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缠树,泽润木,秀绽露,行已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14:36

楼主:小神话
2009-05-15 22:14:53
五月八日早晨看到藤泽秀行逝世的消息,虽然感到沉痛,但以往对秀行大师了解不多,甚至没打过他的棋谱,想寄托一下哀思,却不知从何说起.今天看到藤泽秀行的自传,一下被吸引住了,这篇二十年前完成的自传,我读着倍感震撼,一口气读完,文章万语千言,感受千言万语,从朴实的叙述中,真切感知了一位伟大棋士的奋斗之路,从中获益匪浅.没想到下棋的竟然文章写得那么好,让人由衷赞叹.
如果把围棋比作一棵千年古树,那么不知还有哪位棋手比藤泽更早与围棋结缘了.自传里写道:"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退出了制丝业和生丝交易。事业心和金钱欲都消失得干干净净,靠出租几间房屋过着悠闲的日子。这样,他就越来越热衷于下围棋。好像他还热衷过下赌棋。一来了瘾头儿,就走到哪儿住到哪儿,好几天也不着家。为此而感到为难的母亲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父亲出门儿的时候,把还是婴儿的我绑在父亲的背上。但是这也没有用。父亲就背着我下棋,我是听着棋子儿的声音长大的。不记得父亲教过我下棋,看他们下棋,我自然就学会了。"藤缠树,从绑在父亲背上那一刻就开始了.
秀行小时贪玩,逃学也逃避到棋社学棋,被他父亲发现后表示:"逃学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是不去棋社是绝对不行的"。因为父亲希望儿子能当棋手,将来能当名人。因此,父亲下了命令:“去棋社的时候,让老板把当天的成绩记下来。”这下儿可麻烦了。棋社是不能不去了。我把满满一木箱纸牌和玻璃球儿全都分给了住在附近的孩子们。于是,少年藤泽保告别了孩子的世界。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了将来与棋相伴的决心。在父亲的督促下,藤儿从此紧紧缠住了树.秀行六岁时与专业棋手下了第一盘棋,令我吃惊的那位棋手竟是濑越宪作,发现吴清源,发现曹薰铉的濑越,竟然在秀行六岁时就指导了他,这盘棋还曾在报刊发表,秀行的围棋之路,起步就那样华丽,
秀行九岁当了日本棋院的院生,十四岁入段,可喜的此时日本围棋进行改革,废除了本因坊的终身制,秀行写道:我的入段正是在锦标赛制度和明星体制确立起来的时代。只要有实力就可以夺天下的新时代到来了。虽然赛制改良,然而青藤不仅离枝繁叶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且因战争差点被抓了壮丁.秀行曾参加征兵体检,身体检查的结果是丙级合格,属于可以不入伍的第二国民兵。秀行说,甲级合格是根本不可能的。或者,也许是懂围棋的检查官照顾我?秀行回忆:由于日本棋院被烧毁,棋赛也中止了。我无事可干,成了架儿上的鸭子。战后一时没有了段位赛,我就在木更津一边儿学着干农活,一边儿等着比赛重新开始。由此可见职业棋手离开比赛,等于藤儿离开了树,生存发展遭遇危机.
所幸战争结束了,棋战很快恢复,然而当时是吴清源的一统天下,秀行回忆:我那时干了些什么呢?虽然机会不是完全没有,但从结果看,我还是袖手旁观了吴先生独霸棋坛。1949年举办了“吴与新人擂台赛”,从五段中选出了杉内雅男先生、小泉重郎先生(第二年死于结核病)和我,执黑向吴先生挑战。杉内先生赢了,而我却惨败。1954年举办了“吴九段对日本棋院最强七段战”,我仍不是对手。强中更有强中手,有吴清源`木谷实`高川`坂田等横纲级大腕镇着,秀行大器只能晚成.直到一九六零年才战胜坂田获得第一个大头衔----第五期最高位.接着荣获第一期名人,第一期天元,1977年第1期棋圣战胜桥本宇太郎九段获棋圣战冠军。以下六连霸,因棋圣五次连霸以上,获名誉棋圣称号。1991年获第39期王座战冠军,成为历史上年龄最高(66岁)的王座获得者,1992年成功卫冕,再次刷新这一记录。这一连串赫赫战绩奠定了藤泽秀行大师的地位,然而这棵常青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中与围棋不离不弃的.秀行回忆,胃癌手术后大约一个月以后出了院,体力稍一恢复马上就开始了对局。据说把医生也吓了一跳。周围的人也说我,不管怎么说你这也是胡来。但是失去了围棋,我就一无所有了,并且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只想着下棋。后来又检查出患了淋巴癌,秀行写道:我问大夫,“还没有转移到脑子吧?”因为我听说,淋巴癌很容易转移到脑子。脑子不行了,还能谈得上下棋?那样的话,不甘心如我,也只好认输了。我开始企盼,除了脑子以外哪儿出问题都没关系,千万把脑子留下。很幸运,据说脑子没问题,但是问题仍很严重,必须做手术,要躺几个月,这不就不能下棋了吗?这可不行。读到这,真正让感到震撼了,秀行大师简直人棋合一,藤缠树已然藤树合一.
从婴儿时绑在父背上听着棋声长大,到创造最高龄夺冠纪录,已然让人惊叹不已.然而秀行大师生命的闪光点不仅燃烧自己,更在照亮别人.他陪林海峰`曹薰铉下了无数盘棋,回报仅是给他捶背揉肩.曹薰铉征兵回国前他叮嘱:“听着,玩儿也好,睡觉也好,决不能忘了围棋。如果不好好儿学棋,我狠狠揍你小子。”秀行回忆:他当时兵役一结束,薰铉便崭露头角。一个人夺取了韩国棋坛的所有头衔。听到这一消息,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非要见他一面。获得了第一期棋圣、喝醉了的时候,我曾叫嚷着“真想见见薰铉”。那年(1977年)秋天,我突然宣布“明天去汉城”,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我俩都为分别了六年之后的重逢感到高兴。见了面就下棋,没出市内的宾馆一步。三天三夜,我俩面对棋盘,把薰铉下过的棋一一复盘,然后,全神贯注地对局,在中日围棋交流上,秀行投入的更多,擂台赛期间向中方传授技艺,十多次自费率秀行军团赴华交流,关心老聂`马晓春`常昊等的棋艺成长.孔祥明母子赴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秀行的恩泽滋润英才成长,泽润木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数十春秋.因此老聂由衷称秀行为老师,老曹把濑越宪作与藤泽秀行列为对自己恩泽最深的人.高尾绅路说:遇到藤泽秀行老师真幸福.他写道:"可怕,严格,时而和蔼,  仿佛对我们的一切他都没有留意。可实际上,   师傅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们.
对棋,对后辈,秀行倾注了太多太多,他真是两倍三倍燃烧着自己,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当我们津津乐道秀行大师善尝鲜时,当我们折服他棋圣六连霸时,当我们回味著名的百目大杀局时,当我们惊叹他67岁还夺冠时,当我们欣赏华丽棋风时,透过表象应看到内在的本质,秀外慧中,秀行大师的许多见解值得继承与发扬。
1.秀行流的感觉
感觉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难。围棋实在是广大无边,纯属没
有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明确答案的领域。从第一着开始就不知道走
哪儿最好。除了有正确答案的官子、死活、对攻以外,都是暧昧的。
我们把这些暧昧的部分归在了“感觉”之下。
就像人的性格有各种各样,感觉也因人而异。这不仅局限于围
棋。面对同一幅画,有的人觉得毫无味道,有的人却深受感动。面
对音乐、诗也是这样。因为感觉不一样,个性不一样,围棋才有意
思。
前边我曾提到,有一段时期我被称做“异常感觉”的人。但是
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异常的呢?因人而异。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有
什么异常,反倒一直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完全自然的。只是有一点点
儿不同一般。毕加索不也是一样吗?前人见了他的作品不也是目瞪
口呆吗?据说贝多芬也没有顺利地被同时代的听众接受。我没有那
么伟大,但也曾把人们吓了一大跳。也许是现在的一般越来越接近
我吧,比起让人吃惊,更多的是受到称赞。
2. 我和臭棋
我的臭棋真是多。没准儿是所以棋手中最多的一个。有时候甚
至都被叫吃了,我还在那儿傻考虑,结果活棋也被提掉了。可以用
征子提掉的棋子,结果我扭错了方向,眼睁睁地看着死棋逃走了。
我走 A,他走 B,这样我就可以走 C了。想得好好的,结果忘了 A
和 B的交换。总之,把我的臭棋收集起来,一本书的篇幅恐怕是不
够的。
高川先生说:“臭棋也是艺术。”我以为不一定都是这样,但
是他这样说也有他的道理。我在什么时候会走出臭棋来呢?大多在
绝对占优势的情况下。一有了快点儿结束,去喝一杯这样的混账念
头,臭棋肯定就出来了。大概是老天爷在教训我吧。
焦躁达到顶点的时候也很危险。大概是修养不到家,对方明明
毫无希望,却不认输,还在那儿没完没了的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
会冒火。三十年前,曾有个棋手率直地告诉我,“因为赢不了秀行
先生,就想到了找个机会让他着急。”一着急,焦躁到达了顶点,
手不知不觉家条件反射似的伸了出去。在这种时候不出臭棋才怪呢。
冷静下来,稍微想想也好啊,但是就是不行。和我对局的大多数棋
手,虽然不直说,多少都期待着我的臭棋。
但是不管找出什么理由,走了臭棋的一方不对。可以肯定,这
是精神上的缺陷,只有靠自己去努力改正。我也不是傻子,我也知
道又快要出臭棋了,于是就注意防止,但是臭棋还是出来了。也许
一辈子也改不了了。
3.什么是名局?
我认为名局的第一个条件是,每一着都走在他所面临的局面的
好点上。好点就是最高着的意思。什么是最高着呢?这就难说了。
他是一局棋里,自己满意,又动人心弦的会心的着法。哪怕只有一
着呢,我总是这样在用心地寻找。但是这样的着法太少了。「谱 6」
的黑 3和「谱 9」的黑 7就是这样的例子,也许在棋神看来,还不
够高。
好点接着好点,构成一个进程,就像名画鉴赏,使鉴赏者为之
感动,这就是名局的条件。
现代棋手中,能时不时走出像名画那样的棋来的,大概应算武
宫君吧。他让我们看到品位高、有味道、我们全然不觉的高着。如
果把棋比做绘画,在过去五百年里,没有一个人能像武宫君那样让
我们欣赏到绘画。这样说绝非过奖。他的缺点是实在不稳定。我们
以为又看到名画了,却突然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败笔。下好棋真是不
容易啊。
为什么非叫围棋为艺术?
是把围棋看做艺术的一种表现,还是看做胜负第一的游戏,棋
手的思想方法有各种各样。绝大多数是胜负重视派。比如,坂田先
生就说,“赢就是一切。我就是因为赢棋才变强了。”赵治勋君也
说过同样的话。他直截了当,以《赢》为自己的书名。还有,加藤
正夫君也写了一本叫做《胜负一直线》的书。
但是对我来说,有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可以把它称做艺术(
“芸”)。我何尝不比别人更想赢,但我觉得,棋不仅仅是胜负的
问题。
差不多同年龄的「木尾」原先生和山部君的想法和我很像。「
木尾」原先生一味追求最高的着法,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胜负的意识。
由于没有为了赢棋而妥协的观念,而总是希望用最高的着法来战胜
对手,常常赢了的棋又输了。按照「木尾」原先生的说法,讲究胜
负是目的不纯,得到了头衔就沾沾自喜便是愚蠢。我虽不能像他那
么彻底,但是我们之间有很多共识。山部君如果是因为对手走了臭
棋,就是赢了也不愉快。不仅如此,有时还会因为对手的臭棋而沮
丧,要赢的棋也认输了。这大概是因为他认为好棋是两个人的作品
的缘故吧。
“赢了当然最好,但是棋是无限的,棋力长了,胜利自然滚滚
而来。在计较胜败之前,要先考虑提高棋艺、练好本领。”我常对
年轻人这样说,嘴都说麻了。倒不是想要讨论鸡和蛋谁先谁后那样
的问题,不是因为赢了才变强,而是因为变强了才赢。但是年轻棋
手也是连输几盘以后就想到:不管怎么说,不赢不行了。因为讲究
胜负而缩手缩脚,结果该赢的棋也输了。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这
是本末倒置。你就是对他们说,练好了本领,总有一天胜利会滚滚
而来,他们还是听不懂。真是没办法!
藤泽秀行自传里精彩的论述很多,摘引几段一是让大家感受大师的卓越见解,窥一斑而知全豹,能更全面了解秀行,二是体会不凡的成就源于超凡脱俗的认识高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是希望继承文化遗产,开拓我们的视野.
秀行大师奋斗了一生,他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好赌,他风流,然而对围棋他持之以衡,对后人倾注心血,对棋艺精益求精,对围棋国际交流贡献卓著,如今,他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行已驻,行就木,看了他的自传相见恨晚.最后说一句:大师走好,来世还下围棋.
小神话( rulai1)发表于 09-05-15 22:14:53
本帖地址 http://club.weiqi.tom.com/item_111_1279875_0_0.html复制链接转发给朋友
',1)">
2楼:wjwood(wjwood) 发留言 送礼物 09-05-16 03:50:03回复此帖 举报
说的太好了!!
3楼:小神话(rulai1) 发留言 送礼物 09-05-16 06:09:51回复此帖 举报
藤泽秀行自传结尾写道:"很希望不了解围棋的人也能知道一些我的生活道路和想法,只是不知道本书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管读者从什么角度出发,如果读了本书能够开始对围棋感到兴趣,顺便多少知道一点儿藤泽秀行这个“下棋的”,我将感到无上荣幸。"读了秀行大师这段话,我强烈地产生写点东西纪念他的愿望,不仅自己该知道一点藤泽秀行这个"下棋的",而且有义务让更多没看过秀行先生自传的,了解一点藤泽秀行这个"下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