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瑜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0:17:05

什么是瑜伽

(1) 导论
瑜伽,原为梵文yoga之中文音译,本意是「合一」、「连接」、「结合」;即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古时东西方文化都有大我(天、宇宙万物之母)与小我(人、真我、小宇宙)要「合一」的概念。这是通过修行而达至的「境界」。故「瑜伽」一词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灵三者的升华,而非什么动作。这境界是无数求道者所渴-望,通往解脱之门。所谓明心见性,人在宁静中容易领悟真我与实相,静坐冥想固然是重要课题:唐玄奘法师所译的《瑜伽师地论》,指的正是瑜伽师(修行者)禅定时渐次发展的境界(地)。我们只要翻查稍为大本的辞书,都会找到瑜伽一词的本意,实与今人所听闻的相去甚远。瑜伽哲学及其实践方法,对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影响深远。
(2) 字源浅译
瑜伽(yoga)一词,本出自梵文“Yuj”,原是指用轭连起,〔轭又作軶,即「辕前以扼牛马之颈者」(辞海)〕即服牛驾马之意。而后来引申为接连、连系、结合、归一、化一、同一、统一之意,有和谐、等同的含意。有趣的是,英文‘Yoke’一词,正也是「轭」,其拉丁文字源也是「连合」、「结合」之意。 古代印度重要经典,如奥义书、吠陀经等一再提及「瑜伽」,指的都是「个体的灵」(小我Atman)与「宇宙大灵」(大我Mahatman)的和合归一,即中国人所说万化归一,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与佛教和印度教所指的三摩地(三昧)、觉醒、觉者、解脱、涅盘一脉相承。例如在印度教重要典藉《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简称Geeta)之中,天神克里希纳(Krishna 黑天)一再向阿周那讲解何谓瑜伽。
到公元前二世纪,帕坦加利(Patanjali钵颠阇梨)总结各门瑜伽修行功夫而着《瑜伽经》(Yoga Sutra) [ 注1],因而有著名的「瑜伽八支行法」,即8个修持方面:(1)禁制 (持戒)、(2)劝制 (精进)(3)坐法(4)调息 (呼吸)(5)制感。(6)执持(专注)(7)禅定 (入静)(8)三摩地。
在印度修行传统之中,这「小我」被喻为「宇宙大我」的能量反映(也就是基督教所称人是照上帝的形相而造的),所以两者是有方法重新合而为一的。这个「反映」(能量) 是以3圈半的形式卷曲,沉睡在人体脊柱最底部的三角骨(Sacrum Bone荐骨)之中。在合适的条件之下,这个潜藏而沉睡的能量,便会被唤醒而上升,直至穿越头顶(顶轮),令人得到觉醒与开悟,即是所谓Self-Realization (自觉——自性真我的觉醒)。身、心、灵的状态得到升进。瑜伽就是这个状态。
另一有趣的现象出现在现代医学名词:Sacrum(荐骨或 [骨氐] 骨)的古希腊文原意是「神圣」(Sacred);而相对于顶轮,即头盖骨的脑囟位置,英文是fontanelle其拉丁文原意竟是喷泉(fountain)。这与印度古代诗人、圣者哲贤所记述的完全吻合。再者,三脉七轮的位置和花瓣数目,都与现代解剖学相符。这是否意味着古人向内寻索,则不同文化都有相同的理解?直到机械唯物论突起,内在修行参悟的传统才被淹没呢? 中文里的瑜伽
瑜伽一词,在佛典中曾取其意译,旧译作「相应」,似乎是自从玄奘开始才通用音译瑜伽。自此这词在义意方面开始蜕变、复杂化、思维化,甚至与原意脱轨。藏传佛教尤甚。打开中文佛学或宗教词书自一目了然。 到底应作「瑜伽」还是「瑜珈」呢?辞海只取「伽」。手头上的其它工具书,也只取「伽」。「伽」字多用于翻译词汇(如伽蓝),无独立意义。而「珈」则指妇人首饰。二者国音稍别,粤音相同。计算机打字,仓颉输入法之中瑜字的联想字库有伽与珈可选,以伽为首。 到近代,很多人用珈,成了时尚,很可能是取其与瑜字同部首,外形统一,易于记忆;更可能是发音的取向:珈的国音「现在」译得较准确。但是否因元清两朝外族入主中土,汉语正音受干扰,北音南移之故?还是原文也经历了语音上的演变?那是语言学的课题。 有关瑜伽修行中所唤醒的那个沉睡的能量,位于脊柱底部荐骨里的“kundalini”,音译作「昆达里尼」。印度文化初传至中国时,因其梵文本意为卷曲(kunda),而且上升时是以蛇绕棒(如双龙绕柱)冒起的形相,故曾被译作灵蛇。亦有音译「军荼利」等。道教有称之为「灵能」。密派方术(tantric)修练时发觉有火焚身,故译为「拙火」,实为严重误解,只因其方法错误(用男女交合或邪术)令神圣的(sacrum)三角骨里的「大我的反映」受玷辱而惩罚所引起的后果。真正的修行不但令人安享宁静的乐土,亦感清凉宜人的舒泰。可以说,这类方术令整个瑜伽体系蒙污。在印度,这类东西已被拼弃,只是有些人为私利而向西方人推销。
为免误会,现把 kundalini 译作灵量,取其灵圣的力量之意。 
 瑜伽流派
从瑜伽一词的本意着眼,就可看出瑜伽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跳出俗世框框,达到万化归一,觉醒开悟。 二千多年前流传至今,一向被奉为圭臬的《瑜伽经》向我们启示,瑜伽是身心灵的全方位修行,要用不同方法全面地配合来达成解脱的。前人领悟到,很多功课有助修行,例如适当的饮食、戒律、行善(karma)、调理脊骨的运动 (调身)、注意呼吸(调息),甚至诵念经文(mantra)、向上天虔敬(bhakti)、增加知识(Jnana)、唤醒灵量(kundalini)等等都大有裨益。不过,若帕坦加利在天有灵,见到后人把这些修行功夫分崩离析地柝开,各自成派,而且死板板的教条主义,一定摇头叹息。 他一再强调禅定(dyana),入静的重要。却很少在「调身」方面落墨。
很明显,即使用软骨功来调理脊柱,从而调理不同的能量中心(三脉七轮),也应经过诊断和处方,一个动作只对应一个问题。可惜今人不单把这种运动型瑜伽(正名为 Hatha Yoga哈达/诃陀瑜伽,亦称日月瑜伽)视为瑜伽一切,还不经诊断(也不懂诊断!)便一蓝子练习所有体位 ( Asana式子),实已偏离正轨。有如一口气把药柜里的药一个接一个吞下肚。还有什么减肥瑜伽,美容瑜伽等标题出现,可谓离题万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把忠于瑜伽八支行法,方式全面而地位崇高的一派称为 Raja Yoga(王瑜伽),意即有如王者般地位崇高的瑜伽。(博伽梵歌被称之为王学(Rajavidya))。可惜这名词近代被某组织占用注册。是否名副其实,不便评论,但显然我们不要太天真,只消问他们几条问题自会不说自明。
瑜伽的宗教观
瑜伽哲学与实践方式,在在讲求「天与人」的合一。天是什么?印度人称宇宙大我为梵、大梵、梵天 (Bhrama)、甚至有湿婆 (Shiva) 之类的名号,还会把宇宙无所不在的大能称为Paramchaitanya、Ritambhara-Pragna 之类的名称一大堆。有时这「大能」又以不同形相受人膜拜、顶礼。中国人则含蓄而简单地称之为「天」(或如老子说无以名之,姑且称之曰「道」)。至于何谓天一合一之中的「人」,亦非三言两语道尽,可以涉及很多深层哲理。从这个角度讲,瑜伽修行探索天与人的关系与真谛,而且三脉七轮又代表了人与天的不同面貌和素质,有这样一套完备的宇宙观,显然可以称得上是「宗教」。不过,那是一种「内在」的宗教,或称之为「正法」( dharma达磨);与一般外在的、有形相的,教条化、有组织的 (institutionalized) 的宗教迥异。那是古已有之、个人化的、向内在「真我」的探索与修持而已。
结语:现代的冲击、亘古的宝库
今天要了解印度文化的精粹,不得不研究瑜伽,瑜伽哲学不但影响了历代印度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也对佛教、耆那教,甚至锡克教,波斯祆教都影响深远。
不过,可以这样说,现代化的巨轮,假科学之名而来,加上印度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一个世纪,很多古老传统智能,如养生、医药等,都受到无可弥补的侵害。瑜伽知识也不例外。
加上现代社会的简约主义,物质挂帅,快餐文化推动下,令深层而内在的东西根本无市场,就更快被淹没,或遭过份简化(over-simplify),以致歪曲。举例说,西方人要了解瑜伽,大都只会练习折手屈腿的哈达瑜伽,部份原因是因为要把印度养生方法介绍到以基督教义为主体的西方世界,就不得不回避天人合一、有神秘色彩,或会引发宗教观点争辩的部分。加上在现代西方医学的唯物论阴霾之下,只讲机能肉身,做一下伸展运动,就免却很多麻烦;另一方面,现代人乐于,也惯于见到 spectacular(壮观)的影象,软骨大法就大有市场呢,〔除了以上最后一点外,中医在现今世代的命运也差不多,玄学部分也经历过一翻现代化的洗刷和冲击。〕
至于昆达里尼是个母性能量(滋养各能量中心),且反映了上天母性位格的观点,在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会父权式的家长管治模式下,根本难有生存空间,什么万物之母,Adi Shakti (太初之母) [注2],西方人跟本摸不着头胪。谁人谈论,随时有被打成异端邪说之虞。
要知道,kundalini这个词,除了包含kunda(卷曲)的意思外,字尾(suffix)的lini已揭示了她的母性身份。 所谓明心见性,古人正是在深层入静之中参悟「真我」和这小宇宙与大宇宙合一的个中玄机的。讲求的是亲身体验,而不是什么科学辩证或理据。但有关的古代文献,竟与今日的科学发现不谋而合。

体式
瑜伽共有八千四百万体式,每个体式代表一种生物。体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控制身体,也即文化体式。我们平时所有的练习,不管是关节的练习,还是太阳致敬式,都是控制我们身体,让我们的身体随着随心所欲。第二类是冥想体式,冥想体式一共有四种,最基本的四种,莲花坐,至善坐,雷电坐, 简易坐。最后一类体式是松弛体式。松弛体式有两种,一种是挺尸式,第二种是鳄鱼式。在解释体式的时候,帕坦加利指出在体式中,一必须稳定,二感觉舒适。体式的定义则是在一个姿势中你感觉稳定。
文化体式的生理意义
文化体式有两大作用:
A 增强机体活力
人体所有器官由组织构成。如果这些组织能够保持健康,人体呈现最佳机体活力。
保证组织健康的条件
A (1)不断供给合理营养及内分泌腺的内部分泌
A (2)有效清楚废弃物
A (3)神经连接功能正常
B 锻炼脊髓和大脑,发挥昆达里尼作用
瑜伽体式对于训练大脑和脊髓非常重要。大脑和脊髓是构成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昆达里尼被唤醒后就通过大脑和脊髓发挥作用。如果大脑和脊髓状态不佳,无力支持完成昆达里尼, 瑜伽习练者往往要吃点苦头。因此对于想通过瑜伽提高精神的人就不得不开发大脑和脊髓,通过文化体式锻炼大脑和脊髓对于精神学者也因此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使只是想通过瑜伽锻炼身体的人,对大脑及脊髓的锻炼也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人体所有系统都由神经系统控制,而大脑和脊髓又是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他们决定了其他系统是否能正常发挥功能。
C 对肌肉活动的影响

个体的身体活动和健康都取决于骨骼肌肉。如果手和腿都没有肌肉,或者肌肉有缺陷,任何身体活动都不可能进行,如果胸部、腹部肌肉退化,人就会遭受病魔的侵袭。女性腹部、骨盆肌肉虚弱经常会导致难产,流产。这非常清楚的表明了骨骼肌肉的重要性。瑜伽体式可以锻炼骨骼肌肉吗?答案既肯定又否定。就胸肌、腹肌而言,瑜伽确实能够起到锻炼作用。因此瑜伽练习者呼吸吸收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瑜伽体式并不能锻炼胳膊、腿部强壮的肌肉。瑜伽锻炼能够保持并促进高、低端肌肉健康,但在增强力量方面却无能为力。如果职业要求四肢强壮,就不得不通过其他方法锻炼四肢肌肉。但是应该记住,无论肌肉在人体的哪一个部位,瑜伽都能满足一般肌肉锻炼。冥想体式的生理意义想的目的是提供舒服的体式,与其他瑜伽体式互相协调,帮助瑜伽习练者唤醒昆达里尼. 冥想体式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脊椎挺直,避免腹部内脏收缩,把思想从身体的压力下解脱。
丰富血液供给,调节尾骨、荐骨神经,与其他瑜伽体式配合帮助唤醒昆达里尼
减少人体二氧化碳排放,减缓肺部心脏活动,排出身体对集中思想的干扰。瑜伽这门学科博大精神,为不同的人分为不同体系,每个体系都通过不同的的方式达到人类最大潜力的统一。不同体系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以下一些主要流派:
哈他瑜伽(Hathayoga)帮你揭开身体和呼吸之迷。它是所有瑜伽体系中最实用的一个体系。它是所有瑜伽体系中最实用的一个体系。也是最为西方所熟知的一个体系,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练习,通过身体的姿势、呼吸和放松的技巧。来达到训练的目的。这些技法对神经系统、各种腺体和内脏都大有益处,其目的在于推动有节奏的呼吸和开发身体潜能。有些人还指出,它的目的还包括让身体准确好练习专门锻炼大脑意识的皇者瑜伽,尽管哈他瑜伽本身也具备使身心合一和大脑平静的作用。皇者瑜伽(Rajayoga)帮助揭开大脑之迷。这个体系通过某些精神约束的方式,来达到控制意识和平息大脑思想的目的。它是瑜伽中的最高境界,而梵文中Rajy这个词意思是“国王”或“最高权力”。智者瑜伽(Jnanayoga)是一个探讨哲学,进得思辩(最终获得自知之明)的体系,它要求你研究自己关心的经文,并进行沉思。善者瑜伽(Bhaktiyoga)是一个散播爱和奉献的体系。在这个体系的规范里,还要通过某种宗教仪式,典礼或歌颂等方式。来表达修炼者的全身心的奉献。译者瑜伽(Karmayoga)是一个无私活动和工作的体系。语音冥想瑜伽(MantraYoga)通过发音或在大脑里不断重复神的声音,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这种瑜伽的修炼者相信,如果不断重复某些音节,词汇或短语,大脑的意识状态将会改变。这种行为被称之为语音冥想。如果有节奏地吟唱,就被称为“Japa”。 

普拉提

普拉提,是能帮助你拥有扁平的腹部、结实的肌肉、协调而柔韧的躯体,让你对它钟爱有加的一种全新运动。
普拉提(Pilates)源自集中营普拉提是一种舒缓全身肌肉及提高人体躯干控制能力的课程,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914年战争中的集中营。
普拉提运动的创始人JosephPilates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在日后工作中,则将东、西方的养生方法,如瑜伽、太极、古希腊和罗马的传统养生法融会贯通后,佐以自己设计的仪器及运动技巧,创造出了普拉提。1914年战争在欧洲爆发,当时住在英格兰的sephPilates,由于是德裔,所以被安置在一所集中营里。在集中营内,他开始帮助那些卧床的病人进行训练,使他们恢复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后来JosephPilates搬到纽约与芭蕾演员一起训练,这个训练被进一步流传开来,很多名人都来练习,这样逐渐形成了JosephPilates的健身工作室。
“快乐的第一需求是身体健康,我们对身体健康的理解是达到并保持身体与健全的思想相统一,充沛的自然运动能力,愉快并从容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繁多的任务。”JosephPilates在1945年写下了上面这段话,这段话也充分显示了普拉提运动的真谛。现在,普拉提演化为一个名词,泛指所有运用JosephPilates动作来锻炼的课程,该课程可以是集体健身课程或是由一个教练为了纠正某种特殊损伤、肌肉不平衡或其他身体问题而开设的私人训练课程。普拉提集体健身课是专为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设计的,他们由于长时间在办公桌和电脑前工作导致肌肉发展失衡,这种课程主要是针对腹肌、髋肌群、肩、背等部位的肌肉训练。有规律的进行普拉提锻炼可纠正身体姿态,放松腰部、颈部,解决肩部问题,收紧手臂、腹部的松弛肌肉。现在很多专业的运动员也用普拉提练习来避免运动损伤。

瑜伽和减肥虽然几千年前,人们练瑜伽的目的在于修身、净心,可是经过多年演进,尤其是最近十来年欧美演艺人员的推波助澜下,好象做瑜伽成为减肥塑身的代名词,使得更多人是抱着要减肥的心态来做瑜伽。若是您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失望喔~
若是一个很少运动的人,开始做瑜伽,而且养成定期做的习惯,瑜伽就像很多运动一样,让他变得结实,体重减轻一些。可是,若是要透过瑜伽来瘦一、二十公斤,好让自己修长得像女星一样美丽,我就要泼大家冷水了。
因为,减肥不是瑜伽的目的。若是真的要快速瘦身,跑步、骑车或是游泳的效果可能都比做瑜伽好。
有效减肥,就应该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全身性的运动、持续20分钟以上。对后两条来说,瑜伽都能满足,却不能满足第一条。有氧运动才是真正的减肥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运动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体内代谢过程中有氧气充分参与的运动方式,常见的有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我们在做长时间有氧运动时,身体会同时动用糖原和脂肪,当运动强度为最大吸氧量的65%左右时,身体更多地依靠脂肪供能。而瑜伽对心肺耐力、肌肉耐力的训练价值不大。既不是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也不够,因而减肥效果不大。

英国专家发现,学员做一堂课60分钟的瑜伽,其中,扣掉前面呼吸练习、暖身和最后面的大休息,真正在动的时间约40分钟,约当消耗掉150卡的能量。倘若练习的是跳动次数较多的力量瑜伽(Power Yoga)或阿斯汤加瑜伽(Ashtanga Yoga),同样的时间约可消耗约220卡的卡洛里。
专家认为,单就消耗热量的角度来看,瑜伽的减肥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美国健身委员会认为,一般的瑜伽练习,增加的心跳速度和燃烧的热量甚至不如慢走。甚至动作大的瑜伽也不如轻量的有氧健身运动更有效果。
瑜伽在健身上的功效
瑜伽不是因此就一无是处。相反的,瑜伽从一开始就不是为塑身健美的人设计的,只是后人穿凿附会的夸大它在这方面的效果,专家的说法只是让事实更清楚而已。
除了同时强调透过呼吸和静坐的方式训练静心和放松外,让自己朝更高层的灵性发展之外,练瑜伽在身体上仍有一些好处。美国专家发现,与研究前相比,练习瑜伽者身体的灵活性提高了13%,主要是肩部和四肢的灵活性增加。而且,瑜伽还能增加练习者的肌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平均可以做6个以上的伏地挺身,至少做14个仰卧起坐。平均起来,他们可以单腿站立17秒,这要比初学时保持的时间长得多。
平衡发展才是关键 
其实,瑜伽真正的用意在于平衡发展。我们不特别强调身体锻练带给自己的好处而已,而是也重视心灵层面的成长。因为,如果只有重视外在的曲线、身体的健康,会只流于汲汲营营的保持这些短暂的美好。透过心灵方面的追求,才能让自己朝更高层次的领域发展,成为外在与内在并重,真正身心灵合一的人。

 ps:我认为,肥胖多跟内分泌失调有关系,瑜伽对内分泌的调节可以减少一些肥胖吧。不过应该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