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赤壁之战和赤壁诗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25:40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这其间也就有当今人们常说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这两种景观结合的古迹胜境。蒲圻赤壁是形胜之地,更由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发生的曹操与孙权、刘备之间的一场规模战争,越发著名,真可说是闻名遐迩,著称中外。

    日前,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来电,命我参加湖北省咸宁市主办,赤壁市具体举办的“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节”暨“三国赤壁文化研讨会”。盛情难却。只是我对赤壁之战和“赤壁文化”向无研究,赴会在即,只能勉为短文,略谈浅见,难免贻笑大方。

    我记得,伟大诗人杜甫诗中不止一次写到赤壁,十二韵二十四句排律《过南岳入洞庭湖》中写道:“……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这首诗的题名有费解处,注家解释多有不同,但从诗的内容来判断,明显是诗人离开公安,去往衡州途中的作品,这诗写的是诗人乘舟,沿江而下,进入洞庭湖,在江湖连接处的感受。江水向北转东,悠悠通向赤壁,湖水浩浩流经南边的苍梧。清人仇兆鳌注这诗说:“帝子”句承“苍梧”句,“曹公”包承“赤壁”句。同时说:“此远览古迹也”。所谓“远览”,当不能理解为真的能够看到,只是诗人感兴而已。

    从杜甫诗句,可以发现诗人把赤壁鏖兵的结局看成是“曹公屈壮图”。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壮图”呢?应当是统一中国的壮图。即在我们今天看来,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就其总体而言,实质上是地主阶级之间的统一战争。在赤壁之战发生之际,最有实力来统一华夏的当数曹操。他在建安十三年秋进兵襄阳、江陵,扬威耀武,挺进神速,为了追击刘备也是为了抢占江陵,先头部队竟一日一夜争行三百多里。在接受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后,声势更大,水陆两路,沿江并进,指向东吴。《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当时曹兵号称“水步八十万”,所以东吴将吏多有言降者,但据周瑜“以实校之”,判断曹操南下江陵,所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所以荆州降卒,“亦极七八万耳”。那末此时曹兵也有二十五万人左右。主张坚决抗曹的周瑜这时只“请得精兵三万人”。而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周瑜、程普与刘备由夏口溯江而上迎敌时,“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实际投入战斗的只有两万人。那末刘备有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时只有一万人,合起来也只有两万人。而且刘备是否将他能调动的人马全部投入战斗,尚有疑问(《江表传》记他只投入二千兵力)。如果全部投入,孙、刘联军就为四、五万人,较之曹操的兵力,是一与五之比,但曹军却失败了。所以向来史家认为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文/邓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