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定调中国宏观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8:23

温家宝定调中国宏观政策

随着经济指标回升,股市、楼市再度火爆,关于中国宏观政策转向的猜测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目前各国普遍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注入市场的大量资金如何退出,日益受到关注。近日在浙江考察时,温家宝给出了他的答案——中国还需要继续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

保增长与防通胀的目标,哪个对中国更加紧迫,近期出现了很多争论。温家宝讲话意在就这一问题统一认识。他的判断很明确,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决不能盲目乐观”。

7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投资和消费保持旺盛增长,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增幅均创今年最好水平。出口额逐月回升,但低于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内需的增长还不能完全弥补外需大幅萎缩的影响。

在温家宝看来,外需不足还将持续较长时间,目前的内需增长虽然旺盛,但高度依赖国家政策的支撑,短期内大幅度扩张还面临种种制约。他担忧一次性投入的拉动效应过后,经济有再度下滑的风险,“一些短期政策的效应逐步递减,中长期政策见效尚需时日”。

尽管表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温家宝此次讲话与此前的侧重不同。主要表现在强调培育内需的长期性措施,而非拉动增长的短期投入的规模。这表明,4万亿计划出台后,经济急剧下滑已经得到遏制,但在政府投入用尽前,市场需求如何恢复到自我持续的水平,将使中国的经济复苏面临挑战。

迄今实施的经济刺激项目中,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了一半,直接用于支持消费(如减税、增加工资、退休金、社会福利)的不超过10%,这使能源、建材等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但消费品价格受制于产能过剩,CPI持续负增长,说明消费需求仍然不足。

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能给能源、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带来新的需求,但是长期来看这些投资都将形成新的产能,如果不能形成有效需求,未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温家宝此次特别指出,所谓“一揽子计划”决不是单纯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需要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相结合。近期,中国新开工大型工程的步伐放缓,而对环保(如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更多提高社会保障的措施酝酿出台(如将社会统筹医疗和养老保险的范围推广到农村),已经可以看到这一趋向。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但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足以扭转局面还是问号。经济全面走向复苏,需要市场自身产生可持续的需求,这需要纠正两方面的不平等——在机遇上,非国有企业应获得和国有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在结果上,财税政策应当促进收入分配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经济由此可以释放出巨大潜力。

温家宝将上述谈话的场合选在民营经济成分较高的浙江,并走访了丽水、温州的多家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由此可见。

在中国目前的政策组合中,货币政策的处境最为尴尬。上半年银行信贷的大幅增长,为“4万亿”项目上马提供了资金,也催动了股市和楼市的上涨行情。上半年过后,关于贷款过快增长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越来越多,“适度宽松”、“微调”等字眼也给市场留下了解读的空间。

从温家宝的表态看,宽松货币政策应当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他反复强调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却没有提及资产价格上涨和未来通胀风险的问题。

近期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概率很小,贷款增长的速度预期将放缓,但由于上半年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存量流动性水平仍将保持宽松。8月,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平稳,一年期央行票据的招标利率保持在1.75%左右。

银行贷款的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银监会通过提高银行资本金标准(如限制其中次级债的比例),客观上有限制贷款规模的效果,但这主要是基于对银行体系风险的担忧,与基于宏观经济过热的迹象而采取的紧缩不同。

股市和楼市的上涨,一方面可以促进消费和带动相关产业,另一方面也对实体经济有“抽血”作用,特别是市场在短期快速上涨时。目前,货币政策针对资产价格做出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但对银行资金的风险管理可能会加强,如严格实施第二套房按揭的首付比例,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