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5:59:41
国家统计局 2008-11-17 10:29:27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因而我国的高速增长期至少与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的韩国持平或更长,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8-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单位:%
国家和地区
1978年
1979年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1979-2007年平均增长率
世界总计
4.4
4.2
2.9
4.1
3.9
3.8
3.0
美国
5.6
3.2
1.9
3.7
2.9
2.2
2.9
欧元区
3.1
3.9
3.6
3.9
2.7
2.6
2.2
日本
5.3
5.5
5.2
2.9
2.2
2.1
2.4
中国
11.7
7.6
3.8
8.4
11.6
11.9
9.8
中国香港
8.5
11.6
3.9
8.0
7.0
6.4
5.6
韩国
9.3
6.8
9.2
8.5
5.1
5.0
6.4
新加坡
8.5
9.4
9.2
10.1
9.4
7.7
7.1
马来西亚
6.7
9.3
9.0
8.9
5.9
5.7
6.2
印度
5.7
-5.2
5.5
4.0
9.7
9.0
5.7
俄罗斯联邦
 
 
-3.0
10.0
7.4
8.1
0.1①
巴西
3.2
6.8
-4.3
4.3
3.7
5.4
2.7
 
注:①为1989-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本文中国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组织。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GDP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GDP仍位于世界第四位,但已是位于世界第三位的德国的99.5%,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8%上升到6.0%,提高了4.2个百分点。
 
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1978年
2007年
国家和
地  区
国内生产
总 值(GDP)
占世界
比重(%)
国家和
地  区
国内生产
总 值(GDP)
占世界
比重(%)
世界总计
84315
100
世界总计
543470
100
1
美  国
22769
27.0
美  国
138112
25.4
2
日  本
9676
11.5
日  本
43767
8.1
3
德  国
7166
8.5
德  国
32972
6.1
4
法  国
5018
6.0
中  国
32801
6.0
5
英  国
3220
3.8
英  国
27278
5.0
6
意大利
3036
3.6
法  国
25623
4.7
7
加拿大
2147
2.5
意大利
21075
3.9
8
巴  西
2008
2.4
西班牙
14292
2.6
9
西班牙
1559
1.8
加拿大
13264
2.4
10
中  国
1473
1.8
巴  西
13142
2.4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二、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11倍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GNI水平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人均GNI只有190美元,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7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360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1倍。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1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9.2%,比1978年提高了9.1个百分点。2007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9.7%,比1978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7年的132位。
 
1997-2007年中国与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比较
                                                           单位:美元
位次
1997年
2006年
2007年
国家和
地区
人均国民
总收入
国家和
地区
人均国民
总收入
国家和
地区
人均国民
总收入
1
列支敦士登
50000
卢森堡
76040
列支敦士登

2
卢森堡
47740
百慕大

百慕大

3
瑞士
44440
挪威
66530
挪威
76450
4
日本
38420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75880
5
挪威
36920
海峡群岛

卡塔尔

6
百慕大
35990
瑞士
57230
瑞士
59880
7
丹麦
34670
丹麦
51700
丹麦
54910
8
开曼群岛
32000
冰岛
50580
冰岛
54100
9
美国
29910
爱尔兰
45580
海峡群岛

10
新加坡
27180
美国
44970
安道尔

中国
750(145) 
中国
2010(129)
中国
2360(132)
注:①无数据,近似排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增长和工农业产品的极大丰富,各项工农业产品产量先后跃居世界前列。
 
2006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1978年相比均大幅增加。煤产量增长了2.8倍;原油产量增长了77.6%;发电量增长了10.2倍;糖产量增长了3.2倍;棉布产量增长了4.4倍;化肥产量增长了5.2倍;水泥产量增长了18倍;钢产量增长了12倍;电视机产量1978年只有4000台,到2006年已达到8375万台,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我国的棉布产量除2000年和2001年暂时退居第2位以外,其他年份均稳居世界第1位。其他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均大幅提升。煤、原油和发电量居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78年的第3、第8和第7位提升为2000年的第1、第5和第2位,此后除2004年原油产量下滑到第6位外,三种能源产品产量位次一直保持不变。化肥、水泥和钢产量居世界的位次分别由1978年的第3、第4和第5位提升为2000年的第1位,此后一直稳居第1位。
 
1978-2006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工业产品
单位
1978年
2006年
2006年比1978年
增长
产量
位次
产量
位次


万吨
61800
3
237300
1
2.8
原油
万吨
10405
8
18477
5
77.6%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566
7
28657
2
10.2
棉布
亿米
110
1
599
1
4.4
化肥
万吨
869
3
5345
1
5.2
水泥
万吨
6524
4
123676
1
18
粗钢
万吨
3178
5
41915
1
12
电视机
万台
0.4
8
8375
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数据库。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1978-2006年,我国谷物产量增长了62%,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籽、甘蔗、茶叶及肉类产量增长了1.1-6.3倍。水果产量增长了25.2倍。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居领先地位。谷物、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肉类的产量已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1位;大豆和甘蔗产量自2000年起稳居世界第4位和第3位。
 
1978-2006年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单位:万吨
农业产品
1978年
2006年
2006年比1978年增长
产量
位次
产量
位次

谷  物
27304
2
44237
1
62%
大  豆
757
3
1597
4
1.1
棉  花
217
3
675
1
2.1
花  生
238
2
1467
1
5.2
油菜籽
187
2
1265
1
5.8
甘  蔗
2112
7
9978
3
3.7
茶  叶
27
2
103
1
2.8
水  果
657
9
17240
1
25.2
肉  类
1103
3
8051
1
6.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粮农组织数据库。
 
四、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大幅增长。1979-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平均增长17.3%,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5%高8.8个百分点;比居世界第一位的美国平均增速高9.2个百分点;比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七年中,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更是在高位上逐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4.3%。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的比重逐年提高。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11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8%。2007年已达21738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7.7%。与美国、德国的差距缩小。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只相当于美国的6.4%,相当于德国的8%。2007年已分别提高到68.4%和91.1%。
 
居世界位次不断提升。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的第29位,1990年提升到第15位,2000年提升到第8位,2004年提升到第3位并保持至今。近几年,与第2位的德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的差距逐年缩小,2004年两国货物贸易差额为4711亿美元,2005年为3261亿美元,2006年已缩小到2544亿美元,2007年进一步缩小到2122亿美元。
 
1978-2007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1978年
2007年
国家和地区
贸易额
占世界
比重(%)
国家和
地区
贸易额
占世界
比重(%)
 
世界总计
26650
 
世界总计
281090
 
1
美国
3319
12.5
美国
31802
11.3
2
德国
2642
9.9
德国
23860
8.5
3
日本
1781
6.7
中国
21738
7.7
4
法国
1612
6.0
日本
13338
4.7
5
英国
1437
5.4
法国
11654
4.1
6
荷兰
1189
4.5
英国
10528
3.7
7
意大利
1126
4.2
荷兰
10412
3.7
8
前苏联
1028
3.9
意大利
9961
3.5
9
加拿大
947
3.6
比利时
8481
3.0
10
比利时-卢森堡
936
3.5
加拿大
8082
2.9
29
中国
211
0.8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3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以年均17.7%的速度增长,获得了巨大发展。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只有43亿美元,居世界第3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仅为0.6%;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2%;到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扩大到2556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4%。
 
1982-200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1982年
2007年
位次
国家和地区
贸易额
占世界比重
(%)
国家和地区
贸易额
占世界比重
(%)
世界总计
7674
世界总计
63164
 
1
美国
880
11.5
美国
7900
12.5
2
德国
653
8.5
英国
4567
7.2
3
法国
620
8.1
德国
4427
7.0
4
日本
539
7.0
日本
2930
4.6
5
英国
513
6.7
中国
2556
4.0
6
意大利
305
4.0
法国
2505
4.0
7
荷兰
301
3.9
意大利
2255
3.6
8
沙特阿拉伯
219
2.9
西班牙
2243
3.6
9
比利时-卢森堡
193
2.5
荷兰
1799
2.8
10
加拿大
186
2.4
爱尔兰
1796
2.8
34
中国
43
0.6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1979-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1979年
2000年
2007年
国家和地区
FDI
国家和地区
FDI
国家和地区
FDI
1
美国
87
美国
3140 
美国
2328  
2
英国
65
德国
1983 
英国
2240  
3
加拿大
53
英国
1188 
法国
1580  
4
法国
27
比利时-卢森堡
887 
加拿大
1087  
5
巴西
24
加拿大
668 
荷兰
994  
6
德国
17
荷兰
639 
中国
835  
7
荷兰
17
中国香港
619 
中国香港
599  
8
澳大利亚
15
法国
433 
西班牙
534  
9
西班牙
14
中国
407 
俄罗斯联邦
525  
10
埃及
1+2
西班牙
396 
德国
509  
126
中国
0.0008
 
 
 
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1978-2007年外汇储备居前十位国家和地区比较
 
单位:亿美元
位次
1978年
2000年
2007年
国家和地区
外汇储备
国家和地区
外汇储备
国家和地区
外汇储备
1
德国
424
日本
3472
中国
15283
2
日本
289
中国
1656
日本
9484
3
瑞士
174
中国香港
1075
俄罗斯联邦
4640
4
沙特阿拉伯
167
中国台湾
1067
中国台湾
2703
5
英国
155
韩国
959
印度
2666
6
巴西
114
新加坡
797
韩国
2618
7
伊朗
109
德国
497
巴西
1794
8
意大利
105
印度
373
新加坡
1625
9
西班牙
98
墨西哥
351
中国香港
1526
10
法国
83
英国
342
阿尔及利亚
1102
38
中国
16
 
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
 
六、国际出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支居世界前列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到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逐年增多。1978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71.6万人次,到2007年已达到5472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加186万人次。30年来,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1987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7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用了6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用了4年时间跨过4000万人次大关,用了3年时间跨过5000万人次大关。
 
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7位上升为2006年的第4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迅猛,由1978年的2.6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419.2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年均增加14.4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4.2%,提高了2.4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国际旅游支出快速攀升。1995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452万人次,到2006年已达到3452万人次,比1995年增长7倍,每年平均增加273万人次。11年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3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2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16位升为2006年的第6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支出增长迅猛,由1995年的36.9亿美元增加至2006年的282.4亿美元,增长了7倍,年均增加22.3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0.8%,提高到2006年的3.5%,提高了2.7个百分点。
 
1995-2006年国际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比较
位次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国际旅游人数(万人次)
1995年
2006年
1995年
2006年
国家和
地区
收入
国家和
地区
收入
国家和
地区
人数
国家和
地区
人数
 
世界总计
4862
世界总计
8877
世界总计
53899
世界总计
85078
1
美国
937
美国
1289
法国
6003
法国
7908
2
法国
313
西班牙
575
美国
4349
西班牙
5845
3
意大利
304
法国
540
西班牙
3492
美国
5098
4
英国
276
英国
430
意大利
3105
中国
4991
5
西班牙
274
德国
428
英国
2172
意大利
4106
6
德国
241
意大利
416
墨西哥
2024
英国
3065
7
奥地利
145
中国
371
中国
2003
德国
2357
8
澳大利亚
119
澳大利亚
237
波兰
1922
俄罗斯联邦
2249
9
瑞士
114
土耳其
184
奥地利
1717
墨西哥
2135
10
荷兰
106
加拿大
169
加拿大
1693
奥地利
2026
14
中国
8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1995-2006年国际旅游支出及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比较
位次
国际旅游支出(亿美元)
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1995年
2006年
1995年
2006年
国家和
地区
支出
国家和
地区
支出
国家和
地区
人数
国家和
地区
人数
 
世界总计
4582.4
世界总计
8038.7
世界总计
57926.7
世界总计
103098
1
德国
665.3
美国
1043.1
美国
5128.5
香港
7581
2
美国
609.2
德国
842.1
英国
4134.5
德国
7120
3
日本
469.7
英国
783.3
波兰
3638.7
英国
6954
4
英国
307.5
法国
377.9
俄罗斯联邦
2132.9
美国
6366
5
法国
207.0
日本
376.6
法国
1868.6
波兰
4470
6
意大利
172.2
中国
282.4
加拿大
1820.6
中国
3452
7
荷兰
131.5
意大利
274.4
日本
1529.8
俄罗斯联邦
2911
8
加拿大
126.6
加拿大
259.9
匈牙利
1308.3
意大利
2570
9
奥地利
116.9
韩国
203.9
荷兰
1231.3
加拿大
2273
10
俄罗斯联邦
116.0
西班牙
203.5
瑞士
1114.8
斯洛伐克
2269
24
中国
36.9
中国(16)
452.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七、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越来越大。
 
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近4番,占世界的比重也大幅提升。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当年各国GDP增量与世界GDP增量之比)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与美国相差35个百分点,与日本相差15.9个百分点,与欧元区相差13.6个百分点。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4.5%,仅次于美国(22.8%)居第2位,比欧元区高1.4个百分点,比日本高6.7个百分点。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更是遥遥领先。
 
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
 
 
 
 
单位:%
国家和地区
1978
1990
2000
2006
世界总计
100.0
100.0
100.0
100.0
美国
37.3
19.3
27.7
22.8
日本
18.2
30.5
10.4
7.8
欧元区
15.9
25.8
18.5
13.1
中国
2.3
2.4
7.4
14.5
印度
1.2
2.1
1.4
4.2
俄罗斯
-1.8
1.9
1.7
巴西
1.6
-3.4
2.1
2.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我国经济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大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幅增强。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GDP增长的拉动只有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64个百分点,占三分之一强。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55个百分点,仅次于美国(0.86)居第2位。
 
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拉动
 
 
 
 
单位:%
国家和地区
1978
1990
2000
2006
世界总计
4.40
2.90
4.10
3.80
美国
1.64
0.56
1.14
0.86
日本
0.80
0.88
0.42
0.30
欧元区
0.70
0.75
0.76
0.50
中国
0.10
0.07
0.30
0.55
印度
0.05
0.06
0.06
0.16
俄罗斯
 
-0.05
0.08
0.06
巴西
0.07
-0.10
0.09
0.0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我国扶贫减困的努力为世界降低贫困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重视扶贫,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从而使我国在短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2000亿元。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各自的财力和条件,不断增加扶贫投入。从1996年起,中央政府还倡导沿海相对发达的13个省市,以“地方政府结对子”的方式,对口支援西部10个贫困省区,以弥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足。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降至1%左右。此外,我国超过一半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实现了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多年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成功实践,从制度和体制层面为扶贫事业提供了政策框架。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贫困问题,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六: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二: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三: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实现了重大调整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三: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实现了重大调整 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地位 我的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六: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就业人员成倍增加 审视: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的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五: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六: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就业人员成倍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七: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五: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 老百姓的国际地位观 审视: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的变化 审视: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的变化 杨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杨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地位 中国人的国际地位竟然如此低 中国人在国外的真实国际地位[转载]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一:大改革 大开放 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一:大改革 大开放 大发展