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电影局副局长:《南京!南京!》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0:19:55
 
南方周末报系旗下媒体
首页 专栏 南周大院 New 标签 论坛 民调中心 搜索
          首页>>文化 电影局副局长:《南京!南京!》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袁蕾 发自广州
2009-04-29 14:15:38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陆川:我发现以前我不了解“人民”这个词 从日本文献看南京大屠杀 日本国内“南京大屠杀”三派
图片
《南京!南京!》是一部记录死亡悲怆的电影,也是一部讲述生命尊严的电影。一声枪响之后,小豆子吹着蒲公英的笑脸充满大银幕。字幕出:小豆子,还活着 相关调查
电影局副局长评价《南京!南京!》是一部“世界观公正、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电影”,您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是:
残酷之余不失冷静,是部好电影
不过不失,可以更出彩
美化侵略者,有“文化卖国”之嫌
没看过,无法评价
 
 
投票标签
南京 陆川 电影 张宏森 已有评论18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不要带12岁以下的孩子去看《南京!南京!》。”有人善意提醒,影片对成年人来说都太过压抑和沉重。
也有一些人质疑这是一部“美化日本人”的电影。
“这样的片子也能通过审查吗?”几个导演试探性地问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
“我们思想解放了30年,为什么还有人带着以前的视角和观点来评判一部电影。”张宏森评价《南京!南京!》是一部“世界观公正、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电影”。截至到4月26日,公映首个周末结束,制作方提供的全国总票房数字是7000万,每一天的成绩都超过《赤壁》上集的平行票房。
正面绕到侧面和背面
南方周末:陆川是怎么找到你的?
张宏森:2005年陆川来找我,说要拍一个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用今天的眼光进行阐释和表达。那时还没有一个稳定的文本,仅仅是一个构思。当时陆川三十岁出头,作为一个年龄稍大的兄长,我担心的是,这中间面临很多知识、历史观,包括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层面的一些局限,青春的力量非常澎湃、非常可爱,但是怎么做到稳健,有力度,这是一个考问。
南方周末:你给了他什么建议?
张宏森:重要的不在故事,不在情节,而是这个电影的起点和落点。一个是攀登精神高度,一个是站在21世纪的层面,努力做本质性和真实性的、当代性的表达。
中国电影过去在宏大叙述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这种经验过多牵涉到某种现成概念,没有更开放、更深邃的思维,往往只看到了现成概念的正面,没有绕到它的背面,去看到它的剖面和侧面,这也会让我们在经验的同时形成一种局限。
南方周末:我们今天来做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有哪些是“可以”以及“应该”放开的?
●生活中的某个事实可能很灰暗很怪力乱神,但描写它是记者的责任,是《南方周末》的责任;作为艺术作品,就要有穿越苦难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要勉强去做电影,做《南方周末》就好了。
●一个日本士兵作为战争机器上的微小环节,他在施虐的同时走向了自我崩溃,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大为对军国主义的同情,甚至被扣以“美化日本人”的罪名,这就是上纲上线,这就是我们过去说的“打棍子、揪辫子、扣帽子”。
●《南京!南京!》是一部立场、世界观公正,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电影,我捍卫陆川这样的立场和世界观,我觉得绝大部分人也都能清晰地读懂他的立场和世界观。
● 我们的很多人物片,不同人物的名字在性格上都是相同的。又简化生活,又缺乏诚实度,又缺少审美努力,你怎么期待这样的作品产生光合作用?
●你说今天21世纪了,我们还在仅仅进行平面的展示,仅仅是把活埋、枪杀还原得惟妙惟肖,它的深度和意义就打折扣了。
●如果我们不能旗帜鲜明捍卫民族电影,那才是一种悲哀。张宏森:怎么能形成全面的观察历史的眼光,改变片面、孤立的方法,非常重要;在对生命力量的深刻挖掘上还要再下功夫,争取让电影从事件走向人性,从故事走向生命,既怀抱爱国主义立场,还要有更深刻的人道主义反省,同时也敢于正视在困难面前,个体生命、个体群落上暴露出来的缺点和局限,特别公允、特别中肯地来表述历史。
《南京!南京!》是在做一种形而下的叙述,它用很大的力气在贴近地面、贴近现实;但同时你无法阻止陆川带着形而上的冲动进行思考。
南方周末:《南京!南京!》里,哪些被剪掉了?
张宏森:这部电影一直在剪辑台上。陆川开始被历史和资料所淹没,他想让历史事件能真实呈现,所以拍了太多的素材。但电影的长度是有限定的,最初的版本4个多小时,到3个多小时,再到两个多小时,不断在取舍。比如被俘士兵中有很多人物都取舍掉了。原来认为一部电影里,怎么也要有爱情,要有戏剧流程,还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后来都放弃了。
最初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呈现,后来是深入到历史的核心部位。“南京”到今天为止,已经更多进入心灵层面的展示,人物虽然删减但更加深刻。
当然也有个别镜头,比如慰安妇,因为我们还没有实现分级制,做了调整,但都是个别镜头。
南方周末:《南京!南京!》是一部主流电影,为什么想从日本兵的视角来描写南京大屠杀,还对日本兵有了人性描写?
张宏森:这就是电影导演在形而下的叙事里,所展现的形而上冲动。如果我们把军国主义、法西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这是一个杀人机器,但机器是由每一个具体零件构成的。角川是一个齿轮,他跟随实施暴行的机器运转,但是作为一个齿轮,我们还要写出他的磨损和锈蚀,在屠杀中的忏悔,甚至是崩溃。这不仅仅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深度解剖,也是对世界上一切暴力实施者、一切侵略者的深度解剖。是一个经典性隐喻:人作孽,不可恕。角川最后那一枪,是意味深长的一枪。
还有另一个士兵,受日本军国主义腐蚀非常深重,他维护天皇发动的战争,试图找出其合法性,他也是个体,这样的个体我们也可以呈现。因为今天,仍然有人怀抱这种心态,我们不得不正视军国主义还在作祟,要知道怎样在起作用。
南方周末:你怎么评价“南京”?
张宏森:《南京!南京!》是一部立场、世界观公正,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电影,我捍卫陆川这样的立场和世界观,我觉得绝大部分人也都能清晰读懂他的立场和世界观。个别人想通过某些艺术笔法来做曲解,如果超越了艺术范畴,是极不正常的。这样会让艺术家走向禁忌,走向怯弱。如果我们扼杀一个艺术家形而上思考,电影的深度和宽度从何要求呢?
我们不要试图让陆川的“南京”和每个人想象中的“南京”完全重叠和吻合。“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用生命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伏尔泰这句话在今天依然具有针对性。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需要兼容并蓄的文化包容能力,尤其是对年轻导演,不要进行恶意猜测和推论。《南京!南京!》是一部记录死亡悲怆的电影,也是一部讲述生命尊严的电影。一声枪响之后,小豆子吹着蒲公英的笑脸充满大银幕。字幕出:小豆子,还活着 图/陆川工作室
打棍子,揪辫子,扣帽子
南方周末:但也有人认为《南京!南京!》美化了日本兵,展示了军国主义的美感和力量。
张宏森:我们思想解放了30年,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带着以前的视角和观点,来评判一部电影。日本兵在自己犯下的罪恶面前,精神崩溃,这是美化吗?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法西斯行动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日本人民自身,这样血淋淋的事实,残酷的场景,不可抹杀的事实,战争机器的罪恶,昭之日月,怎么还会引来这样的解读?
南方周末:为什么最近几年来,会出现这么多关于电影意识形态方面的评论?
张宏森:我不回避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一部电影做泛政治化的理解。这种理解往往是在用无限的猜测、放大和推论,有时“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伤害电影本身。
以《南京!南京!》为例,一个日本士兵作为战争机器上的微小环节,他在施虐的同时走向了自我崩溃,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大为对军国主义的同情,甚至被扣以“美化日本”的罪名,这就是上纲上线,这就是我们过去说的“打棍子、揪辫子、扣帽子”。
极个别的观众对《集结号》的猜测,以及延伸到对“南京”的猜测,这种现象值得引起我们思考。这些电影都是忠诚的电影,有责任感的电影,有情感的电影,要是把这样的电影推到反面,会跟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倡导的对文艺规律的尊重,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相吻合。
南方周末:你是说“看了《集结号》,发现组织不可靠”那条短信?
张宏森:对,这个短信是对《集结号》的最大误读,断章取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没有完整理解这部电影。《集结号》是一部忠诚的电影,它讲的其实是每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忠诚、责任,对阶级兄弟的感情永远伴随这个电影。但这个短信超越了评价的边界,这样的短信是无法和电影对话,无法和电影建立起关系的。我在电影局工作,我一直想对这个短信说几句话,今天终于说了:这个短信对电影的解读,是一种暴力性解读,是对电影最大的误读。
南方周末:批评的边界应该是什么?
张宏森:我们首先要充分相信电影艺术家,对国家、民族、人民是怀抱着深厚情感的,要给予他们创作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更好地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在文艺批评的范畴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实在不愿看到以不信任为前提,以表象代替本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无限上纲上线、跨越艺术范畴的恫吓式批评。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文人之间的探讨走进了拳脚相加、刀光剑影的局面。
中国的《美丽人生》有什么不允许?
南方周末:我们的另一个震惊来自《拉贝日记》,这部片子里中国人面目模糊、不够清晰,这也是我们在以前抗战题材里看不到的。
张宏森:《拉贝日记》的编剧和导演是一个来自西方的人,影片的视点当然会带有西方色彩。这部影片表现的核心是拉贝的救赎理念,站在前景的一直是拉贝,南京民众一直是站在后景和侧景的。一个西方人,对我们的国情,对民族的心情和表情表达,当然不在中心位置上。
但这个拉贝的确是1937年南京历史上的拉贝,影片尊重了大历史,表达了反对暴行、反对军国主义。你不能要求一部电影跟历史完全重叠、一一对应,甚至面面俱到,也不能要求一个没有在中国生活的导演,非常清晰又非常逼真、又如我们所愿地来呈现我们的民族表情和心情。我们不能对一部表现拉贝的电影求全责备。
南方周末:今天我们拍摄类似题材电影,还有什么禁忌吗?
张宏森:如果说禁忌,那就是不可把抗战游戏化,对我们所付出的牺牲,要有庄严的表达;不能去为法西斯,为战争制造者去辩护;我们要维护和平和正义,不能为侵略者美化,不能为他们的主张、为他们的目的,做形形色色的辩护。不能颠倒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颠倒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关系,不能取消抹杀被侵害民族的反抗和血性品格。我们最大的禁忌就是不可以不尊重历史,同时去伤害民族情感,我们既不要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必须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
不要问我什么不能写,我要问你想写什么。在不清楚作者的表述之前我很难回答什么是不能写的。
南方周末:什么是我们应该表现的民族表情和民族心情?
张宏森:生命的庄严感。比如范伟扮演的拉贝秘书,曾经有过苟且偷生的行为,他最终在强大的兽性面前,还是寻找到了一条救赎自己的道路;比如小豆子,他从一个参与抵抗,到被俘虏,到枪杀后幸存,到逃离魔掌,全片最后一个镜头,手摘着一束蒲公英,那种含泪的笑声,都很感人;比如高圆圆扮演的姜老师,进行了所有的努力,最后不能实现抵抗,她最后的努力被日本鬼子识破之后,用仅有的日本士兵能听懂的英文说:杀了我。为什么杀了我?她还在做对生命尊严的努力,要干干净净地死去,不让自己生命受到糟蹋。这些元素不是直接呈现,不是粗线条的呈现,而是点滴状的,潜藏在影片各个角落,构成了影片的底蕴。
南方周末: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美丽人生》、《虎口脱险》?
张宏森:面对八年抗战,我们的电影创作更多还是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美丽人生》就是男人带着孩子去集中营,告诉孩子说是去做一个游戏。我们没有产生这种电影,原因是面对这类题材的时候,还是抱有一成不变的现实主义模式的限制,想象力没有打开。这段历史我们还没有写完,它会成为我们永恒的创作资源,相信随着历史的推演,大家会有新的发现。
只要不去篡改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不去抵消抗争精神,那其他方面的探索、发现,甚至在人格、人性层面的发现,都属于无限的空间。中国版的《美丽人生》有什么不允许,中国的《虎口脱险》有什么不允许?不仅允许,还是我们的期待。
一个安全的电影
南方周末:你之前提到表述历史的勇气,怎么理解这个勇气?
张宏森:中国电影提前透支了许多不可能,同时恰恰没有兑现很多可能。
很多年轻导演做了非常多的探讨和实验,尝试了很多手法,这些先锋电影勇气可嘉,但它们马上就变成了圈子电影、小众电影、作者电影。电影没有和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没有和普通观众发生关系。他们更多的是在非常识、非原理、非可能性上运作,出现了伤感的流行、疼痛的流行、颓废和愤怒的流行,这不是说电影不能这样,但电影不能规模化的这样,不能成为电影的普遍面孔。规模化的先锋、实验,会和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必须警惕这样的集体化行走有可能形成某种庸俗。这就是我所说的提前透支、集体透支了电影的许多不可能性,像宁浩和陆川就是别开生面。
陆川在寻找一种可能,他相信大的民族事件是不能被遗忘的,他寻找到了大的历史事件和观众之间可能建立的某种记忆连接和情感联系,就进入到了创作冲动当中,他是在常识上运行,在原理上运行,在可能性上运行,我们称之为创作勇气。
一个年轻导演,终于跳出对成长经历、青春经验、生活区域的书写,敢于与一个苍老的历史事件对视,这也是需要勇气的。我们期待,更多的年轻导演能够改变一下对的大师膜拜,更多地回到电影的常识,拍出中国的《入殓师》、《撞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南方周末:中国能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吗?
张宏森:当然。但中国发生的故事不可能和印度的百万富翁故事重叠,但你可以描写一个人困难的经历,坎坷的心路历程,但电影好像永远不能抹杀对生命高贵力量的书写,对生命奇迹的寻找,如果缺少了这种能力,可能电影中就只剩下怪力乱神了,可惜类似的主题我们没有做到应有的深度。我谈“百万富翁”只是希望增加一种角度,对生活中的弱者怀有悲悯情怀,要给他寻找到生命的希望所在。
南方周末:我们从来不缺乏面对底层、关注弱者的电影吧?
张宏森:但我们的差距在于,都在陈述苦难,没有改造苦难,没有给战胜苦难寻找到力量。电影和生活和生命不是一种平行关系,还是要有超拔的力量,不能总是怪力乱神。需要特别谨慎的是,电影没有特权涂鸦生命,更不能在偏执的想象中给生灵涂炭。
生活中的某个事实可能很灰暗很怪力乱神,但描写它是记者的责任,是《南方周末》的责任;作为艺术作品,要有穿越苦难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要去勉强做电影,做《南方周末》好了。不能给自己设定一个怀疑一切的前提,对世界对人生的所有可能性都充满敌意,这看起来很“深刻”,但实际上不能成立,在生活中在观众中都不成立。
南方周末:一定要找到光明的结局?
张宏森:我们不是要概念化地、人为地指出一条光明的出路,但你要肯定生命存在的能量。没有这种能量,怎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作为艺术家,就要在社会现实中,寻找到生命的力量、尊严、神圣感,《南方周末》作为报纸,可以写出事实本身,但一个艺术家仅仅写出事实本身,就和《南方周末》没有了行当上的区别。
我看《入殓师》的时候,想到了10年前的《铁道员》。这两部片子是日本的主流电影,放到中国也是我们倡导的主流精神:对劳动的尊重,彰显人性的光辉,放之四海皆准。但中国电影从生活中发现、吸取素材的能力还有欠缺;吸取了素材之后,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差距,审美努力和工艺化流程也很粗糙。
电影是在黑暗中放映的,黑暗中的观众面对银幕上的光亮,我作为观众,在黑暗的空间,我希望和银幕光亮同时渗透出来的生命光芒产生光合作用,一部电影真正的完成是在观众的光合作用中完成的。《入殓师》是近在眼前的电影,对我们构成压力的电影。如果电影仅仅是陈述事实,缺乏穿越和提炼,电影的光合作用是不能发生的,观众可能比你掌握更多的事实,但他需要看到你的超越。
南方周末:如何确定观众需要的是这种主流精神?
张宏森:拿《非诚勿扰》来说,我们不从艺术本体上分析,它有3.2亿票房,这是超出了创作者、投资者,也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们在试图寻找原因,最后一个电影院经理给了一个说法:《非诚勿扰》是一个安全的电影,它让人感到情感的安全,每个人都有情感的经历,有的是夫妻,有的是恋人,看完电影传达的东西之后,可能会走向正当有价值的情感。有分歧的恋人看完电影消除了分歧,有矛盾的夫妻看完了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他们走出影院的时候就希望传达给别人,这就形成了口碑,这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口碑的带动。
安全和温暖的电影是有口碑的。如果葛优和舒淇最后走向爱情的骗局,不管谁欺骗了谁,骗局会让观众席上的人,感到恐惧,有分歧的分手,有矛盾的夫妻可能会加剧,他们也许就对电影抱有仇恨,那就不会去传播这部电影。
花了几百万,至少得比报告团感人
南方周末:中国电影最不缺少的就是安全和温暖,为什么一直以来很少跟观众产生光合作用?
张宏森:安全和温暖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我们有很多电影的确是光明、温暖、安全的,但它们有两个问题,一是诚实度不高,带来观众的不信任;二是审美化程度偏低,没有让观众进入到规定情景。
诚实度不高,我觉得是中国电影的核心问题,很多光明的积极的设计,观众不买账。你就得检点自己,你是否是真诚地表达生活,我相信只要你真诚,观众是能明白的,现在的观众眼光是雪亮的,这种不真诚只要呈现,观众马上就会识破。
第二还是审美化程度偏低。《非诚勿扰》在后面的流程里,在葛优和舒淇的关系上,冯小刚下了很大功夫,他不断在修改这对男女的碰撞和摩擦,不断寻找最适合的方式,观众跟着进入了规定情境。
南方周末:什么是诚实度不高的东西?
张宏森:面对复杂的生活做简化,简化生活的复杂、微妙,这就是一种不真诚。比如很多以人物命名的作品,其实并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甚至我毫不讳言,我们花几百万或者更多的钱拍出的电影,还不如一个报告团的报告感人。原因第一是,我们在人物的成长上做简化处理,只选取荣誉化概念化的段落进行书写,忽略了成长的矛盾、困境、烦恼,只选取了高大全段落和模式,这就是诚实度不够。
第二个是审美化的努力上非常欠缺,我们的很多人物片,不同人物的名字在性格上都是相同的。
又简化生活,又缺乏诚实度,又缺少审美努力,你怎么期待这样的作品产生光合作用?银幕之光,必须是审美之光,真实之光,虚假的光再绚丽,也是无法感动观众的。
南方周末:这就是新主流电影和新商业电影之间的关系?
张宏森:主流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这三大概念更多存在于文人的想象中,它们边界清晰、泾渭分明;实际上在电影事实中,模糊了边界,走向了杂糅和交汇。
你说《集结号》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我不是一个电影学者,我天天目击发现,学者设定的边界正在被不断生成的电影事实冲垮。
南方周末:这种改变是好的吗?
张宏森: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事实不能被封闭的概念所局限。“百万富翁”是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影片里的100美元上富兰克林头像的桥段,就很文艺;对底层的悲悯情怀也很主流。冲破概念,对中国当前的电影背景来说很必要,中国电影产业刚刚起步,电影应该杂糅各种电影经验,现在恰恰不该被概念束缚。
有些年轻导演为了守住自己的电影理念,拒绝其他类型的经验和要素,这样让我们的道路越来越窄。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的要求,跟美国、欧洲观众的要求有所不同。我们的电影创作首先需要什么心态?首先就是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对各种元素进行有效搭配,这是中国特色电影的终极起点。
(风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1下一页21 顶 我要打分:3/5 (共4票)责任编辑: 夏辰 实习生 陈晨 朱晓佳 网络编辑: 莫希
 
评论(已有18条)
我也来说两句!热门评论 所有评论
3   shayan评论于2天前
恕俺见少识寡,方知那总板着一副老脸的电影局,尚有如此有识豁达之士,实乃电影局之幸也!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希望多点,再多点,这才是电影之幸也!评论完毕!
-2   zhoujun0851评论于2天前
死了30万是不能忘,可我想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死了多少?不都是中国人吗?我们的的制度有问题啊,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权更替都是靠战争,难到就不能走选举吗?
1   280512评论于2天前
上历史课一说南京大屠杀我就做恶梦!又恨,又气,又怕!我一定会去看的,要重新审视历史。教科书只是太浅,不能全揽!
-3   akkafen评论于2天前
"是一部立场、世界观公正,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电影"?我绝对不看的,也绝不信,没别的原因,就是这部片子居然“有定论”;作为历史的呈现,应该努力寻求“真相”,而不是设定结论之后,编制故事。
这篇故事强烈的表达了一种“我多么客观啊~~”“我们中国人多英勇啊”“日本人也是人啊”的情绪。大家该去看那部纪录片"南京"。
0   yanchenyu评论于2天前
看了电影,在老婆的半强迫下去看的,怕看到的是中宣部的宣传片,抗日题材影片,看到《鬼子来了》居然被禁演,非常真实的东西被禁止,后来就基本不看了。不过看了这个片子,有真实感,但是整体感觉比较破碎,和《辛德勒名单》相比,觉得张力不够。总觉得有些事情的叙述,是为了叙述而叙述,有点设定答案再去找论证过程的感觉,不过这个也是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的通病,而不像《辛德勒名单》,平静的将整个事情娓娓道来,观众自己去寻找答案。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拒绝辱骂。现在还是认为《鬼子来了》是部最好的抗日题材的电影。
0   akkafen评论于1天前    强烈推荐此片跟 纪录片《南京》,还有《拉贝日记》一起来看,大家就能看到此片的虚伪、无力、傲慢无知、预设情绪后编造故事。
 
    还有“逼真的场景”,给人们心低埋下恶的种子。    这绝不是 "一部立场、世界观公正,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电影"!
-2   douxinxian评论于1天前
中国的政权更替都是靠战争,难到就不能走选举吗?你给我找个选举出来的更替政权的国家呗?
1   xflixq评论于1天前
没有看过南京南京的请看过之后再发言,个人认为,确实值得一看,确实不要带孩子去看,太重,太压抑。自己都有一种想杀人(日本人)的感觉。
-1   akkafen评论于11小时前
"要把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区分开来"??实施杀人的从来就是“日本人民”,从来不是“日本政府”。如何分开?
正是那些最普通、最平常的人,成为大屠杀的刽子手,为什么?因为他们天天看
像这部影片同类的资料和现实,杀人在想像中,在视觉中,已经不能称为“困难的事”。谁告诉我,南京大屠杀中,有没有角川这个人或者这样的人?原型是谁?
莫要拿虚假历史与营造血腥卖电影!看完电影感到仇恨,是因为它本身就丑恶。只有丑恶才传递仇恨。
0   xiuxiyixia评论于2天前
我一直没有勇气看反映二战中国人被屠杀的电影,害怕自己思想的肆意妄为亵渎死者。我想等心理再沉稳明净些再说吧。
0   houyingyi评论于1小时前
我还不打算看
老实说,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导演没有信心,对电影评论更没有信心
0   akkafen评论于1小时前
 
   历史不是“正义”,不是“世界观公正”,而是“真相”,是“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编造可以用在很多电影中,却不能放在“南京”中,这是中国人历史中最具耻辱的部分。
   我们总把我们的想象当作历史,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直到现在,仍然没有 大规模的彻底的 认罪过。
    甚至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    另外,大家记得另外一部“南京大屠杀吗”,问问那时候的小孩子,看完之后,反应是什么?是仇恨么?还是对日本人脱女人衣服的模仿?还是对杀人快感的赞叹?有反思吗?没有!
  
0   1211234评论于3小时前
我们要以现实的目光看待历史,我们最好从历史中找出问题,而那些问题是我们要真正认识的。我个人认为《南京!南京!》就是现实的。0   rendanruju评论于4小时前
这部电影是怎么拍的?这么残忍的镜头是怎么样拍的?以前看说石井部队的电影看着就哭着跑开了.
-1   akkafen评论于11小时前
"要把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区分开来"??实施杀人的从来就是“日本人民”,从来不是“日本政府”。如何分开?
正是那些最普通、最平常的人,成为大屠杀的刽子手,为什么?因为他们天天看
像这部影片同类的资料和现实,杀人在想像中,在视觉中,已经不能称为“困难的事”。谁告诉我,南京大屠杀中,有没有角川这个人或者这样的人?原型是谁?
莫要拿虚假历史与营造血腥卖电影!看完电影感到仇恨,是因为它本身就丑恶。只有丑恶才传递仇恨。
0   hzxswyg评论于1天前
对于最后日本兵的自杀,我认为不能就可以认为该片是对侵略者的美化,理由如下
细节一:片中,角川说:“I study in a church school.” 我在教会学校读书,说明他与其他日本兵所接受的武士道教育熏陶是不同。
细节二:对于角川最后自杀,理由有二:(1)自己在中国打仗的精神寄托百合子死了。(2)看到这么多屠杀场面和自己的同伴最后丑恶的嘴脸变化,心理崩溃。
    这两点理由并不能说明日本兵对战争的残酷开始反思,而是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战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之重。
ps:看前,有人和我说,这是一部买过的片子,看完后,我发现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仔细推敲后,不难发现,这样一部电影是值得一看的,但对于导演在一些细节的处理方面还略显不足这是肯定的。
0   iehovah评论于1天前
在分级制度建立,审查制度改革之前,不相信中国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这种高度的大屠杀电影。
斯皮尔伯格可以不用考虑美德关系,不用考虑德国人民的感受,陆川可以不考虑避免伤害日本人民的感情吗?可以不考虑避免影响日中友好关系?陆川不考虑,制片方、电影局也会替他考虑的,所以,要把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区分开来,要把善良的日本军人和残忍的军国主义分子区分开来……南京、集结号的正面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试探审查制度的底线,扩展生存空间,一把火烧掉旧制度不现实,那就渐进的改良吧。
-2   douxinxian评论于1天前
中国的政权更替都是靠战争,难到就不能走选举吗?你给我找个选举出来的更替政权的国家呗?
0   akkafen评论于1天前    强烈推荐此片跟 纪录片《南京》,还有《拉贝日记》一起来看,大家就能看到此片的虚伪、无力、傲慢无知、预设情绪后编造故事。
 
    还有“逼真的场景”,给人们心低埋下恶的种子。    这绝不是 "一部立场、世界观公正,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电影"!
1   xflixq评论于1天前
没有看过南京南京的请看过之后再发言,个人认为,确实值得一看,确实不要带孩子去看,太重,太压抑。自己都有一种想杀人(日本人)的感觉。
0   06291229评论于2天前
刘烨:坚毅,勇敢的中国军人!
范伟:现实最终激发了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姜老师:勇敢的女人。
小江:本性善良的悲情的女人。
小豆子:希望……
0   hzjtyh评论于2天前
不管如何?作为中国人你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思考南京大屠杀,应该去包容所有对获得真理而作得努力,为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感谢陆川,如果不是他,我们还是课本的南京大屠杀,还是永远的思维定式,专家“定论”,因此对每个人,特别是中国人,不要去刻意地去回避或用狭隘的仇恨心理去看待它,否则会扼杀了为探寻真理的人,只有不断反思和探寻,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强盛,因为我们被太多欺负,我们为此承受了太多压力。支持《南京,南京!》,我会带我的家人一起去看。
-3   akkafen评论于2天前
"是一部立场、世界观公正,经得住历史和现实考验的电影"?我绝对不看的,也绝不信,没别的原因,就是这部片子居然“有定论”;作为历史的呈现,应该努力寻求“真相”,而不是设定结论之后,编制故事。
这篇故事强烈的表达了一种“我多么客观啊~~”“我们中国人多英勇啊”“日本人也是人啊”的情绪。大家该去看那部纪录片"南京"。
-2   zhoujun0851评论于2天前
死了30万是不能忘,可我想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死了多少?不都是中国人吗?我们的的制度有问题啊,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权更替都是靠战争,难到就不能走选举吗?
3   shayan评论于2天前
恕俺见少识寡,方知那总板着一副老脸的电影局,尚有如此有识豁达之士,实乃电影局之幸也!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希望多点,再多点,这才是电影之幸也!评论完毕!
0   yanchenyu评论于2天前
看了电影,在老婆的半强迫下去看的,怕看到的是中宣部的宣传片,抗日题材影片,看到《鬼子来了》居然被禁演,非常真实的东西被禁止,后来就基本不看了。不过看了这个片子,有真实感,但是整体感觉比较破碎,和《辛德勒名单》相比,觉得张力不够。总觉得有些事情的叙述,是为了叙述而叙述,有点设定答案再去找论证过程的感觉,不过这个也是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的通病,而不像《辛德勒名单》,平静的将整个事情娓娓道来,观众自己去寻找答案。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拒绝辱骂。现在还是认为《鬼子来了》是部最好的抗日题材的电影。
1   280512评论于2天前
上历史课一说南京大屠杀我就做恶梦!又恨,又气,又怕!我一定会去看的,要重新审视历史。教科书只是太浅,不能全揽!
0   xiuxiyixia评论于2天前
我一直没有勇气看反映二战中国人被屠杀的电影,害怕自己思想的肆意妄为亵渎死者。我想等心理再沉稳明净些再说吧。相关文章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相关网摘 相关小组
“靖国”,没完没了 [电影]同性恋电影史话 [电影]是是非非同性恋影展 独立≠阴暗——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后记 电影分级,不用等政府 《赤壁》剧照 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开幕 上海大学举行谢晋追思会 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闭幕 【图集】《梅兰芳》,陈凯歌“翻身之作”? 蒋雯丽陈奕迅车内调情《秘岸》被指“软色情” 章子怡新片被轰辱华 艳照意识大胆下跪挑逗老外_影音娱乐_新浪网 【4月第4周热门影片排行NO.10 霜花店】 《南京!南京!》为了不让悲剧重演_新民网 五一出游提示 电光倒影,王怡专栏 一一 南京大学 电影院 南京炮兵学院 新闻地图
 
世卫组织将流感警告级别升至5级卫生部印发《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公安部建成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安理会就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通过主席声明欧盟成员国就电信业改革方案达成一致美银法兴两大银行董事长被迫下台工商总局禁止经营者达成实施垄断协议北京一居民楼天然气泄漏   十大热门文章 网摘 01.0谁杀死了李丽云?“丈夫拒签手术致孕妇... 02.0高三学生: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 03.0面对猪流感,最该反思的是人 04.0高考作文,能不“华而不实”? 05.0我们还有传统吗 06.0成龙“中国人该管”说两岸三地差异考:... 07.0人性光芒在人间 08.0请不要打我,好不好 09.0面对猪流感,中国准备好了吗? 10.0领导讲话为什么冗长 01.0谁杀死了李丽云?“丈夫拒签手术致孕妇... 02.0看看兰州市政府部门的高效率 03.0郭建梅,你还在做公益律师呀? 04.0乡村教育,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05.0声声叹息荣智健 06.0面对猪流感,最该反思的是人 07.0高考作文,能不“华而不实”? 08.0“倒霉”的香港高官 09.0人性光芒在人间 10.0成龙“中国人该管”说两岸三地差异考:... 01.0“致命”的晚自习 02.0一个体育生的猝死 03.0专访纪宝成:“放开二胎刻不容缓” 04.0我可不可以不做官 05.0谁杀死了李丽云?“丈夫拒签手术致孕妇... 06.0他向法院院长下“决斗书”之后 07.0乡村教育,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08.0研究生扩招,我该不该高兴 09.0质检总局回应“三鹿官员异地升职” 10.0我们不是最可爱的人吗?——一位“基层... 01.0高三学生: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 02.0最后的代课教师 03.0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04.0【2009年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 05.0南方周末1998年度人物:朱镕基 06.0“致命”的晚自习 07.0【写真】一次航拍的意外发现:伤痕 08.0一个体育生的猝死 09.0372年守墓史曲终人散 10.0“国宝”丢了,还要丢脸? 更多...01.0南周言论自由的倒退 02.0告群组 03.0很经典.一个北京女孩写的 04.0好想有个肩膀靠一靠 05.0全球十大远古失落文明 06.0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吗? 07.0不可不知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关 08.0上诉理由仅写操字 男子涉嫌侮辱司法人... 09.0四川宜宾副市长陈光礼被免职 疑祸起打... 10.0中华孝星陈虹利网站 - 陈虹利 - ... 01.0浙江一所中学多名女生遭强奸 涉及多名... 02.0重庆解放碑下有人自焚!!! 03.0能用洋葱给iPod充电吗? 04.0穿短旗袍露大腿 中式毕业照引发网络大... 05.0深圳小贩刀捅城管 06.0表担心,院士称湖北已研制出猪流感疫苗... 07.0不找工作想做“鸡头” ?! 08.0嘉顿饼干/M&M’S牛奶巧克力豆不能... 09.0买给丈母娘的50岁生日蛋糕竟做成了这... 10.0女子给网店评“差评”卖家竟寄来大便—... 01.0浙江一所中学多名女生遭强奸 涉及多名... 02.0重庆解放碑下有人自焚!!! 03.0能用洋葱给iPod充电吗? 04.0穿短旗袍露大腿 中式毕业照引发网络大... 05.0深圳小贩刀捅城管 06.0表担心,院士称湖北已研制出猪流感疫苗... 07.0不找工作想做“鸡头” ?! 08.0嘉顿饼干/M&M’S牛奶巧克力豆不能... 09.0买给丈母娘的50岁生日蛋糕竟做成了这... 10.0女子给网店评“差评”卖家竟寄来大便—... 01.0浙江一所中学多名女生遭强奸 涉及多名... 02.0重庆解放碑下有人自焚!!! 03.0能用洋葱给iPod充电吗? 04.0穿短旗袍露大腿 中式毕业照引发网络大... 05.0深圳小贩刀捅城管 06.0表担心,院士称湖北已研制出猪流感疫苗... 07.0不找工作想做“鸡头” ?! 08.0嘉顿饼干/M&M’S牛奶巧克力豆不能... 09.0买给丈母娘的50岁生日蛋糕竟做成了这... 10.0女子给网店评“差评”卖家竟寄来大便—... 订阅更多...当天 7天内 30天内 所有 民调中心>>
最新调查
电影局副局长评价《南京!南京!》是一部“世界观公正、经得起现实和历史考验的电影”,您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是:
残酷之余不失冷静,是部好电影
不过不失,可以更出彩
美化侵略者,有“文化卖国”之嫌
没看过,无法评价
 
    查看投票结果
 
热门民调
74.97%的网友表示,如果放开二胎,自己会要两个孩子 
22.25%的网友认为,教育与就业脱节,工作找不到人 
45.57%的网友认为,“学士后”、“硕士后”制度完全是无稽之谈 
61.07%的网友认为,经济大环境不好,房价还会降 
83.8%的网友认为,个税起征点早就该提了,最好提到5000 
返回顶部南方周末官方网站----www.infzm.com
服务 网摘 小组 专栏 论坛 商品 电子报刊 资讯 新闻 经济 文化 评论 图片 生活 RSS订阅 手机报 广告 关于我们 infzm.com 南方周末 名牌杂志 南方人物周刊 品牌活动 南周公益 创富·500强 合作伙伴 加入我们 官方博客 站点地图 用户守则 版权声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南方日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农村报 城市画报 名牌 南方人物周刊 南都周刊 风尚周报 第一消费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35号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