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吸毒嫖娼书记被评"优秀",尴尬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1:54:48
今年6月,中国遭遇两起既罕见的轰动的事件:

  6月中旬,山西省繁峙县岩头乡党委副书记柴四清在宾馆吸毒、嫖娼被人录像曝光;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住宅楼倒塌事件。

  这两起事件,又是令有关方面最尴尬的事件:吸毒、嫖娼书记柴四清,两次被繁峙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根拔起、倒塌大楼的“莲花河畔景苑”在2007年曾获上海建设部门颁发的“文明工地”称号,因工程质量有“保证”,上海市安监部门通过了并获得预售资格。

  吸毒嫖娼书记,是优秀干部;“文明工地”、质量有保证的“信誉单位”的大楼整体倾覆。“评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评优”,本是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就是奖励和鼓励先进,鞭策和刺激“后进赶先进”,使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这本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评优”,也是在树立典型,树立典型的目的就是为别人树立标杆儿,供人学习,供人参照、对比。

  “评优”、树典型建国后就没有间断过。改革开放之前,树典型给的是荣誉,是一种精神鼓励,精神安慰;改革开发之后,树立典型更注重实惠:给的是金钱奖励,给的是提职奖励,给的是优惠政策,被“评优”企业甚至得到“广告效应”……

  过去的“评优”虽然得到的是精神的鼓励,但是,人们乐此不疲,争先恐后。被“评优”的,人们信服、羡慕、敬仰;现在的“评优”,能得到实惠,甚至是“大实惠”,所以常常有变数,有争议,甚至因“评优”引起矛盾、引起事件和争端。

  既然是“优秀”,就该获得回报,就该获得奖赏,就该获得实惠。然而,最可怕的是,并非“优秀”而钻营“优秀”、投机“优秀”,为了“评优”而作秀;最可怕的是明知不是优秀而让其评上“优秀”,不是优秀而帮助策划“优秀”……
        为啥出现这样的,令人不快的、充满矛盾、争议的局面?有些“不优秀”的要“优秀”是为了得到实惠;有些“评优”单位的“评优”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优”,也是为了实惠。

  不“优秀”的为了评上优秀而花钱买“优秀”;“评优”单位,为了得到实惠而把那些并不优秀的人和单位策划成“优秀”……这就必然出现了中国式“评优”,这也必然会出现“评优”遭遇尴尬。

  吸毒、嫖娼书记是“优秀干部”;大楼整体倾覆的工地是“文明工地”,是质量信得过单位……这“优秀”里面包含多少“故事”?

  “优秀干部”吸毒、嫖娼,影响的是真正的优秀干部的情绪,影响的是当地百姓对基层党政部门信任;“文明工地”、质量信得过单位建造出来的大楼没等入住就整体倾覆,不仅仅造成人们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危机,它直接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