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贸易非政治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34:11
商务部《WTO经济导刊》  来源: 编辑:  2005-11-1 8:50:23阅读量: 177  发送给好友  【关闭】
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颇受世人好评。所谓和谐就是要广泛关照各方利益。把它放大到国际经贸关系就是寻求共赢。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解套贸易问题政治化。政治上求同存异,经济上寻求互惠双赢。中美关系是贸易问题政治化的典型范例,曾给中美双方经济利益带来损害。美国的一些保守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其狭隘的政治目的,极力把中国妖魔化,不顾美国巨大的在华经济利益,硬说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本身对美国就构成威胁。
一桩很普通的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本来对美国最为有利,也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但却被美国保守利益集团说成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因而半途而废,可见贸易问题政治化是多么的荒唐。它们主张制裁和打压中国,疏远中国,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而不顾这对美国经济利益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对世界经济会造成多大损害,且勿论对中国会造成什么损害,损人又害己,实为不智。
中国加入世贸,中美互相给予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排除了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这个中美经贸关系的拦路虎。但是,极端保守势力仍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借口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这是“中国威胁论”者惯用的伎俩。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连年较大的贸易顺差已引起美欧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惴惴不安。它们担心中国走上极端的民族主义,经济实力壮大之后会实行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从而损害它们的利益。中国对这些担忧应该在国家政策法令上给与正面的回应,以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这就是负责任的贸易大国最有力的体现,它反过来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他人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自己在政策和言行上也应避免把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在产业政策辩论中尤应注意避免走极端,不要动不动就祭起保护民族工业的大旗来反对外资的参与或以此要求国家的支援。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也不应都借用爱国主义的口号,抱怨付出专利费高也带上民族主义情绪,其实这些问题都应该由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搏杀中去争得有利于己的地位。中国长期遭受外侮,一般百姓有这种情绪完全可以理解,但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应有清醒的认识。
斗转星移,正像毛主席在诗句中描绘的那样,“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声明要做负责任的贸易大国,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中国最为有利。中国应张开双臂欢迎外资,外企、外技到中国来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把它们拒之门外。海纳百川,方能成其深。一切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外国专利、知识产权会得到充分的保护,它们的研发成本会得到合理的报酬,它们的资本也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就是中国竞争力不衰的源泉,而绝非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出口补贴之类等原因,外国经济学家已经慢慢地领悟了其中的奥妙。
中国从大局看,处于非常有利地位,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出口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贸易顺差仍然较高。只要不发生大的逆转,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受到一些局部的不公平待遇,应该耐心地进行解释,据理力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到世贸组织去裁决。绝不要凭意气,图口快,把局部的问题政治化,授人以柄,为“中国威胁论”者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不管是汽车业、信息产业或其他任何产业寻求建立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标准都是难能可贵的,但只有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同外国产品、品牌公平竞争才能经得起考验。依靠国家强制权力只能一时保住国内市场,不让外人染指将不可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国际品牌,中国产品也不可能顺利进入外国市场。中国已经深深融入了世界经济,这是制定我国产业政策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