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剩男剩女只有亚婚男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1:57:16
没有剩男剩女只有亚婚男女(2009-04-02 08:06:20) 标签:邵明波 男女关系 剩男剩女 亚婚男女 社会宽松 人性解放  分类:社会观察

    近来关于“剩男剩女”问题成了网络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博客上,很是吸引眼球,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点击率都会直线上升。不过在我看来,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什么“剩男剩女”,只能有“亚婚男女”!

一、判断标准太老旧

    判断“剩男剩女”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得分析一下男女关系的内容与实质。看来看去,无非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围绕男女那档子事,“感情驱动”也好,“生理满足”也罢,灵魂和肉体获得“交融”就好!区别在于是在家里“合法”地“云雨”,还是在宾馆里掐着“钟点”“快活”。“三个基本点”呢,一是婚姻状况,差异在于“有证操作”还是“无证办事”;二是有无家庭,表征之一就是一日三餐是在家自炊自饮,还是出去来点红酒点根蜡烛的小情调;三是做丁克过二人世界,还是要个孩子操心费力。

    其实所谓的男女关系,说起来复杂,简单细化一下,也就是这些了。不过这是“70前”男女执行的标准,“70后”的标准早就“改版升级”了,尤其是“80后”,升级改版的速度更快,“90后”也在“新版测试”之中了。虽然尽管版本不断升级,新功能、新亮点、新把戏层出不穷,“一个中心”还是亘古不变的。就像比尔·盖兹玩的花样再多一样,倒饬来折腾去,也还是一个操作系统而已。即使日日新、人人新,究其本质,还能新鲜到哪里去?但这“三个基本点”,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差异大了去了。拿老版本应对新系统,岂能套到点子上?使用于80后乃至90后,更是“鸡同鸭讲”,说不通的。

二、男女关系变化快

    男女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尽管实质内容一样,但程序不同性质好像也会变的。领证、办酒席、入洞房,经过这个标准程序,那是大家认可的男女关系,随你怎么的都行。没有经过这个程序的就进入实际操作的,那叫“男女关系”,当然很久以来是不被认可的。别小看这个引号,性质可差远了。曾几何时,你要是犯了“男女关系”问题,任你根红苗正、本领高强,你想进步啊发展啊,门都没有!

    当然这是70前男女的遵守的“规则”。如今这世界变化快,一切都在“与时俱进”,70后、80后可就不太在乎这个了,程序已经无所谓,只要有内容就好!按照老版本的程序走的虽然还大有人在,按新版本的玩的可是越来越多了。男女关系不仅仅只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或者一对若干,只要人家愿意,你管得了吗?《婚姻法》都改过了,只要男女之间两厢情愿,就是“通”不是“强”啊。至于那张纸,有了可以撕掉,撕掉可以再领,即使没有,也无关“云雨”,“快乐”就好。你要操心,那也是闲吃萝卜,一边呆着去吧。

    本着这个原则,即使是只有“二把手”、“三把手”或者“小蜜”的位置,只要自己可以接受,感觉良好,别人也就用不着计较了。偶尔“天亮以后说分手”,享受一下露水之欢,好像也无不可。在如此宽松、如此方便、如此率性的环境下,除非身心俱废、灵肉俱残,或者别的什么不明不白的原因,可以置“男欢女爱”于不顾,估计没有男人更没有女人会“剩下”的吧?

三、亚婚状态质量高

     所谓“剩男剩女”,其实用“亚婚男女”这个词描述,也许更合适。有那么一些男女,不受传统风习的左右,不怕世俗眼光的笼罩,更不惧流言蜚语的骚扰,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两性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途径满足生理需要,依据自己的嗜好解决感情饥渴,这是社会状态发育更良好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来,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上。实际上社会环境的逐渐宽松带给人们生存空间的自由度,可能更值得重视。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还不是越来越接近“人性解放”了嘛!

    从大家总结的“剩男剩女”特征来看,一般是些“五高男女”:学历高、工资高、品位高、情商高、欲值高。他们或者她们文化素养、生活情趣属于尖端人群,良好的职业和不菲的收入为尽情享受人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定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花前月下,不再是白头偕老,也不再是饮食男女,而是“我的情感我做主”,感情至上,享受至尊,快乐就好。没有婚姻,不等于没有男女交融,没有家庭,不等于没有安逸生活,没有儿女,不等于没有价值意义,没有家庭细胞,也不等于没有和谐社会!

    人类已经进化到如此水平,那还有什么“剩男剩女”?只有“亚婚男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