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出口”通胀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8:39:27
中国在向世界其它地区出口塑料玩具和笔记本电脑的同时,也即将输出通货膨胀吗?
经历了长时期的通胀趋缓后,有证据表明,中国大陆的物价正在上涨。投入成本有所上升(在原材料上最明显),工资在以每年10%至15%左右的速度攀升,同时政府正在提高得到补贴的燃油和公用事业收费。就连对环保的新热情,也给开展业务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迄今,这些成本除了降低国内企业的利润率外,影响不大。即便上月里昂证券亚洲分部(CLSA)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产出价格出现相对急剧的上涨,它的升幅也仍远低于投入价格的升幅。
只要大宗商品价格稳定,风险就会继续得到相当好的抑制。劳动力是相当小的成本组成部分,对多数制造商而言,大约在10%至20%,因此工资的增长可以应付。另外,制造商也可以选择搬迁至内陆,这样做劳动力比较低廉,但必须考虑到运输成本上升了,生产率也可能较低。
更有甚者,实际的迹象显示,许多价格在继续下跌,虽然下跌的速度不如过去那样显著:服装和白色家电的价格仍在下跌。尽管有制造商定价能力增强的零星迹象,但总体而言,定价能力不属于中国制造商,相反,沃尔玛(Wal-Mart)之类的买家仍有能力决定价格。这部分反映出产能过剩:许多工厂也许已经落伍,但在低廉融资和作为当地政府热衷项目的有利条件下,总有人能让同样的商品变得更便宜。
在理想状态下,不经济的工厂应当关闭,让效率更高的生产商能够提高价格——但很难说肯定会发生这种情形。现在为“中国制造”的通货膨胀忧虑或许还没到时候,但是,担忧通胀趋缓逐渐反转,同样也不算为时过早。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