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声称“人民万岁”的反人类罪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30:36
一个声称“人民万岁”的反人类罪犯 作者:王晓渔 提交日期:2006-11-6 14:32:00 | 分类: | 访问量:5359 作者:王晓渔

  很多历史事件,在发生之时悄无声息,需要经过很多年的磨洗才会凸显出它的意义。但2006年11月5日,这一天刚刚过去,我们却可以确信它已经成为历史无法回避的关键时刻。根据新华社消息,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对杜贾尔村案的判决结果,前总统萨达姆被判绞刑,罪名是谋杀和反人类罪。关于这次审判,有着诸多评论,有的表示审判由美国操纵,还有的甚至认为宣判日期都跟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有关。这些说法事出有因,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应回避事件的核心,即萨达姆的反人类罪名是否成立。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还没有谁能够推翻法庭的这个宣判。

  反人类罪,又称反人道罪或危害人类罪。1920年8月10 日,协约国在签署“对土耳其和约”时首次提出反人类罪这一法律概念,在二战之后的纳粹审判中被广泛使用。一些伊拉克法官熟悉本国法律,却对有关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法律十分陌生,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这些法律。但是,战争罪和反人类罪都属于国际法,并不因为某一个国家否认它们而失效。耐人寻味的是,萨达姆得知宣判结果后咆哮:“伊拉克万岁!伊拉克人民万岁!”一个口称“人民万岁”的前总统,被法庭判以“反人类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萨达姆所说的“人民”与法庭所说的“人类”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不妨从萨达姆的小说说起,他曾经在《扎比芭与国王》里写到村姑扎比芭和丈夫、国王之间的三角恋爱。与常见的“国王强抢民女”不一样,第三者国王成为村姑的梦中情人,丈夫却成为强奸村姑的第三者。小说到处闪烁着“正义”的光芒,比如小标题:“全身心地去为人民而活着”、“成为最完美的人”、“当人民的公仆和领袖好”、“心灵的光芒才是真正的光芒”。可以看出,这里的“人民”根本无法享受到“人类”的普世权利,只是萨达姆随意挥动的“人质”。小说中扎比芭为保卫国王的权威失去生命,发生在1月17日,这正是1991年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的日期。通过这种叙事,萨达姆将自己侵略科威特(国王勾引村姑)的行为重新编码为反抗美国强权(那个丈夫及叛乱者)的正义之举。(参见拙作《独裁的文学老年》)

  有媒体将萨达姆在法庭上的表现称作“王者风范”,这种说法以赞美的方式从反面揭示了萨达姆的自我定位。这位前总统的行为方式更像小说里的国王,他所谓的“人民”只是“臣民”的代名词,他们会主动为国王献身。国王与总统的区别在于,前者面对臣民而后者面对选民。当然,伊拉克也有选举,就在4年前萨达姆还在选举中以100%的票率当选伊拉克总统。后来,萨达姆在监狱中看了一段电视录像,录像内容是伊拉克临时国民议会选举伊拉克新总统的片断。据现场官员说,萨达姆显示出“震惊”神情。这种“震惊”,正是他看到臣民变成选民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反应。

  与萨达姆同时接受宣判的还有其他7名前政府高官,其中一位在听到宣判之后一脸“无辜”地辩称自己与杜贾尔村案没关。我相信,在屠杀发生时,这名高官一定不是直接的行刑者,他极有可能根本不在现场。但正如当年不少纳粹官员并未亲临集中营,只是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批示了一些文件,但他们后来在审判中并没有豁免于种族灭绝罪和反人类罪。他们手拿钢笔在纸上划动的几个动作,使得无数生命迅速消失。“不知者不为罪”并不适合现代法律,那名前政府高官的“无辜”或许是真诚的,可是他依然要为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杀人不见血”的反人类罪犯通常文质彬彬,更容易博得同情;“双手沾满鲜血”的行刑者往往面露杀机,会被认为死有余辜。但前者要比后者承担更多的责任,钢笔有时要比机枪更有杀伤力,也比机枪更有掩饰性。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一个行刑者的宣判,公众可能毫无争议;对一些手无缚鸡之力却又犯下反人类罪的前政府高官的宣判,会引起方方面面的争论,这一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