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孔子制标准像 虚弱的正统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55:17

吴道子石刻孔子像
今年6月13日,孔子基金会正式向海内外公布了孔子标准像,虽然注明是初稿,但正式版标准像的推出也已经是青山隐隐了。据了解,孔子标准像以唐朝画圣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为基础,新闻上云:“在展现孔子思想家、教育家风范的同时,突出了其可亲可敬的长者风范。”这实在是个很抽象的描述。好在初稿已经面世,我们无庸猜度“可亲可敬的长者风范”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
标准像的推出有其必要吗?这是我们在面对这个事件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想法。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的圣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两千年来,他的思想影响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对处世态度。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更是唯一的伟大的圣人。那么,我们是否要为一个抽象的文化符号制作出一个具象的符号以标准之?
孔子基金会说,孔子标准像的制定有利于弘扬发源于山东的儒家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孔子。初看,这似乎是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而且很正当。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证明,形象的标准化更适于产品推广和品牌营销。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也随之兴盛。为了让孔子更方便地向世界“行教”儒家文化,推出一个标准化的孔子像似乎是必要的。
但是问题在于,孔子并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产品”,也不是传说的宗教偶像,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两千年前活生生的人。既然要推出标准化的孔子像,这已经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此之前的孔子像一定是不计其数,五花八门的。这是一种合理存在,因为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孔子。但是标准像的推出就意味着其它的孔子像是非标准的,这同时取消了其他孔子像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正如当年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是一次文化暴力。
已经有学者指出,孔子标准像的推出是一种文化霸权行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邹文就说,“不能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就能制定孔子标准像,这太武断了,因为实际上这个标准像不具有普遍规范意义”。
实际上,这不但是一种文化霸权行为,并且也将成为一种商业垄断。在推出标准像初稿的同时,孔子基金会同时宣布了对标准像的版权所有,在标准像原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开发出浮雕、线描等各种形式的系列孔子像。虽然打着孔子和文化的名号做掩护,但已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商业行为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有必要问一个“凭什么”。孔子本无标准像,为何要推出一个标准像?孔子是全中国人的,凭什么标准像的版权归孔子基金会?这是拿着文化公器谋取私利,不管这个私利归于部门还是个人,都如是。
从另一种文化心理来说,孔子标准像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一种“正统”的文化心态。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乐制度最为发达,礼制的基础就是行为的标准化,讲规矩就是讲礼数。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有着一个标准像,当然,部分帝王除外,如朱元璋,一幅画像极丑,一幅画像却中正平和,俨然神授的天子。
但是礼制是一种政治,帝王们的标准画像是为了愚民,以方便其统治国家,孔子却更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应该是缤纷的,而不是单一的;孔子是可爱的,而不是死板的。画像更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辽阔的想象,绝无标准可言。
向世界行销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可以是一种政治行为,但更应是一种文化交流。以孔子标准像对外进行文化交流,虽然会日渐减少其他“不雅”的孔子画像在国际交往中的流传,也会降低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活力,使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形成定势,也使孔子思想符号化,进而僵化。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自己也承认,历史上记录的孔子形象实在并不漂亮,那么推出这样一个“可亲可敬的”孔子标准像不就是欺骗吗?既然不是以“真实”为基础,有何理由说自己的孔子像就是标准像?
美国人也称作山姆大叔,这本来是英国人对美国人的嘲笑,认为其粗俗、老土,但美国人最后却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称号,而且让他们的山姆大叔代表美国人周游世界,行销美国精神。
那么,我们的孔子像为何一定要一个好看的?我们的孔子像为何不能五花八门?孔祥林自己也说,历史上所有的孔子像都是对孔子的尊重,但是,为何不能让别人的尊重存在?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