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以人为本”考验2009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16:36

《联合早报》“以人为本”考验2009年

点击:2  评论0  2009-01-13 08:23  发布者:泥中莲花
● 叶鹏飞

  回国度完假再来到北京的住所,报贩按原先的指示,把度假期间的所有报纸整叠送上门。每日翻完当天的报纸,再用做功课的心情拨出点时间看累积的旧报纸,逐渐得出一个印象:今年将会是个考验“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重要年份。

  厚厚的旧报纸还没有翻完,但是至今看到元旦前后这段时间的新闻,感觉到当局对于“民生”的关注与措施正持续加大。

  随便抽查,发现前一周左右的新闻标题就包括:粮食最低收购价将继续提高、中央拨90亿补贴困难人群、大学生摆上就业工作首位、卫生部:遏制医疗机构创收倾向……

  除了中央政府,各地政府也纷纷加大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以首善之区的北京为例,新闻标题就有:城区中小学今秋免教科书费、朝阳155所中小学教师将加薪、退休养老金调至每月人均1830元、37万低收入人群可申请临时救助……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措施,矛头无不直指社会长期抱怨的领域:三农、教育、医疗、社保,加上随着经济环境恶化的就业问题,这些困扰社会与政府的难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更显突出。

  中国政府去年中央财政收入突破了6万亿元,一举跃升到6万572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万4276亿新元)的超高纪录,比上年实际财政收入增加8%。这意味着当局在有心之际,也有力实施惠及民生的措施。

  但是,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这一波环球经济困局,已经证实将冲击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北京在今年或许有能力在民生议题上“破财消灾”,并不代表着接下来也可以保持同样的力道。

  此外,用财政投入的方式也只能缓解一时之需,治本之道还必须另寻途径,而且需要付出的努力恐怕比单纯的财政投入更艰辛复杂。

这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主要挑战,是暴露了制度惰性所累积出来的结构性弊端。这些弊端虽然都不新,中国舆论对之也耳熟能详,然而在经济持续多年双位数增长的荣景下,政府和社会对它们都可以用得过且过的态度;在经济退潮的时刻,它们就如在沙滩上星罗棋布的碎石,没有了海水的浮力,弄潮儿的双脚势必要被它们割得血流如注。

鲜少有海内外的中国观察者会怀疑当局对“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诚意,这种从“把饼做大”转变为“把饼分配好”的政策方向转变,数年来有迹可循且一以贯之。正是在疾风劲草的关键时刻,观察者的角度会从当局的诚意,转放到施政决策的毅力及决心。

  吊诡的是,经济危机催促着改革的急迫性,同时也增加了改革的艰难度及风险。在风平浪静的时刻,改革的具体内容可以争论,可以继续循序渐进、从容不迫;面对惊涛骇浪的冲击,改革的成本骤然加剧,可是不改革的后果同样难以低估。

  中国总理温家宝前天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所说的一句话,正可以用来形容眼下的形势。他说:“抓早了事半功倍,抓晚了事倍功半。”

  如此两难的局面,恰好形成了对“以人为本”的真正考验。在通过财政投入缓解眼下民生困局之余,2009年也势必挑战着中国政府能否在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的病源,让“以人为本”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