势,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协作共创,解决问题。⑵在利用Wiki时,尽量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对自己身心有益的知识的学习当中去。这是我们利用Wiki的目的。⑶由于Wiki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修改、维护页面,所以这就要求每个成员都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并对次持一种负责的态度,同时为了保证记录更新的有效性,也需要成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 

   博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对于大学生,它由于一个大舞台。但是“舞台给了你,跳什么样的舞那是你自己的决定”,我们对此应该多思索。希望已经申请博客的朋友们能够将其多多应用到学习上,我们应该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建立一个自己的固定的好友联盟,与同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只是把博客当成是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地,而应该是由大家共同建立的一座摩天大楼,同时我们也希望没有申请的朋友们尽早步入这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博客”这片天地里都能舞出精彩。

  古人说“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滞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进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我们小组对Wiki,Blog的研究也只能说是为登天的云梯铺设了一个台阶,希望更多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探索,做一个有思维,有头脑的人,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也应该多接触这些新兴的事物,相互融合,相互拓展,帮助自己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浅谈Blog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及其在学习中的应用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  

  会第十二届年会.

2.  Blog文化对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展望-----杨晓辉,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72,23,1期。

3.孙晨钟,论博客传播方式的局限性 [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3115117

4.赖小云 基于Wiki平台的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J]  软件导刊 20064

5.洪列平;冯凯林Wiki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7年21期

6.张小侠,杨威 Wiki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6期

7. 王林发,Blog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第3

Blog 、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 彤彤的日志 - 网易博客(转载) 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下)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 博客大巴 BLOG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内容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 戴小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非正式学习 社会性软件 整合 应用策略 - 好看簿图片博客... BLOG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_理性书斋 Blog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软件工具应用的得与失――社会性软件学习应用必然趋势 如何在不记忆的情况下学习(转载) - 800bu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非正式学习 社会性软件 整合 应用策略 社会性软件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 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 - 教育技术思考 专业教育技术学习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略论社会性软件 及其在中国的异化 | 博客中国 WIKI在企业中的应用 我在故我思----netxiong's blog 引用 透明Flash在Flash搅拌器中的应用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转载] 软件的未来 - simo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浅谈Blog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及其在学习中的应用 Wiki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 好看簿0 非正式学习中社会性软件应用策略 - 好看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