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面对历史,抚平伤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1 05:46:35
发生于70年前的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中国人心头一道流血的伤疤。正当相关纪念活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中国政府依然未能就如何抚平旧伤给出回答,这个时候,一些中国民间人士将疗伤止痛的重任压上了自己的肩头。
几位电影制作人投资了数千万美元,为的是让1937年12月的人间悲剧再现在日本观众、甚至是西方观众眼前。是年,日本军队攻陷了南京这座中国当时的首都,数十万平民生灵涂炭。
在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的礼堂中,一场低调得多的演出也拉开了帷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刘海平将当年的一幕搬上了舞台,由九位中国及日本的大学生担纲主演。
由于抗日战争及中日关系依旧是个高度敏感的话题,以致于校方在首演当晚安插了数名便衣警察散坐于观众席间,以防范任何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刘海平指出,南京大学非常担心学生们可能会情绪过激,在演出后煽动骚乱。他将此次演出称为高风险之举。在中日两国不和谐音符频传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团体表示他们希望能通过软性外交的手段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
仅就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而言,中日两国政府就在诸如日本方面是否已经以中国人可以接受的态度进行了道歉、以及平民的确切死亡人数等基本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平民死亡人数的统计颇为复杂,因为当时的屠杀正是以清剿假扮成平民的军人为借口开始进行的。中国政府认为有30万平民死于南京大屠杀,但日本政府修订后的教科书称估计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其中包括7万-8万平民。
2005年春天,中国的多座城市都爆发了抗议日本修改教科书的反日游行。对中国人而言,屠城记忆清晰如昨,加之日本方面屡屡拒绝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道歉,这些因素都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感推至顶点,当时中国政府对这种情绪的宣泄也无意横加阻拦。
维护和平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继欧盟(European Union)和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目前共有12.5万名日籍人士在华生活,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均供职于日资企业。
日本民众对中日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看法不一;不过十多年来日本首相一直承认这场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并就此表示了歉意。
今年3月份由20名学者组成了一个名为日中联合历史研究委员会(Japan-China Joint History Research Committee)的机构,意在解决引发双方争议的历史问题。不过,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日本分校亚洲问题研究主任杰夫•金斯顿(Jeff Kingston)指出,该委员会实际上是让拥有政府背景的中国学者与毫不同情中国人战争遭遇的日本修正主义者短兵相接,其结果是双方注定各不相让。
该委员会的日方主席北冈伸一(Shinichi Kitaoka)表示,金斯顿将日本学者称为修正主义份子纯属无稽之谈。他承认战争是个悲剧,但他表示希望中国人不要再将目光停留在这一页最黑暗的历史之上。
Kitaoka指出,如果双方能够同意各自保留不同意见,那么就算是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了。
与此同时,文化上的探求从未停止。有一些文化项目意在让两国人们走到一起,还有一些则聚焦战争本身,并激发大家展开讨论。
无论怎样,目前至少有四部大型电影制作已经或即将出炉,届时将会有大批观众直面这一历史事件。
上个月,中国第二大电影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发行公司(Hua Xia Films)在全国范围内上映了纪录片《南京》。这部电影改编自张纯如(Iris Chang)的纪实文学作品《南京暴行》(The Rape of Nanking),由美国导演、奥斯卡奖得主比尔•古登泰格(Bill Guttentag)编剧并执导。这部电影于7月7日首映,以此纪念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南京》这部纪录片以对战争幸存者和日本老兵的采访为主要内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报导,当这部电影7月份在南京放映时,至少有两家影院将票价打了四折,为的是鼓励更多人前来观看。
《南京暴行》的作者张纯如在2004年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一部文献电视片中将讲述她的生平,为了纪念《南京暴行》出版十周年,也为了祭奠70年前那些飘逝的生命。
香港导演严浩表示,他执导的影片《南京圣诞1937》今年年底前将在南京开机拍摄。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等了整整四年的时间,直到今年3月份才正式通过了中国政府审批。
据加州Endeavor Talent Agency旗下Endeavor Independent的负责人格里汉•泰勒(Graham Taylor)表示,公司正在帮助严浩筹集影片拍摄的资金,估计这部片子将耗资3,500万美元。
严浩表示希望影片能获准在日本放映。他说,这并非一部意在挑起仇恨的政治影片。
另外,在吉林省长春市,影片《南京!南京!》的剧组人员正在布置一处占地165英亩的大屠杀场景。影片导演陆川说,目前影片投资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部分资金来自吉林省政府。
今年以来,至少有两部战争题材的戏剧作品让中日两国的演员走到了一起。今年3月份的香港艺术节(Hong Kong Arts Festival)上,来自北京和东京的专业演员们共同演绎了一部话剧作品,话剧表面看起来是有关日本在中国兴建工厂的寓言故事,实则影射了那场中日战争。
这部话剧由中国导演李六乙和日本导演平田织佐(Oriza Hirata)联袂编剧,尽管两人言语不通。
刚开始的时候,两人存在意见分歧,他们对于演员应该如何提及二战有不同看法。李六乙认为应该直白地表述、而平田织佐则希望能够微妙地表现日本在二战中的角色。最终李六乙做出了妥协,去掉了剧中直接提及二战的内容。“对于我而言,这部话剧与政治无关,”李六乙这样说道。
在南京大学,刘海平的学生演出最初也面临着强大的阻力。刘海平为他的学生演员选择了一个发生在南京的有关日本人的故事,结尾是一个日本人向一个中国人的死表示道歉。
这个剧本曾令该剧的学生导演Michiyo Oi感到震惊。她说,她对此难以接受,这显然是日本一方在为这场战争道歉。
Oi说,她的母亲一开始对她的安全感到担忧。母亲担心她会因为是日本人而在南京受到伤害。但Oi说,当后来到东京进行演出时,她的母亲喜极而泣,对女儿能参加让昔日敌对的两国走到一起的活动感到自豪。
Oi称,她上初中时使用的课本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只有一行。她参加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想亲自了解这个事件是否是夸大甚至伪造的。
她用了一周的时间采访了南京的幸存者,希望能找到办法重写剧本,将战争仅仅作为背景,而重点反映中日青年在中国的首次会面。
她的经历被拍成了一部记录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以英语、中文和日语三种语言发行。Oi毕业的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为这部记录片提供了资金支持。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和南京大学还计划组织两校学生进行有关二战的论文竞赛。刘海平说,目前正在筹备另一部中日学生出现的剧目。
在首场演出结束时,南京大学的观众纷纷鼓掌祝贺,对日本演员也是如此。刘海平称,现在我们只想继续保持这个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