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三级联创”推动农村党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0:04:59
湖北以“三级联创”推动农村党的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该文章阅读量:274次】【字号:大中小】
近年来,湖北省立足农业大省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农村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党的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力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发展——
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根本目的
湖北省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把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围绕促进农村科学发展谋划部署“三级联创”活动。2003年以来,我省各级党委紧跟农村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着眼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开展“三级联创”(争创先进县(市、区)、“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活动,并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提升创建水平。2008年,省委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列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目标。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把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到“三级联创”活动中去。一是着力提高基层领导班子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力选拔那些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善谋发展的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以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干部心无旁骛抓发展,潜心静气干事业。二是着力转变基层干部服务农村科学发展的方式。探索干部帮助农民研究市场、熟悉市场、进入市场的办法,拓宽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开展“建基地、建公司,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建双带”活动。三是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省委、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坚持走农工商并举、种养加结合的路子,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用农村科学发展的成果检验“三级联创”活动的成效。2003年,省委组织部按照中央关于“三级联创”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考评细则》。省委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试行)》等四个配套文件,每年对各市县区党委履行责任制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在考核内容上,既看党建工作,又看经济工作;在考核方式上,既看群众评价和反映,又看工作作风和实绩。重点抓好县(市、区)委及其书记的实绩考核,有效促进了责任制的落实。
以人为本、激发活力——
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关键环节
湖北省在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工作中,坚持尊重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相统一,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扩大党内民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2003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在6个县(市、区)开展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及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试点,重点探索党代表直选制、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党代表任期制、重大事项票决制、评议制等有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2005年以来,又在13个县(市、区)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有的地方还将党务公开直接延伸到村级党组织,一些乡村党组织探索建立了党员议事会、党员代表旁听乡镇党委会等制度,培养党员的民主意识,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在全省总结推广了基层创造的农村“两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决策、“村民说事”制度、党员和群众代表“议事恳谈会”等民主形式,形成了基层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以党内关怀引领社会关怀。近年来,各级党委着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困难。在政治上树立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市、区)领导班子,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在经济上让乡村干部真正得到实惠,在生活上帮扶困难党员。完善适当补贴基层干部制度,有的地方给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给退下来的村干部发放补贴。通过这些措施和办法,大大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以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全省各级党组织立足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本领,以乡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依托全省“五好”村党组织,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坚持不懈地抓好教育培训,形成了省级示范培训、市县重点培训、基层党组织普遍培训的培训体系,每三年对全省农村党员干部普遍轮训一次。大力实施“三培养”活动,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改革创新、破解难题——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不竭动力
多年来,湖北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使“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深化。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各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专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化的需要,积极探索村村、村企、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方式;适应村组合并后村组规模和党员数量的变化,积极探索在村一级设立党委或党总支,在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农村社区化管理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及其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组织格局。
创新农村基层领导班子选任方式。在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全省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即由群众推荐和党员推荐确定提名候选人、组织考核确定正式候选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改进选任方式,实现组织选人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做到了“副职差额”与“正职选优”同步;公开推选程序,实行阳光操作,解决了“暗箱操作”和“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一些地方还大胆创新村级党组织选举制度,在村党组织换届中探索实行“两票制”选举,即先由全体村民对党员投信任票,按得信任票的多少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初步候选人人选,再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由党员投票选举村党支部书记,拓宽了选任基层领导班子的路子。
创新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湖北省改变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的工作紧密衔接起来,把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结合起来,使每个党员无论是在流出地还是在流入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从2005年开始,省市县乡层层建立了流动党员动态信息管理库,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变化情况,探索实行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模式。
来源:求是      来源日期:2008-10-3       本站发布时间:2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