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34:40

中国“端午节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2009-05-29)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武汉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

  《长江日报》报道,作为此次中国端午节申遗的牵头部门,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说,本次申报的遗产中国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朱林飞说,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于2008年10月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其中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据介绍,上述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代表众望所归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表示,湖北是屈原的家乡,端午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由湖北代表中国申遗是“名正言顺,众望所归”。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假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作为这项课题的推动者,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认为,中国以立法形式将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为推动端午节申遗“奠定了法律基础”。他对中国此次申遗成功充满期待。此外,他还表示,一旦端午节申遗成功,中秋、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也有望申遗。

韩国申报引发争议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导致中韩两国学术界和民间舆论一度出现激烈争议。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介绍说,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不过,学者王达三在《新京报》发表评论指出,有生命力的节日或传统,是用不着大张旗鼓地进行什么保护的,更用不着搞申遗之类的形式化的东西。就此而言,端午节申遗对于重建和复兴端午传统来说可谓是无关大体,甚至是可有可无。他说,在中国,这些年来申遗的热度从未减退。个中缘由,有地方政府热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因素。然而,抛开为人诟病的种种“工程”暂且不说,将一些历史文化传统商业化甚至是庸俗化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背离乃至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