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提拔”的症结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23:24:54
尽管近些年来,党中央、中组部以及国家人事部门,对严防“带病提拔”问题,下了很大决心,三令五申,而“带病提拔”的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却反而发展得更严重了;不仅基层有,上层乃至高层也有;不仅企事业单位有,党政机关也有;不仅经济或文化系统有,司法、纪检系统也有。笔者近十年中走得比较多的一个省,有人提供了该省的一个不完全的数字,近十年来,这个省先后被提拔的地(市)和厅局以上领导干部近三百名,其中有经济问题、有生活作风问题(主要是包二奶)的竟占到一半以上!其中,由于为省上大官(包括其亲属子女)牟私利作出过贡献并还在继续作贡献的就有近百人!还有一个特征是:不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单位,只要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是个贪官或是个掌握人事大权的贪官,那这个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的实际标准就是贪腐能力如何,是对他牟私利的虔诚度如何,等等。凡是这些地区或单位的贪官不是成“伙”就是成“窝”;凡是这些地区或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能也变了:由对贪腐行为的监督变成了庇护,变成了保护伞。我所熟悉的那个省在前几年的情况就是这样,省委的组织纪检部门,宣传系统的省报、广播电视单位,省司法系统的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以及信访部门等等,几乎多数被省的“一把手”的亲信所掌控,以致于这位“一把手”十年来在这个省所做的大量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被封锁得几乎滴水不漏,难以向上反映,以致于这位“一把手”敢于在调离该省前夕,同他的一位也将调离的“志同道合”的组织部长一起,私自突击提拔了40多名德才条件差而能效忠他们的人,成为厅局级的“高干”。此事虽在该省引起公愤,但由于通往北京的信息渠道,皆被“一把手”的亲信所把持,无法向上反映。而且,在被这些贪官把持的地区,经他们多年经营,不仅腐败者互相利用互相保护的机制己经形成,而且党风社会风气也向着有利于贪腐势力阶层转变。诸如:“贪官有能耐有本事”、“举报者是傻子”、“被打击报复是自找的”等等这类混淆是非的流言蜚语,在这个省的许多地方颇为流行。就在这个省的一个省辖市,原来的一个先任市长后是市委书记的人,(全文4500字) ...[ 以上文字节选自炎黄春秋杂志,阅读全文请订阅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