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Blog的学术研究报告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06:05:07

有关Blog的学术研究报告资料


(1)《C.O.B.E:A Proposed Code of Blogging Ethics》
美国哈佛法律学院Martin Kuhn于通过在网志注册用户数量大的blogspot.com上创建了含有精心设计的网志道德调研问题的研究专用网志 来进行研究数据的收集,2005年1月形成了调研报告《COBE: A Proposed Code of Blogging Ethics》,作为参加“Blogging,Journalism,and Credibility”大会提交了网志道德准则COBE(code of blogging ethics)建议书。
http://cyber.law.harvard.edu:8080/webcred/wp-content/cobeblogethics.pdf

(2)《Ethics in Blogging》
2005年8月新加坡互联网中心发布了《Ethics in Blogging》 有关网志者写网志的行为与态度的调查评价报告。调查研究围绕几个关键问题,采用邮件方式进行,如哪些人在写网志、网志中最为突出的类型是什么、网志者奉行的道德水准是什么等。研究发现73%网志者称他们的网志是个人的,个人性质网志跟线上日记(online diary)与个人出版物(personal journal)类似;27%网志者称他们的网志是非个人性质的,非个人性质的网志在内容上会专注于一定的主题,而且常常目的是为更多的人服务。这项关于网志写作行为与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以上两类不同性质的网志,在人群统计分布、读者群、日志内容、道德信仰与道德实践准则这四个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http://www.ntu.edu.sg/sci/sirc/workingpapers/Blog%20Ethics.pdf

(3)《Bloggers‘ expectations of privacy and accountability: An initial survey》
马萨诸塞州技术学院媒体实验室Fernanda B.Viégas采用线上问卷发布方式对网志者就网志写作的隐私期待与责任问题进行调查,并于2005年发表了研究报告《Bloggers‘ expectations of privacy and accountability: An initial survey》。
http://jcmc.indiana.edu/vol10/issue3/viégas.html

(4)《“I‘m Blogging This”:A Closer Look at Why People Blog》
2003年Nardi,Schiano,Gumbrecht&Swartz采用录音访谈的方法对斯坦福大学附近的网志者就“人们为什么要写网志”(“Why do people blog?”,Nardi et,al.,2003)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共采风23个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7人,均受过良好的教育,最后形成了研究报告《“I‘m Blogging This”:A Closer Look at Why People Blog》。
http://home.comcast.net/~diane.schiano/Blog.draft.pdf

(5)《Capturing global mood levels using blog posts》
Mishne& Rijke采用计算机支持,通过文本分析,对网志中表达情绪的词进行抽取,并对情绪随时间变化进行建模,研究成果以论文《Capturing global mood levels using blog posts》发表。G Mishne 于2005年还发表同一主题研究论文《Experiments with mood classification in blog posts》 。
http://staff.science.uva.nl/~mdr/Publications/Files/aaai2006-blogmoods.pdf
http://staff.science.uva.nl/~gilad/pubs/style2005-blogmoods.pdf

(6)《Bridging the Gap: A Genre Analysis of Weblogs》
2004年,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Herring,Scheidt,Bonus&Wrigh曾根据研究目的随机抽取了203个网志,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风格进行系统地研究,形成了网志研究报告《Bridging the Gap: A Genre Analysis of Weblogs》,报告分析了网志作者身份,根据网志写作主要目的分析了网志类型,分析了网志内容更新频度,根据链接站点数、内容归档链接等对网志页面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网志所采用服务站点软件平台类型也进行了分析。
http://csdl.computer.org/comp/proceedings/hicss/2004/2056/04/205640101b.pdf

(7)《The Political Blogosphere and the 2004 US Election: Divided They Blog》
惠普实验室Lada Adamic和Intelliseek应用研究中心的Natalie Glance对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就网志作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通过研究政治人物的网志所链接地址的关系模式和讨论的热点主题进行分析,以了解自由党和保守党通过网志进行接触的程度,同时揭示这两种组织网志在结构上任何不同,并形成了研究报告《The Political Blogosphere and the 2004 US Election: Divided They Blog》。
http://www-idl.hpl.hp.com/blogworkshop2005/adamic.pdf

(8)《A Short Walk in the Blogistan》
AT&T实验室研究人员Edith Cohen, Balachander Krishnamurthy于2005年发表一份关于网志站点数据挖掘分析的研究报告《A Short Walk in the Blogistan》,该研究通过对10000个网志地址进行连续5周的跟踪,尝试揭示这些网志所形成的网络链接关系的范围大小,另外也对这些网志上出现的热点主题的分布进行研究,以求得这些热门主题被讨论的模式与被链接的模式。该研究不仅发展了一种挖掘不断进化生长的网络链接关系模式的方法,而且对网志区别于其它网站的特点,也作了深入的说明。
http://public.research.att.com/~bala/papers/chablis.pdf

(9)《The Blogging Iceberg》
美国专门从事调查研究的公司Perseus 2004年通过随机取样方式对8个注册用户数高的网志服务站点上的3634个网志进行跟踪调查,从网志者的性别角度对网志者网志行为进行了分析,对经常更新的网站进行因素分析,形成研究报告《The Blogging Iceberg》。
http://www.perseus.com/survey/resources/perseus_blogging_iceberg.pdf

(10)《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报告》
中国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魏宁在2004年就教师网志进行过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选择了10名教师,半年的网志内容共747篇,对其日志内容以及日志回复信息进行了分类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研究报告》。
http://www.being.org.cn/theory/edublog.htm

(11)《网志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
台湾元智大学资讯传播学系研究生周立轩2005年通过线上问卷方式进行“网志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
http://blog.lib.tsinghua.edu.cn/tilt/docs/library/The_Research_of_Blog_User_and_User_Behavior_ByLock.pdf

另外:
Technorati 公司的线上调查(Blogger Survey 2005 - Analysis)
美国提供网志搜索分析服务的专业网站Technorati通过电子新闻报形式邀请注册用户参加关于网志使用基本情况的调查,如写网志的主要原因、网志主要内容等问题,并在线公布了统计结果 。
https://extranet.edelman.com/bloggerstudy/

资料来源:庄秀丽博士Blog,http://blog.online-edu.org/z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