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周练(1956年—1976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2:17:11

30

汾阳中学高三历史周练(1956年—1976年)

一、选择题(20×3)

1,中共八大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这主要表现在(  )

①把经济建设确立为党的中心任务②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工业国的任务④强调制定经济建设方针必须符合国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下列做法违背了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有(  ):

①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大炼钢铁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年份

原粮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4,下表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出现上表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5、建国以后的下列铁路建设项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①成昆铁路②兰新铁路③包兰铁路 ④湘黔铁路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改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局面是在(   )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B.一五计划建设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    )

    ①王进喜        ②王崇伦        ③雷锋          ④向秀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1964年周恩来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9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   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 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

10.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

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

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

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1.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大炼钢铁,浪费资源,恶化环境

B、编造农业高产卫星,浮夸风盛行

C、人为拔高公有化程度,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D、终端了纠“左”倾错误的进程

12、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发展  B.减缓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13.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得出的教训是(   )

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

B.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14.“文革”期间,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

     ①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②中美正式建交③中日邦交正常化④成昆铁路建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5.“文革”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实际工作中的纠“左”主要表现

①国民经济实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  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③  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④  否定“两个凡是”

⑤  为“反右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平反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

16.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较前一年增长了9.2%,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文革”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

C.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采取了有效措施

17、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义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问,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得到的。”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
A.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文革的错误和成就
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政治生活无关
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    
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

18.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19、以下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贯穿始终

B.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顽强生命力

C. 粉碎了两个“左“倾错误集团

D.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最严重的错误

20.1956年、1966年、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重要事件较多的三个年份,各有许多非常典型的词语、词组在当时的报刊上出现的频率较高,以下所列只有一组中的词语、词组都是属于同一年使用较多的是(   )

A落后的农业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司令部大字报  大快人心、

B综合平衡  个人崇拜 红宝书  三大改造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C这样文革小组 红卫兵 破四旧 造反有理 反击右倾翻案风

D巨星陨落 无限悲痛  天安门事件  一举粉碎、举国欢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DBCAD  BCDDC  CDDDD  CDBCD

26.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DBCAD  BCDDC  CDDDD  CDBCD

26.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DBCAD  BCDDC  CDDDD  CDBCD

26.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DBCAD  BCDDC  CDDDD  CDBCD

26.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DBCAD  BCDDC  CDDDD  CDBCD

26.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DBCAD  BCDDC  CDDDD  CDBCD

26.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70

46


            100

23

7.1


          1928年  1931年  1942年  1948年  1952年   1956年

 

请回答:

①   1931、1942、1948年连续下降的原因及结果是什么?

②   简述1952—1956年上升下降的原因及结果

③   分析图示上的两次下降有哪些不同?

 

40、1931年下降原因,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倾销“过利”商品,严重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四大家庭为首的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采取强制掠夺的方法,使民族工业受到摧残,压迫。日益萎缩。1942年下降原因;在沦陷区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掠夺;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编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四大家庭的经济垄断,特别是对工业的垄断,使民族工业遭到破产,1948年下降原因;国民常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应付军费开支,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纷纷倒闭;美帝国主义华经济侵略,勾结蒋介石硬座,  取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立地位,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个摧毁性的打击。

(2)1952年上升的原因及结果;建国初,人民政府合理高速了工商业,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等政策,高速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服务,命名私人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下降原因及结果:为贯彻常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年——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使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

(3)下降的性质不同,前面的下降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受到帝国主义,中国在人民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4、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二战前,中国、朝鲜、埃塞伥比亚、西班牙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反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民、和平的斗争。

这一时期历史特点,可以概括为:

① 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进而走向战争。

②法西期主义侵略扩张的反法西期、维护民主、和平的斗争的矛盾逐渐演变为主要矛盾。

[重点难点解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