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融时报》文章:中国人不认同“中产”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48:53
英《金融时报》文章:中国人不认同“中产”概念
2006年07月14日 07:23:49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今年5月,我去了中国几个大中城市,调查中产阶级问题。但在与50多位我看来属于“中产”的人士交谈后,我越来越糊涂了。
某媒体一位资深编辑认为,中国是“中层缺失”的社会,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中等收入者随时面临跌入下层的可能。也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只有达到某些宏观社会经济条件后才会出现中产阶级,如城市化程度超过50%,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比重超过一半等。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比率低于 40%,而第一和第二产业还在主导整个经济。
我接触到的大多数采访者似乎都接受了:中国的确存在着一个中产阶级。但人数极少,至少他们自己不在其内。“别开玩笑了,我怎么能算中产?”──在金融中心上海,一位年薪几十万元的外企中层管理者满脸疑惑地望着我。这样的反问我听得太多了。一对夫妇都在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高职高薪,绝对属“中产”。但对方仍很不自信,“我能算中产吗?”
某公司副总经理张灵灵的“中产”标准在中国也许很有代表性:“城里有公寓,郊区有别墅,开车要奔驰、宝马,旅游要去北美、西欧。”符合标准的“中产”当然少得可怜。但颇为矛盾的是,据报道,一项大型调查发现,85.5%的中国城市居民认为自己属“中产阶级”。
主持这项调查的周晓虹教授认为,传媒使用的“中产”一词并不严谨,那项有关自我认同的调查也许更多反映出,当前“中层意识”占据了社会主流,多数人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结构中层,但在中国人心中,“中层”与“中产”并不相同,“中产”绝对不是“收入一般的人”,而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阶层。 “中国的白领可以自称‘小资’,但并不认同‘中产’”,“你要说他是‘中产’,他就跟你急!”▲
(摘自7月11日《金融时报》,原题:“我怎么能算中产?”,作者魏城)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环球》杂志: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责任是什么
·美国地方代表团感受中国:农民睡土炕却有手机
·英报:中国率亚洲成国际事务中心 全球感到龙呼吸
·美国人看中国眼光在变 视中国为主要威胁人数下降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留言须知

(责任编辑: 徐睿珩 )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