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受益:执政党的立党之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09:11
 苏联垮台前不久,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个苏共威信的调查。在被调查者中,认为苏联共产党仍然能够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反占4%,认为能够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占7%,认为苏共能够代表全体党员利益的仅点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利益的则高达85%。勃列日涅夫到时期,已经使苏共干部利益普及化、制度代了,哪一级的领导得到什么样的补贴,配什么样的车,住多大的房,都有明文规定。有了官位,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特殊阶层,利益也会随之而来。而更重要的是被当时领导所忽略了。那就是他们的利益是以剥夺普通群众,以拉大与群众利益距离为前提的。

      但是真正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不关心自己名利得失的,恰恰是那些普普通通的群众,因为他们没有既得利益。但在几十年里,没有任何人问一问普通的工人、农民、党员、党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应该如何去治理,他们被视为天知的受人冷漠的群体,成了天人问津的边缘化群体。

      苏联解体时,当苏联红旗落下,俄国三色旗升起时,周围的人群竟忽然响起了一片喝彩的掌声。

      2004年5月13日,印度大选有了正式的结果,一向被看好的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全国民主联盟败给了在野8年的国大党。舆论一片哗然。但当尘埃落定后就会发现一些情理之中的东西。

      在此次选举中,作为全国民主联盟一面旗帜的南部重镇安德拉邦,在大选中只获得邦议席中的47票。国大堂及其盟党则获得了226席。

      印度有30个邦和中央直辖区,一个省长选举淘汰,本不应大惊小怪,但原省长奈杜却非同一般。他在位9年,政绩显著,声誉正隆,他所进行的经济改革成绩显著,被世界银行评为经济改革典范。首府海德拉巴市容整洁,比首都还强。信息产业园和生物园国际知名,像微软、甲骨文等世界著名的软件公司纷纷在这里落户。

      总之,奈杜乃是执政联盟中的一面旗帜、一个光辉的典范,一个不会失败且继续上升的政治明星。但是选举是无情的,选民还是将这位改革英雄淘汰了。

      归根结底,失败在于经济改革没有使广大的穷人受益,忽视了广大农民的基本追求和根本利益。调查显示、认为政府的经济改革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的只占15%的人,而认为只有富人受益的则占到53%。有39%的选民认为经济改革占只让海德拉巴得到好外,而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利益却忽视了。

      本次选举被比喻为“砖瓦战胜了鼠标”。奈杜整天被技术官僚和科技精英所包围,却对菜篮子工程失去了兴趣,对百姓福利失去了关心。百姓需要面包水电和住房,他却给手机、电脑和礼堂。穷人需要雪中送炭,但却只给富人锦上添花。认为信息技术给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只有5%,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任何作用的则高达81%。

      政府工作要围绕广大百姓利益,一旦疏远了百姓,必将遭到无情淘汰,为少数精英服务,还是为广大百姓服务,是政治家政治好坏的分水岭,又是执政党成败的根本。

      改革开放,各阶层、各群体利益重新被分配,有一部分人利益受益,但同进也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在所有群体中,党政军官员和国家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私营业主、技术精英、文代精英、下岗工人、农民、贫困人口在这场巨大的利益变中变化最为明显,反差也最大。假如改革受益者只占少数,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到改革的多少成果,那就值得社会的关注和执政党的极大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